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群
设计意图:
跷跷板是幼儿非常熟悉、喜欢的游戏器材。儿歌《跷跷板》通过“鱼儿游游”和“鸟儿飞飞”的比喻进行情境描述和对比说明,生动形象地呈现了跷得高、跷得低这两种活动状态,符合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本次教学活动中,教师借助卡通图片、箭头小标记等视觉符号,结合语言朗诵、对话问答、肢体表现等学习形式,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感受儿歌中的语言美、韵律美和情趣美,萌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兴趣和表演欲望。
目标:
1.感知并理解儿歌内容,感受“高”与“低”对比产生的情趣美。
2.感受儿歌的语言美、韵律美,尝试运用合适的语调和肢体动作朗诵与表演儿歌。
准备:
1.幼儿有玩跷跷板的生活经验。
2.PPT课件;将幼儿的座位布置成半圆形。
过程:
一、回忆生活中玩“跷跷板”游戏的经验
师:你们玩过“跷跷板”游戏吗?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跷跷板”游戏是怎么玩的。(幼儿自由表达。)
二、观察图片,感知并初步表达儿歌主体部分
师:(出示图1)你能看懂这张图片吗?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是怎么样的?
幼:两个小朋友在玩跷跷板。
师:他们是怎么玩的呢?
幼:一个小朋友高高的,一个小朋友低低的。
师:这张图片上有两个红色小箭头,这两个红色小箭头是什么意思呢?
幼:一个箭头往上面,高高的;一个箭头往下面,低低的。
师:你的意思是说,这是两个小箭头标记,箭头方向往上面,表示跷跷板跷得高高的;箭头方向往下面,表示跷跷板跷得低低的。对吗?
幼:是的。
师:(出示图2)现在,请大家一起来观察第二张图片。如果你看懂了,请你给大家介绍一下。
幼:我看懂了,這边低低的(幼儿手指向下的箭头),这边高高的(幼儿手指向上的箭头)。
幼:我也看懂了,还是两个小朋友在玩跷跷板,这边跷得低低的,那边跷得高高的。
师:你的意思是说,我们先要介绍这一边(教师指向朝下的箭头),然后再介绍这一边(教师指向朝上的箭头),对吗?
幼:对,我也是这么想的。
师:你们的想法很有道理。
师:两张图片放在一起来介绍,第一张图片先要介绍这一边(教师手指第一张图片的向上箭头),第二张图片先要介绍这一边(教师手指第二张图片的向下箭头)。大家明白了吗?
师:现在,我们一起指着这两张图片来说一说。(跷跷板,跷跷跷,跷得高,跷得低;跷跷板,跷跷跷,跷得低,跷得高。)
师:老师把这两张图片上小朋友玩跷跷板的游戏编成了儿歌。现在,我来完整地念一念“跷跷板”的儿歌,请你们竖起小耳朵认真听,待会儿把你听到的内容告诉大家,好吗?
师:跷跷板,跷跷跷,跷得高,跷得低;跷得低低,我是鱼哟,鱼儿游游到河底。跷跷板,跷跷跷,跷得低,跷得高;跷得高高,我是鸟哟,鸟儿飞飞上树梢。
师:现在,谁来告诉大家,你听到了什么?
幼:我听到“鱼儿游游”。
幼:我听到“鸟儿飞飞”。
幼:我是鱼哟,鱼儿游游。鱼儿在快乐地游来游去。
幼:鸟儿飞飞,飞到了树梢。
师:你们听得很仔细。是的,这首儿歌里面有跷跷板,还有关于鱼儿、鸟儿的故事。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着图片学习这首儿歌吧!
(析:此环节中,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观察跷跷板一头高、一头低的运动方式,并借助向上、向下的箭头小标记帮助幼儿加深印象,初步理解和记忆儿歌主体部分的内容。接着,教师完整朗诵儿歌,鼓励幼儿认真倾听与分辨,粗略感知儿歌的内容和情境,完整感受儿歌的语言美和韵律美。)
三、分段理解儿歌内容
师:(出示图3)你们能看懂这张图片吗?这张图片上除了小朋友在玩跷跷板,还有什么?
幼:我看到小鱼儿游来游去,真好玩。
幼:我看到箭头下面有鱼在游。
幼:鱼是在小河里面游泳的,往下游的。
师:跷跷板,跷跷跷,跷得高,跷得低;跷得低低,我是鱼哟,鱼儿游游到河底。你们能听懂第一段儿歌的内容吗?
师:现在,请你们跟着老师一起来念一念第一段儿歌。注意跟着老师的节奏念,速度不快也不慢,大家一起来试一试吧!
(师幼集体念诵。)
师:(出示图4)这首儿歌的第二段内容藏在这张图片里面。如果哪个小朋友看懂了请介绍一下。
幼:我看懂了,鸟儿飞飞,飞到了树上。
幼:这个红色的箭头是往上面的,小鸟是往上面飞的。
幼:跷跷板,跷得高,小鸟就飞得高,一下子就飞到树上去了。
师:大家说得很有道理。这个红色的箭头小标记告诉我们,跷跷板是往上面跷的,跷得高高的,到底有多高呢?好像是小鸟在飞,鸟儿飞飞上树梢。哇,真高!
师:现在,请你们跟着我一起来念一念第二段儿歌。你们在念儿歌的时候,还是要跟着老师的节奏不快也不慢哦。
(师幼集体念诵。)
(析:此环节中,教师借助两张图片生动、形象地呈现出“跷得低——鱼儿游游到河底”和“跷得高——鸟儿飞飞上树梢”这两句比喻句,以帮助幼儿感知并理解儿歌《跷跷板》的有趣和好玩。)
四、表现儿歌内容和情趣
师:(出示图5)这首儿歌一共有两段,这张大图片的上面部分是儿歌的第一段,大图片的下面部分是儿歌的第二段,你们能看出来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哪些地方你看不懂,请你指出来,大家一起来研究一下,好吗?
幼:我看懂了,跷跷板,跷得低,鱼儿游游到河底。
幼:我也看懂了,跷跷板,跷得高,鸟儿飞飞上树梢。
幼:那两个绿色的箭头,我看不懂,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哦,不仅看到了红色的箭头标记,还观察到了绿色的箭头标记。绿色的箭头标记有两个,第一个绿色箭头标记在第一段儿歌里面,第二个绿色箭头标记在第二段儿歌里面。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哪个小朋友知道,请你来告诉大家,好吗?
幼:第一段儿歌有两张图片,先讲第一张图片,再讲第二张图片。两张图片要连起来说。
师:你真棒!这首儿歌一共有两段,第一段是这两张图片(手指上面两张图片),要先讲第一张图片的内容,再讲第二张图片的内容,绿色弯弯的箭头标记就是告诉我们两张图片的顺序。同样,第二段是这两张图片(手指下面两张图片),要先讲第三张图片的内容,再讲第四张图片的内容,顺序也不能乱哦!
师:现在,我指着这几张图片,你们跟着我一起完整地念一念儿歌。请大家注意念儿歌的速度,跟着我,不快也不慢,能做到吗?(集体念2~3遍。)
师:这首儿歌的名字叫“跷跷板”,好听又好玩!你们喜欢吗?
师:这首儿歌不仅能用好听的声音念出来,还能用好玩、好看的动作表演出来呢。现在请大家一起来试着编几个好看的动作,让这首儿歌变得越来越有趣、越来越好玩!
幼:跷跷板的动作可以这么做(做伸出双臂侧平举动作)。
师:你这个“跷跷板”的动作很好看,一会儿这边往上,另一边往下,一会儿这边往下,另一边往上。(先双臂侧平举,后双臂往左右倾斜。)真好玩!大家一起来试试吧!
幼:鱼儿游得低低的,我是这么游的(身体下蹲,手臂在身体的一前一后柔软地摆动)。
师:这个动作也很好玩。跷得低低,我是鱼哟,鱼儿游游到河底。我们一起来试试这个动作吧!
幼:鸟儿飞飞,飞上树梢(踮起双脚,双臂轻轻展翅飞,最后做定格动作,表示“停在树梢”)。
师:这个小鸟飞的动作特别柔软,特别好看,我们一起来模仿和表演一下,好吗?请大家站起来,一边念儿歌,一边来表演这个动作。
(师幼集体表演:跷跷板,跷跷跷,跷得低,跷得高;跷得高高,我是鸟哟,鸟儿飞飞上树梢。)
師:这首儿歌真有趣,真好玩。刚才你们在念“跷得高”的时候,声音高一点;在念“跷得低”的时候,声音轻一点,这个想法很好。现在,我们就来一边朗诵一边表演。大家用自己最好听、最舒服的声音来朗诵,把自己最好看的动作表演出来。
(析:此环节中,教师鼓励幼儿运用自然、舒服的语调和夸张、形象的肢体动作表现儿歌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师幼集体进行朗诵和表演,以循序渐进地提升幼儿的艺术审美、儿歌朗诵和表演能力。)
延伸活动:
在幼儿能够完整、有表情地朗诵儿歌的基础上,教师可组织幼儿学唱歌曲《跷跷板》,并在班级表演区投放小鱼、小鸟的头饰供幼儿分组进行角色表演。
附: 儿歌《跷跷板》
跷跷板,跷跷跷,跷得高,跷得低;跷得低低,我是鱼哟,鱼儿游游到河底。
跷跷板,跷跷跷,跷得低,跷得高;跷得高高,我是鸟哟,鸟儿飞飞上树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