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剪纸》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2018-11-25 09:25李艳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9期
关键词:剪纸姥姥课文

《姥姥的剪纸》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上海师大的吴忠豪教授一直大声疾呼“从教课文到教语文”,六年级的课文到底教什么,新课标实施以来,一线教师都知道要学习语文本体性知识,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但具体到一篇篇课文到底如何取舍,确定语文本体性知识,还是众说纷纭。

一、解读文本,明确目标

文本中关于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有许多的语言训练点可以选择,如“数九隆冬……,三伏盛夏……,日光下……,月光下……。总……,……就有……”、“剪……像……,”这些句式的仿句练习;根据文中叙述的几幅剪纸图想象其他剪纸图;读“这定定地站着的,出神地望着远方的老牛,仿佛在说……”想象姥姥与作者的对话等等。这众多的语言训练,我们不可能在一节课都教,即使都教了,也不可能教会,只能是蜻蜓点水,这就需要取舍。细细研读这个文本,我们发现本课结尾很有特点,以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传递出对姥姥无尽的思念,点明中心,情景交融,能把读者引向更深远的境地。这种写法很值得六年级学生学习。

二、循序渐进,由悟到创

教学目标设定犹如课堂教学的航标。有了明确的航向,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就要注意时刻围绕“体会文章结尾的写法,并尝试迁移运用”这一重点,精简环节,以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为此,安排了如下教学流程:

1.细读文本,体会写法。

(1)引读文中最后两句。“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2)抓关键词语悟情。引导学生体会:结尾段中,用“不管……总……,无论……无论……只要……就……”这几组关联词,串起“窗花”、“四季田野”和“清清爽爽的剪纸声”这些让作者魂牵梦绕的有声有色的画面。它们是作者与姥姥之间最深刻的回忆,我对姥姥的思念尽含其中,有“余音绕梁”之效。

(3)读中悟情。学生在深入体会情感的基础上,把自己的体会通过有声的朗读表现出来。

2.仿写结尾,迁移运用。

(1)(出示图片:父亲雨天为孩子打伞,淋湿了全身)

亲情无处不在,我们的身边,爸爸妈妈或是爷爷奶奶,他们每天为了我们一日三餐操劳,当我们走出家门,走向远方了,总是忘不了他们哪些画面呢?

请看这一个镜头,请你试着仿照课文结尾说一说。

出示:“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____中总不时映现_______。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___________,我的心境与梦境就____________。”

先引导学生说一说,再出示教师仿写片段,师生深情诵读。

(2)(出示一组亲情图片:父亲双手托起年幼的孩子;母亲为迎接孩子,做了一大桌丰盛的晚餐……)教师深情叙述:

让我们一起回忆生活中和亲人相处的点滴经历,让我们记住爸爸那牵住我梦幻般童年的温暖而有力的手掌;记住妈妈做好的可口而丰盛的菜肴;记住奶奶为我缝补衣服时那密密的针眼和颤抖的手指;也许只是能陪着你读书、作业到深夜,也许只有一句重复了千百遍的叮咛……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捕捉、记忆和感恩。

请你选择一个难忘的记忆,用文中最后一段的方式记录下来吧!

(3)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析。

3.课外延伸,巩固加强。

请同学们课后以刚才仿写的片段为结尾,写生活中的一个人,完成整篇的习作。

以上过程我们仅僅围绕“体会文章结尾的写法,并尝试迁移运用”这一语言训练点展开。一是范例研究,初识写法。二是由仿到创,尝试运用。三是课外延伸,整个过程,由扶到放,循序渐进,有层次感和过渡性,水到渠成,学生有话想写,有话可写,练得扎实。

这个精心设计的语言训练过程,让学生经历了从“理解”到“模仿”的学习过程,让语文本体性知识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教过”,同时进行了迁移运用,举一反三,达到“教会”。不但可以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而且为学生今后的语言表达打下了牢固的基础。教师课堂教学中常常进行这样富有特色的典型句式、语段训练,学生在细细品读,积累范式,迁移运用中,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一定会有很大提高。

李艳,安徽明光市工人子弟小学教师。

猜你喜欢
剪纸姥姥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雪姥姥
八旬姥姥活得美
剪纸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剪纸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