高尔夫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特征及其评价研究在选材、训练和竞赛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国外在高尔夫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与特征方面已有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文献,而我国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通过Google Scholar、EBSCO数据库,以“Golf competitive ability”“Golf athletic ability”“Golf sports ability”“Golf athletic Performance”“Golf core athletic performance”为主题词,搜索到572篇,梳理出168篇以高尔夫竞技能力为主题的研究文献,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其研究成果进行评述,提炼出当前高尔夫球运动员核心竞技能力特征,以期为国内高尔夫球运动员核心竞技能力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竞技能力(Athletic Performance)是竞技体育领域的重要概念之一,一直是国内外运动训练学领域中关注的重要课题。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从多学科的视角,对其构成内容、演化形态、阶段特征以及变化规律等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和研究,主要为:竞技能力是一个多元因素构成的系统,均涵盖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和心理能力等诸多方面;这些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有机联系在一起,它的提高应使各方面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国外对竞技能力的基础研究较为成熟。上世纪80年代,较早提出竞技能力概念的哈雷博士阐释了竞技能力的要素构成,即竞技能力和竞技准备将决定竞技成绩,体能、技术、战术和心智等因素决定着竞技能力的高低。还有研究认为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训练与提高应从技术和心理两个方面着手,而体能训练应结合实战情况进行,也应通过训练技术和心理水平的提高来实现[1]。
就单项运动员竞技能力研究而言,国外研究起步较早,特别是高尔夫球运动员竞技能力方面的研究成果较为丰硕。早期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生理学、心理学和力学等方面,尤为重视力学分析。将球击进洞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运动过程,涉及到重量、速度和阻力等力学因素,同时需要高质量的挥杆才能完成,而挥杆动作是技术含量最多的决定因素,对其进行力学分析非常重要,力学分析在提升高尔夫球运动员技术方面具有重要意义[2]。
高尔夫球运动训练学上的体能就是指运动适应能力,包括肌力(爆发力)、耐力、灵敏、平衡(协调)、柔韧等重要因素。挥杆时涉及到颈、肩、肘、腕、膝和踝关节不同程度的旋转动作和运动范围。旋转力量是由下肢、腰腹部和上肢传递决定的,这种发力要求,决定了高尔夫球运动员力量素质和柔韧素质的重要性,特别是柔韧训练非常重要。击球距离是衡量高尔夫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指标,需要身体各部位与杆头旋转协调配合完成。为此,身体各部位发力顺序与球杆击球瞬间发力配合更加重要。[3-4]
高尔夫球运动是任何人都可以接触的一项有氧运动项目,该运动项目有助于燃烧脂肪,正常情况下,打完18洞所消耗的能量在960 kcal以上,心血管能量消耗为每18洞约(8.2±0.2)个代谢当量[5]。高尔夫球运动员的击球得分与耐力、柔韧、力量和平衡有关,其中,力量和平衡对击球得分产生积极影响。
国外对于高尔夫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研究较早,对于高尔夫球运动员的核心竞技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理学(体能)、力学(技能)与心理能力的研究。
体能是指通过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和灵敏等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一种基本的运动能力,它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高尔夫球运动对体能要求非常高,在精确和复杂的挥杆击球过程中,需要极强的爆发力。运动员几乎调动了全身每个关节和肌肉,将产生的动力传递到高尔夫球上,然后准确地将球击打或推送到理想的位置。在一场完整的比赛中,需要完成30~40次挥杆击球动作,对于优秀的运动员来说要将准确性(球杆对准球洞的角度)一直保持在2°以内[6]。
有研究认为良好的身体状态将有利于有序动员肌肉并达到最佳击球效果,在通过对高尔夫球运动员进行为期11周的力量(爆发力)增强式训练和灵活性的训练后,研究发现杆头速度和球运行距离显著增加[7-9]。此外,研究者们又分析了不同肌群强化项目(包括耐力、灵活性和平衡)训练都对杆头速度和球运行的距离有影响[10]。这些研究都强调了上肢力量、后背力量和一般躯干/核心力量(集中在腹部和臀部)的重要性,进一步证实了杆头速度、球运行距离与上半身力量的改善之间有积极关联。有研究者运用肌电图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杆头速度和球运行距离也与臀肌和腹肌之间的协调激活正相关[11]。从上述研究看出,高尔夫球运动员身体各部位的力量大小与杆头速度和球的运行距离呈正相关关系。影响运动表现的核心系统肌肉包括腹部、臀部和脊髓肌肉组织。下肢力量(主要是臀肌和股四头肌)也是潜在重要因素,是日常训练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有研究指出,躯干灵活性(Trunk flexibility)与杆头速度明显呈正相关关系,它有助于在击球过程中臀部和肩部达到期望的运动模式,创造出更大的旋转和分离角度[12-13]。高尔夫运动多在不平坦的地面进行,平衡能力是高尔夫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研究对静态平衡与改善高尔夫球竞技表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之后,认为个体维持较好静态平衡在挥杆击球时,杆头速度更快,击球的准确度更高,距离更远,质量更好[14]。如果击球时身体无法稳定在一个位置,将影响击球的准确性,核心稳定性和平衡之间相互作用,核心力量的发展可以改善运动员的平衡能力,从而增加杆头速度,提高击球质量。
由此可以看出高尔夫球运动员的体能特征表现出“快”“准”“强”“平”4个特征。“快”体现在肌肉动员快,挥杆动作快;“准”在快速动员和挥杆的基础上要准确无误的将球杆击打在接触面非常小的球体上,同时还要将球精准的击打到既定的目标范围内;“强”是要求运动员的力量要强,无论是挥杆击球时强有力的下肢力量能力,还是挥杆击球一瞬间上肢所爆发出的力量能力,都需要强有力的释放出来;“平”是要求无论是在很好的球位(静态平衡)下还是在不佳球位(动态平衡)下,均需要很好的平衡能力调整好身体姿势,在释放力量击球时都需要将自己全身力量释放出来并能够将球稳稳的击打到目标范围内。
对高尔夫球运动员而言,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技术动作是挥杆击球技术。许多研究者从力学角度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球杆角度对球被击打后的速度和旋转非常重要。对10名优秀运动员进行的运动力学分析表明,在击球时,前臂上杆时平均旋转6°,肩膀向内旋转22°,优秀运动员前臂旋转程度很低,上杆过程中杆面旋转变化相对较高,但影响较小[15]。通常情况下,上杆时前臂发生了旋转则下杆时也会随之旋转,才能保证杆头“甜蜜点”正对着球。在挥杆击球期间,运动员的技能水平是实现最大线性杆头速度的前提条件。优秀运动员较普通运动员而言,其在下杆开始时拥有较低的角轴速度,在最后阶段速度更快,最大杆头速度发生在击球之前而不是之后,手腕用力之后实现最大线速度。手臂和手腕的作用是保持杆头速度和杆面角度。进一步发现,除躯干和臀部肌肉外,上肢肌肉是保证杆头速度和角度的一个重要部位,占击球总做功的四分之一。根据计算机模型的结果,作用在轴上的合力摆动可分为向心力和拉力[16]。还有研究认为,优秀高尔夫球运动员挥臂次数及其做功率比手腕用力次数及其做功率要高,比例大约1.4∶1。在整个挥杆击球的过程中,力和做功的产生、力的扭矩移动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发力方向沿着从腿、臀部、下躯干、上躯干、肩膀、手臂和手腕这一顺序。当关节停止做功时,肌肉会变得静止或稍微向反方向移动。还有,腿部肌肉产生的做功不多(约占4%),但腿部肌肉给予了身体支撑和辅助髋关节运动。躯干和臀部肌肉产生了大部分做功(约占70%)[17]。因此,在挥杆击球中,手臂比手腕更为重要。因为如果运动员的手腕无法跟上旋转轴的角加速度,可以使用双臂向内拉,缩短握杆到上半身的距离,从而增加速度。
从解剖学的身体部位发力顺序来看,由地面开始并向上移动有利于增加杆头速度。在击球的整个过程中,地面反作用力的效果可能随着运动员的技能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对13名男子职业运动员的实验中发现,在上杆过程中,他们的膝盖、臀部和肩膀分别达到了各自的最大角速度:93.5%,94.5%和97.0%[18]。挥杆一侧脚的最大扭矩值的发生时间也要早于普通运动员和初学者。有研究还发现,优秀运动员能激活深层次的肌肉,其个体肌肉激活的连贯性更强[19]。
研究者调查了40名运动员的挥杆速度,统计出每人28次挥杆的平均杆头速度,测量出下杆过程中杆身达到与地面垂直瞬间前侧脚下面形成的平均垂直力量。杆身与地面垂直的瞬间,前侧脚下的垂直力度越大,球杆移动的速度就越快。在下杆的同时,异侧腿下蹲将有助于产生足够的反作用力,击球速度将更快,则击球的距离将越远[20]。
高尔夫球运动员技术能力的主要特征表现为“转”“传”“反”。“转”即身体的转动,从下肢、骨盆、腰部、躯干、上肢、手臂、手腕等随着身体的运动链而转动;“传”即力量的传导要随着运动链转动的顺序而快速传至手臂释放击球;“反”即反作用力,力量的来源是从地面开始而向上传导的,故施加给地面多大的力量则会反作用给自身多大的力量。
心理是决定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因素,任何运动员的竞技表现都将直接受到比赛自信心的影响。有研究指出“高尔夫比赛是10%的挥杆技术,40%的球的轨迹和50%的精神意志力”[21]。优秀运动员通常拥有更强的心智敏锐度,会强调在球场上正确思考的重要作用,采用与竞赛相一致的赛前训练,这样才能在比赛中有效地规划球的轨迹,制定出更高质量的目标[22]。
心理因素之所以非常重要,表现在:首先,注意力的有效集中与运动员的技能表现之间强烈相关。高尔夫球运动是间歇式运动,且比赛时间长,更易引起运动员的身体疲劳,对注意力集中度造成影响,从而影响运动员的决策及竞技表现。因此,在挥杆击打球前后,如何有效的转移注意力则显得极为重要[23]。
其次,高尔夫球运动被归类为封闭式运动技能项目。心理因素在运动员达到最佳状态中起到80%~90%的影响。运动员要控制击打球时机,他们在场上打任何一洞的技能水准和发挥都具有稳定的可预见性[24]。相反,也有研究认为高尔夫球运动应被归类为开放式运动技能项目,主要因为运动员要在开放式的球场中比赛,而球场周围的环境(如天气等)是复杂多变的。无论高尔夫球运动是属于开放式还是封闭式运动技能项目,运动员要想提升自己的运动技能和竞赛成绩,都必须历经长时间、大强度的训练,但易产生太大的压力,从而对其心理造成一定影响。运动员焦虑水平提高的同时自我意识的水平也在提高,随着运动员自我意识的增强,可能会有意识的控制动作自动化。研究表明,优秀的运动员开始有意识控制挥杆击球的细节,而不是在无意识状态下挥杆击球(属于自动化运动技能)。
还有,个人对成功完成特定技能的判断被称为自我效能感,可能会对运动员的信心水平有影响。一些研究认为,积极幻想(指个人倾向于在重要任务中高估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潜力)可能会加重个人自我效能感和信心的丧失。信心水平的下降将最终影响运动员的动机水平和冒险精神[25-26]。在高尔夫运动中,影响运动员最可怕的心理现象之一称为“Yips”(指在完成挥杆基本动作时不得不停顿或无意识移位的状态)。“Yips”主要表现为:手腕和下臂的“非自主性运动”,如痉挛、颤抖、扭曲和跳动,这严重影响运动员的击球质量。运动员在球场上容易出现过度乐观、自信和情绪化3种心理偏差,这些均会对运动员带来不良影响[27]。
球员注意力的有效集中、自我控制和自信心水平的良好表现是高尔夫球运动员心理特征的重要体现。在高尔夫球运动中运动员适度的自信是取得比赛胜利的前提条件;对自我情绪收放自如是发挥出良好技术的保障;长时间保持有效的注意力集中是取得比赛成功的核心要素。
大多数国外研究者认为评价高尔夫球运动员竞技能力重要指标包括:一是推杆击球准确性和距离指标。推杆是在比赛中用的次数最多的一支球杆,其击球的准确性和距离对比赛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一个高尔夫球运动员将推球的距离增加10码,他们每轮能多获得0.1个分数,而如果他们将推杆击球的准确性平均提高10%,则每轮可多获得2.3个分数。研究指出,年轻运动员与老运动员相比,其推杆击球的距离明显更远,这主要和他们缺乏比赛经验有关。随着年龄的增加,这些运动员会变得更加成熟、更有经验,推杆击球的准确性提高,距离则可能会随之减少。[28-29]
二是年龄指标。年龄是评价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项目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高峰和下降的时间段不同。网球运动员常常在24岁时达到顶峰,棒球运动员在28岁,而职业高尔夫球运动员在31岁时竞技能力趋向高峰。随着年龄增加,高尔夫球运动员所经历的“专、精、深”训练更多,经验更加丰富,竞技表现也会随之提高。但由于年龄的不断增长,竞技能力也会出现下滑。高尔夫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年龄之间呈倒U形关系,但是,如果保持良好的体能状态,也可以转变这种倒U形关系。有研究者提出了一个“年龄效率比”(Age Efficiency Ratio)来确定年龄与竞技能力之间的关系。基于这一结论,可以看出经验是高尔夫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要决定因素,良好的竞技能力会延迟至36岁之后才逐渐下降[30]。
三是击球得分(Strokes Gained)指标。该指标用来测量业余高尔夫球运动员的竞技表现[31]。还有一个与此类似的更详细的指标,叫“推杆击球得分”[32],该指标已经被PGA巡回赛列为重要的官方统计指标(Strokes Gained metric),以此反映运动员在比赛中推杆击球的能力。这一指标的目的是评价推杆距离超过60英尺以及推杆入洞距离超过6英寸的运动员,有研究者评估了2010年德意志银行冠军赛两名运动员的竞技表现得出,该指标是更合理的一项评价指标。
综上所述,就近年来国外高尔夫球运动的研究进展来看,竞技能力特征及其评价是当前研究领域的热点。核心竞技能力的研究集中在生理学(体能)、力学(技能)与心理学。其中体能表现为“快”“准”“强”“平”;技能表现为“转”“传”“反”;心理以注意力的有效集中、自我控制和自信心水平的良好表现为特征。三者之间体能是基础,技能是关键,心理是核心。国外在其核心竞技能力评价上以推杆击球的准确性和距离、年龄、(推杆)击球得分3个方面为主。同时,国外在其竞技能力评价方面注重于“实效性”评价研究。毋庸置疑,国内高尔夫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研究领域,诸如球场变化、观众、对手与运动员个体心理变化,器材与技能的相关性等研究,尚有许多空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迪特里希·哈雷.训练学—运动训练的理论与方法学导论[M].蔡俊五,译.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5:12-27.
[2] DAVID R. BUDNEY, DONALA G. Kinetic analysis of a golf swing[J]. Research Quarterly, 1979, 50(2):171-179.
[3] CURETON K J, BOILEAU R A, LOHMAN T G. Relationship between body composition measures and AAHPER test performances in young boys.[J]. Research Quarterly, 1975, 46(2):218.
[4] HAY J. Biomechanics of sports techniqu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Biomechanics, 1993, 104(1):73.
[5] STAQUCH M, LIU Y, GIESLER M, et al. Physical activity level during a round of golf on a hilly course.[J].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 Physical Fitness, 1999, 39(4):321-327.
[6] MCHARDY, A, POLLARD, H. Muscle activity during the golf swing.[J].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2005, 39(11):799-804.
[7] LOOCK H, GRACE J, SEMPLE S. Association of selected physical fitness parameters with club head speed and carry distance in recreational golf player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 & Coaching, 2013, 8(4):769-777.
[8] DOAN B K, NEWTON R U,KWON Y H, et al. Effects of physical conditioning on intercollegiate golfer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Strength & Conditioning Research, 2006, 20(1):62.
[9] LEPHART S M, SMOLIGA J M, MYERS J B, et al. An eight-week golf-specific exercise program improves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swing mechanics, and golf performance in recreational golfers[J]. Journal of Strength & Conditioning Research, 2007, 21(3):860.
[10] TORRES R L, SANCHEZ M L, GONZALEZ B J. Muscle strength and golf performance: a critical review[J].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 & Medicine, 2011, 10(1):9-18.
[11] KIM K J. Effects of core muscle strengthening training on flexibility, muscular strength and driver shot performance in female professional golfer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Sports Sciences, 2010, 22(1):117-127.
[12] GARETH H. Investig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vement competency, strength, flexibility and balance with Golf swing club-head-speed in competent male golfers[D]. Cardiff city:Cardiff school of sport,2016:18.
[13] WESTON M, COLEMAN N J, SPEARS I R. The effect of isolated core training on selected measures of golf swing performance[J]. Med Sci Sports Exerc, 2013, 45(12):2292-7.
[14] SMITH M F. The role of physiology in the development of golf performance.[J]. Sports Medicine, 2010, 40(8):635.
[15] THAIN E. Science and golf IV: Proceedings of the World Scientific Congress of Golf,July 11-13,2002[C]. London: Routledge,2012.
[16] NESBIT S M. A three dimensional kinematic and kinetic study of the golf swing[J].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 & Medicine, 2005, 4(4):499-519.
[17] NESBIT S M, SERRANO M. Work and power analysis of the golf swing.[J].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 & Medicine, 2005, 4(4):520-33.
[18] COCHRAN A J, FARRALLY M.Science and golf II: Proceedings of the World Scientific Congress of Golf,July 11-13,1994[C]. London:Taylor & Francis.1994.
[19] OKUDA I, GRIBBLE P, ARMSTRONG C. Trunk rotation and weight transfer patterns between skilled and low skilled golfers[J]. J Sports Sci Med, 2010, 9(1):127-133.
[20] THOMAS P,OVER R. Psychological and psychomotor skills associated with performance in golf [J]. The Sport Psychologist, 1994, 8, 73-86.
[21] HOWE C. Play Better Golf: The only golf instruction manual you will ever need to buy[M]. London:Quercus,2009:132.
[22] MCCAFFREY N, ORLICK T. Mental factors related to excellence among top professional golfer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 1989, 20(4):256-278.
[23] PAPATHOMAS A. Book review for foundations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 (4th Edn)[J].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 ,2007, 25(14):1625.
[24] YEUN L. A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women golfer’s participation in pilots on flow and exercise performance ability[J].Korean Journal of Dance. 2013, 13(2):1-18.
[25] BELTMAN S, VOLET S. Exploring the complex and dynamic nature of sustained motivation.[J]. European Psychologist, 2007, 12(4):314-323.
[26] FREDRICKSON B, LOSADA M. Positive affect and the complex dynamics of human flourishing[J].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5, 60(7):678-86.
[27] JULIE,MIRELA M. True links: Precursory lessons from golf for effective financial behavior [J].Financial Planning Research Journal,2017:12-25.
[28] ALEXANDER D L, KERN W. Drive for show and put for dough? An analysis of the earnings of PGA Tour golfers.[J]. Journal of Sports Economics, 2005, 6(1):46-60.
[29] RICCIO L. The best fairway ball striker on tour?[D]. New York:Columbia Business School,2012:13.
[30] FRIED H O, TAUER L W. The impact of age on the ability to perform under pressure: golfers on the PGA tour[J]. 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 2011, 35(1):75-84.
[31] MARK L,CREWS D, LUTZ R,et al.Science and Golf V: Proceedings of the World Scientific Congress of Golf,July 11-13,2008[C]. London: Routledge,2008.
[32] BROADIE M. Assessing golfer performance on the PGA TOUR[J].Interfaces Journal, 2012, 42(2):146-165.
Abstract
Athletic performance and its evaluation are the hot topics in golf research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Based on foreign documents centering around the core athletic performance of foreign golfers,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evaluate relevant academic viewpoints and trends. Analysis shows: the core athletic performance of golfers lies in their physical fitness, skills and psychology. Physical fitness features "swiftness, accuracy, toughness and steadiness"; skills "body rotation, force transmission and counterforce"; and psychology "concentration, self-control and confidence". Evaluation of foreign golfers focuses on the three aspects of accuracy and range of putter, age and score.
Keywords:golfers;coreathleticperformance;physicalfitness;skill;psychology
CLCnumber:G849.3Documentcode:AArticleID:1001-9154(2018)02-007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