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伟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公共基础教育分院,浙江 绍兴 312000)
电视传媒是人们娱乐消遣及获得信息资讯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意识形态表达的重要窗口。在电视诞生初期,体育节目就成为重要内容,也是吸引受众的重要因素[1]。萨马兰奇曾断言,将来的体育运动会简单地归为两类:“一类是适合电视的口味,另一类则不适合,体育项目只有在属于第一类的情况下才有机会发展,否则要么衰落,要么踏步不前”[2]。体育赛事转播、体育产品广告、体育电视娱乐等体育与电视的“完美联姻”正在凸显其论断的前瞻性。而体育真人秀节目正在从新的视角呈现体育与电视的结合。为响应国家“三亿人上冰雪”的号召,冰雪项目体育类真人秀节目层出不穷,如黑龙江卫视推出《冰雪奇缘》,展现冰雪类体育运动的魅力;天津卫视打造《冰雪奇迹》,为北京冬奥会宣传造势。为助力全民健身,北京卫视策划《舞动中国心》,为中老年人打造广场舞专区;优酷主打的《拜拜啦肉肉》,宣传健康生活方式;尤其在奥运年的导向下,各大卫视争搭奥运顺风车,东方卫视制作《越野千里》,开辟体育探险旅游新模式;浙江卫视播出的《来吧冠军》传递运动新魅力;深圳卫视紧扣奥运主题推出《极速前进》,用奥林匹克精神开启新的体育运动之旅。不难发现,随着众多节目的热播,体育真人秀节目已成为促进全民健身发展、优化体育健康服务与驱动体育产业创新的重要平台。
真人秀作为电视传媒的新形态,有着独特的逻辑结构与传播范式。从媒介传播学出发,依据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尹鸿教授的结构模型理论,真人秀节目有七个构成元素:参与者、悬念、竞争、淘汰与选拔规则、时空规定、现场记录、艺术加工等[3]。将体育元素在真人秀节目中的形态分为体育明星类、体育项目类,体育精神类和体育文化类。体育明星是众多真人秀节目的参与主体之一,体育项目类的设置充斥着竞争、淘汰和悬念,增强了体验性与互动性,体育信息与故事假定的情节元素共同构成时空规定,形成叙事逻辑,体育精神与传统体育文化经过参与者的倾情演绎与节目的艺术加工更具感染力和号召力。通过体育元素来提升真人秀节目的品味与传播效能,目前已成为众多节目获得竞争性发展及显著主题性的重要经验。《奔跑吧兄弟》在传递健康、运动、快乐的同时大力弘扬传统体育文化,受到中央电视台的表扬;《跟着贝尔去冒险》则以户外运动为节目看点,通过旅游探险,使观众感受“荒野猎人”般的生存体验,稳居收视排行榜前列;《来吧冠军》通过变更竞赛规则,为普通大众提供健身运动“新玩法”而备受追捧。
当前真人秀的参与主体主要集中在普通民众和各种明星类群体。前者以全民娱乐为价值取向,为普通民众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像众多闯关类节目即是如此。而明星类则是充分利用明星的光环效应来吸引观众,以提高收视率,在当下也较为流行。我国的一些体育明星,像姚明、李娜、刘翔等可谓是家喻户晓,因此许多体育明星也成为电视真人秀的宠儿。《爸爸去哪儿》系列就出现了邹市明、姚明、杨威等体育明星;田亮在《全员加速中》的表现获得观众的好评;李小鹏也因参加《爸爸回来了》的录制而备受瞩目。体育明星如此受真人秀节目的青睐,首先是因为体育明星知名度高,公众形象好,像刘翔、孙杨的粉丝数量多达数千万,可以吸引观众,创造良好的收视率。其次,体育明星身体素质好,一些电视真人秀节目设置了很多的游戏竞赛环节,有些难度设置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可以让观众更直观地看到他们在不同竞技场上的表现。而且,这些体育明星在节目中展现自我的同时,也为体育人树立了良好的公众形象。
Reality TV,被称为“真实电视”或“真人秀”,它是集挑战、探险、竞赛、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电视娱乐节目。谢耘耕则理解为,“普通人在规定的情境当中,按照指定的游戏规则展现完整的表现过程,展示自我个性并被记录或被制作播出的节目”[4]。对于真人秀的定义,目前虽尚无统一的定论,但总体而言都离不开参与主体、项目设置、规则制定、场景选择和目标达成等核心主线。许多非体育类真人秀为了提升节目的互动性效果,刻意安排一些娱乐性及体验性强的体育游戏吸引观众的眼球。比如《真正男子汉》中的跳高比赛、晨操中出现的各种身体锻炼直接展现运动之美,此处还有对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挑战者联盟》节目设置的踢毽子接力、滚铁环竞速等唤回了参与者童年运动场上的记忆,让观众产生共鸣;《挑战极限》中的“寻宝”之旅,各明星战队之间通过识图认路、协调配合、统筹分工完成比赛,是对定向运动的另类演绎。而攀岩、龙舟、皮划艇、骑马等这些传统与现代的体育项目也在众多真人秀中崭露头角,成为增强节目互动性与娱乐性的重要筹码。
作为大众传媒的一种新形态,电视真人秀在预先设置的场景空间里,参与者要在规则的指引下,以竞争的形式,通过自我和非自我的演绎,将节目所要传达的信号完整地展现给广大受众,在此过程中,体育精神传递着自身的正能量。这种体育精神也是参与主体在节目中的团结合作、自我超越和永不放弃的精神状态与信念表达。在《跟着贝尔去冒险》中,各小组要完成丛林探险、穿越无人区和逆流而上等项目;韩雪克服了胆怯心理,成功穿越秘洞;大张伟挑战自我,完成了高空速降;小白从最初多项比赛失败到竹筏竞速的最终夺冠,展现了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和永不放弃的拼搏精神。《奔跑吧兄弟》中的撕名牌大战、指压板接力赛、同舟共济等游戏竞赛,无论是个人的自我挑战,还是团队之间的协作配合,都将顽强拼搏,勇于挑战的体育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跑男精神”俨然成为年轻人竞相追逐的新时代精神。外交部发言人傅颖就曾对该节目做出肯定:“‘奔跑吧’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年轻人的一种相互合作和不言放弃的精神”,其社会影响不言而喻。
电视媒体是大众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职责。体育文化属于大众文化的一部分……它与新闻,电视、电影、戏剧等均是独立平行的,当我们运用这些文化形式来表现和传播体育时,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5]。大众文化以传统文化为根基,强调文以载道。在体育强国梦的指引下,体育的娱乐休闲价值越来越凸显,以娱乐方式促进大众的身心健康是电视节目所推崇的。《极速前进3》传达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追求卓越的体育精神,同时节目主张文化回归,在本土化改造过程中,设置“弓弩射击”、“功夫对决”、“蹴鞠比赛”等场景桥段,并在任务卡的表述中运用文言文片段或古代的计量、计时单位来考察参赛嘉宾的文化功底,通过传统文化的呈现,唤醒观众的集体记忆。中央电视台的《挑战不可能》,对民间、民俗体育的发掘和对基层教练员的关注无形之中提升了节目的文化格调,这也是该类节目保持生命力的重要价值经验。不仅如此,一些节目还致力于体育公益,如《奔跑吧兄弟》发起“奔跑吧公益跑鞋、阳光跑道公益计划和全民公益跑”,已吸引1.5亿网友参与其中,完成超过508万公里的全民奔跑,为27所贫困山区学校的孩子、农民工子弟捐赠13 000双跑鞋和助建27个体育乐园[6]。其他的体育真人秀节目如《亿万阳光星球》也专门设立公益基金,发展校园足球,《来吧冠军》发起文体活动进社区、进学校行动,让更多的社区居民与青年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获得更多的健康体验。
现代传播学研究表明,大众传媒能够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并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西方许多国家注重通过电视来推广群众体育运动,并对其发展计划进行宣传和指导,以此影响和促进民众参与体育运动[7]。电视真人秀,特别是体育类真人秀的播出,将不同的体育项目以非正式竞技比赛的状态呈现在观众面前,这种集运动性与娱乐性于一体的节目形式,更容易被观众接纳认可。节目一般是针对某一运动项目做集中的展示,包括项目的介绍、规则的设置、技战术的讲解以及运动中的注意事项等。虽然与正式的体育竞技比赛在激烈程度上有所不同,但这种节目形式及传达的健康向上的乐观态度,更容易吸引观众。这种传播模式,让体育信息更直观和清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对人产生心理暗示或影响[8]。这些积极信号的不断刺激,既是一种有效的激励,也是一种精神暗示与行为敦促,如《谁是球王》播出之后,全国掀起乒乓球热;《急速冰川》的开播让人们重新认识并喜欢上了冰雪运动;《来吧冠军》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向观众普及运动知识。而随着《绿茵继承者》、《报告教练》、《星球者联盟》等体育真人秀的热播,势必会掀起新的全民健身热潮。
经济水平的提高,生活观念的转变,以运动健身、娱乐旅游为主的体育旅游活动正在成为居民消费的新热点。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节点,我国的体育旅游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跃升期。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体育运动的文化底蕴深厚,观光型体育旅游、体验型体育旅游、民俗性质的体育旅游活动应有尽有,通过体育闯关类节目和户外电视真人秀的热播,将体育娱乐活动和体育旅游资源一同呈献给观众,激发了他们的兴趣。电视体育娱乐闯关节目的热播,推动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大力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促进体育赞助发展,二是促进体育旅游消费[9]。诸如湖南卫视的《智勇大冲关》、山东卫视的《闯关上梁山》、江苏卫视的《老公看你的》等体育闯关栏目一度成为电台标配。由于这些节目的拍摄大都选址于旅游景区、文化活动广场、体育游乐园等,极大地宣传了当地的体育旅游与文化资源,也促成了全民健身与电视娱乐的完美融合。
户外体验类真人秀节目的异军突起,突破了舞台和演播室的空间限制,借助旅行、探险、运动等方式,将参与者日常化的本色表现以及不同时空中的风俗民情、独特景观展现出来,给受众带来多重的娱乐、审美与人文体验[10]。如《非凡搭档》中体育名人与娱乐明星,在全球12座体育名城展开一场以奥运为主题的“敢·爱”之旅,提升了节目的观赏性与体验性,以致于一些旅游社纷纷推出“寻找非凡搭档”体育旅游产品,火爆朋友圈;《急速前行》热播之后,携程网便推出了环球户外游平台,探寻新型的户外拓展旅游模式;户外探险类节目《跟着贝尔去冒险》不仅宣传了贵州省荔波县的户外山地旅游资源,也科普了户外探险这项极限运动。一些电视文化旅游频道竞逐效仿,推出户外旅游类电视真人秀节目,宣传推广本地的旅游资源,如四川旅游局就与地方电视台合作,推出《越跑越快活》、《两天一夜》等户外真人秀,向观众展示天府之国的体育休闲与旅游美景。
201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力争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2016年7月13日发布的《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也指出要落实文化、旅游等相关政策惠及体育产业,丰富产业组织形态,让体育产业强健人民体魄,让大众健身消费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红利的释放,体育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深水区,各省、市政府,投资公司纷纷开始描绘各自的体育蓝图。许多文化公司、地方电台、体育企业大咖纷纷将视线投向了电视娱乐业,北京北半球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浙江卫视与腾讯游戏联手打造《来吧·冠军》,腾讯视频、腾讯体育合力推出《灌篮高手》、深圳卫视联合国家体育总局华奥星空与搜狐视频出品《极速冰川》。体育真人秀节目是对体育市场化的大胆探索,已得到业界的认可,社会各体育部门、企业的协同合作,使得体育真人秀节目开启井喷模式,节目类型不断更新。不同的电视体育节目在各种符号空间里编织着不同的健康消费话语,通过各种编码把关于健康的消费信息“塞”给受众[11]。“花钱买健康”这个消费观念在现代城市居民心中已经开始形成,大部分是受到电视体育节目的影响[12]。然而,体育节目传递给受众的不仅仅是消费观念与健康信号,也有对体育价值的经验分享,观众一旦接受认可,便会主动产生与体育活动有关的消费行为,包括体育赛事门票购买、体育旅游、体育穿戴装备等,这些消费活动是拉动内需、增加体育产值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带动了网络游戏和一些体育硬件设备的开发,这些都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
为挖掘体育文化内涵、弘扬中华体育精神,2015年11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运动项目文化建设的通知》,提出“树立运动员和运动项目积极正面的社会形象,通过体育明星参与公益活动推广运动项目”。[13]体育明星成为运动项目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媒体则为他们提供了天然平台,体育真人秀节目正是基于体育与电视的一次战略协同,成为我国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且已经显示出了强劲的辐射力与传播力。
我国当前体育类电视真人秀的节目类型多达数十种,既有单项运动的集中展示,也有多项内容的分期介绍,更有民族传统体育和针对特殊人群打造的健身类节目。如《舞动中国心》迎合了老年人群的体育与娱乐需求,有效推动了全民健身;《冰上星舞》、《急速冰川》等众多冰雪类真人秀的热播,对冰雪运动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冰雪项目,参与冰雪运动;众多足球类真人秀,切实贯彻《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要求,走进校园,推广青少年校园足球运动,为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夯实基础;《星球大战》借助台球明星刺激台球运动的发展,希望这种小众化的体育项目能够借助大众娱乐传播,吸引更多的人群。不同类型的体育真人秀节目对我国体育运动项目既是继承传播也是开发保护,在提高运动项目文化影响力的同时,也深化了普通民众对不同体育项目的认知。
电视真人秀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风靡电视产业市场,主要是基于其独特的价值传递与意识形态表达。体育元素的渗透成为电视的重要看点,体育明星的参与使节目更有挑战性和观赏性,体育游戏的融入提升了节目的体验性与互动性,体育精神也被演绎得淋漓尽致,体育公益的传播,唤醒了观众的文化认同。体育类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对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的多个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然而依靠电视娱乐大众、发展体育,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体育的社会价值上,要继续发挥电视媒体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与文化坚守,传播正能量。在体育的竞技性与电视的娱乐性之间寻求平衡,避免“娱乐至死”和“唯金牌是从”的单极化发展道路,这也是体育真人秀节目能否在众多娱乐节目中成功突围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