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远莉
(成都中医药大学 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
旅游小镇建设源于国外19世纪中期的乡村旅游,是在旅游消费理念从观光到度假深度游不断升级的旅游背景基础上,涌现出来的新的旅游形态[1]。特色小镇是城镇化发展到特定阶段的特殊产物[2],2016年,三部委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培育1 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3]。由此,国家、省、市启动了特色小镇培育工作,它的发展根植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居民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以及地方资源要素的多种业态融合发展,能够拓展产品业态、丰富市场供给、激发消费需求、形成特色亮点,从而扩大社会消费[4],成为城镇化建设与供给侧改革发展的动力。特色小镇的迅速发展,为我国体育小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随着人们对体育锻炼知识、体育文化与娱乐等方面需求的增加,形成了我国体育小镇快速发展的动力机制,预计2017年我国体育小镇的建设将保持高速增长[5]。产业融合,是为适应产业增长而发生的产业边界的收缩或消失[6]。《“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指出,要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推动新型城镇化,加快特色小城镇建设,促进旅游+体育的融合发展[7]。体育小镇本身就是产业融合体,与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健康养老产业、教育产业、交通产业与服务产业等方面有着较好的契合度,是新常态下特色小镇创新发展的新平台。在体育小镇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从体育小镇发展现状与发展类型出发,在产业融合视域下提出不同类型体育小镇的发展路径。
我国特色小镇发源于浙江,最初在2014年杭州云栖小镇中首次被提及,是在块状经济和县域经济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创新经济模式。在国际体育产业大会中,对体育特色小镇解释为“以单项体育活动或赛事为核心,依托景区资源,引进体育类企业建设运营”。不难看出,体育小镇与其他特色小镇类似,需要有小镇自身的体育特色和独特发展的内涵。体育活动与赛事有着较强的体验性,能区别于一般活动。景区资源为体育活动与赛事提供了天然的运动场地与良好的自然条件,并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锻炼场所。而企业的运营与管理能充分发挥经济与业态优势,为体育小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专项设施发展提供活力与保障。2016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强化体育与其他行业融合,促进体育旅游等相关业态的发展”。国家旅游局与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印发《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体育与旅游的跨界发展得到了高度重视。2017年在《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中指出,我国体育小镇是“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运作方式,在指导思想中提出要促进体育与健康、旅游、文化等产业实现融合协调发展[8],为体育小镇的产业融合指出了发展方向。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7-2022年中国体育小镇建设规划与运营管理分析报告》的统计,目前国内成形的体育特色小镇数量在11个左右,涵盖了户外运动、马拉松、冰雪、足球、自行车等多项运动。2017年迈点研究院发布的《体育旅游路在何方》指出,江苏、浙江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走在全国前列[9]。笔者通过对体育小镇的网站进行查询与统计得出,大部分体育小镇为产业融合体,不仅有独具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还与资源、景区、会议、温泉与智慧产品等旅游产业资源协同发展,开展小镇特色运动项目,融合产业资源与服务,以赛事、产业与运动项目带动发展的类型较为常见。我国体育小镇的规划与建设中,开展体育小镇的特色项目以目前较为热门的马拉松、足球和户外运动为主,并配有高端新颖的赛车、高尔夫、定向等。由此可见,在产业不断融合发展的趋势下,体育小镇的内容会不断更新发展,与时代接轨,不断发展与创新体育项目吸引力,形成小镇产业的互通融合。
体育产业型基于体育经济活动,选择适合产业发展的环境,对体育产业相关的知识、专业技术、体育装备生产、体育用品制造、学术会议、体育产业研究、体育文化等进行纵向延伸。产业融合不仅能催生新型业态、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技术创新,还能促进产业增长,推动产业共同发展[10]。因此,体育小镇产业会向餐饮、旅游地产、休闲养生、度假娱乐等功能性旅游产品不断发展。例如,瑞士DAVOS滑雪小镇,以滑雪度假产业为主,通过经济论坛进行产业拉动,进一步改善酒店、餐饮等旅游服务,形成旅游与会议、体育相辅相成、共生发展的良好局面[11],成为世界知名的滑雪小镇。我国北京丰台足球小镇立足于足球产业的发展,在建设中引入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高度结合的智能场地技术,最终建成融合足球竞技、足球文化、足球科技等概念和要素、城市发展和足球发展对接的创新发展平台,形成足球产业集群和足球产业链的创新发展平台。
体育运动项目种类繁多,小镇为突出区域特色,以某一运动项目为核心,来开展体育小镇的主题活动。依托核心运动项目的文化发展底蕴,结合体育小镇发展历史、当地体育民族传统与开发该运动项目的资源优势进行特色培育,可以突出小镇的优势运动资源。进行集中宣传与打造,较容易形成“行业口碑”,还能通过核心运动打造项目文化与运动产业集群,凸显小镇中独具特色的亮点。目前发展较好的有新西兰皇后镇的户外极限运动、法国霞慕尼登山滑雪、德国基尔的帆船运动。皇后镇为蹦极发源地,霞慕尼为登山起源地,基尔拥有悠久的帆船文化。我国体育小镇的建设以此作为发展思路,主要有海宁的马拉松项目、昆明安宁的网球项目、重庆万盛的羽毛球项目、大梨树的定向运动、浙江酷玩的赛车等。因此,体育小镇可以通过某一运动的核心价值,找准体育小镇的关键点,成为世界知名的体育小镇。
体育赛事本身具备能强有力带动产业发展的要素,其关注度高、影响力大、能短时间聚集体育人群,带动体育小镇的体育消费,延展体育赛事相关产业链,在赛事举办期间形成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国际上以举办大型体育赛事而获得发展的有英国温布尔顿网球,通过该地网球赛事举办传统与世界影响力,成为国外小镇发展中的蓝本。国际性大型赛事的举办,能凭借赛事自身的影响力达到宣传举办地的目的,还不用受到季节性限制,提高小镇资源在旅游淡季的利用率。除了赛期内直接的经济收入外,还能改善小镇的配套设施、提升小镇知名度以及提高当地人口素质。赛事型体育小镇是以赛事举办为契机,围绕赛事的场地设施建设、体育培育机构、体育专业俱乐部,媒体、观众、运动员等体育参赛人群开展,可以促进小镇交通、住宿、医疗与通讯的不断发展。此外,赛事型发展还要依托于核心运动相关赛事的带动,通过开展精彩纷呈的小镇赛事,在短期内带来较大的人流量,产生赛事经济效应。
旅游小镇有着优美的自然山水环境,人口密度小,深厚的历史底蕴与当前康体旅游、运动休闲旅游具有较高的融合度。该模式,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突出区域养生资源,辅助体育运动康复与运动指导。体旅融合下体育特色小镇的运动养生,有体育健康项目+体育健康服务两个核心,以徒步、瑜伽、太极、高尔夫等休闲项目为主。相关服务包括健康体检、健康方案、运动康复与运动指导等,例如,嘉兴平湖九龙山以运动健康为主题,提出健康养老的概念,并辅助建设养老基地。
“特色小镇”的核心元素是产业,产业的特质和潜力决定了特色小镇的布局、扩展空间和未来的发展[12]。体育小镇的发展,离不开单项运动的核心构建,也需要相关产业集群的支撑。首先,单项运动容易突出特色,明确核心产业与主题,除了小镇自身具备的资源特色、环境与客源市场外,通过一系列单项体育活动的举办,突出体育小镇的互动参与性与体验性,把体育小镇的优势项目与核心深入人心,形成区域内的品牌效应。第二,围绕该核心运动,不断拓展产业服务,形成产业的有效互动,促进产业链的延伸和重构[13]。例如以马拉松项目为核心的体育小镇,围绕马拉松产业延伸出马拉松培训、跑步健身、跑步装备等服务,同时引进房车营地、帐篷酒店、木屋酒店等休闲服务配套,带动赛事、参与消费、体验消费的不断提升。第三,体育小镇中的资源、产品、市场等方面的有效互动,容易形成产业集聚区,能促使体育小镇在当地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融合当地特色得到快速发展。例如,我国德清县体育产业“十三五”规划中指出要建设Discovery探索极限基地,它依托体育生产制造产业,发展休闲娱乐等体验活动,延伸发展体育文化、体育博览进而形成一系列产业链条,带动小镇综合产业的发展。江苏青马车寨扬州基地利用天然地形地貌建造而成,逐渐形成集体验式旅游,体育赛事运营,户外竞技表演为一体的体育小镇综合体。因此,体育产业型小镇的发展,以体育优势产业为核心,以核心运动项目为特色,带动、延展小镇体育教育、培育、生产、交通与服务等产业,增加产业融合价值,以休闲体验为配套功能,对于体育产业与旅游等其他产业的融合,进行体验化和消费化的延伸,不断细分该领域的配套产业、服务产业、支撑产业,形成产业链发展架构。
体育产业发展的空间地理集聚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和优势基础[14]。《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充分挖掘自然资源和传统体育人文资源,重点打造各具特色的体育产业集聚区和产业带。不难看出,在多种项目的集聚下,能够形成区域特色,发挥产业间联动效应,为体育小镇的不同人群提供多样化选择。体育小镇多种项目的融合与联动,可以促进小镇投资,吸引体育专业技术人才、降低建设成本,共享公共设施资源,拉动消费,提高小镇的旅游质量和竞争力。通过地域特色和地方体育产业特色的有机结合,形成多业态互为依托、具有多种功能的体育运动项目的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链的体育特色小镇集聚区。例如,我国嵩皇体育小镇,联合体育、航空、户外、旅游项目企业共同打造大众化、多元化、体验式的体育小镇。聚焦赛车、航空体育运动、登山、乒乓球、拓展等多种运动训练项目为一体,融合观光、餐饮、住宿、会务、婚礼、养生等多种元素,借助于少林寺的影响力和武术产业基地,兴起马拉松、汽车拉力赛、登山等运动项目,逐渐向多元化旅游产业方向发展。体育小镇依托于景区的建设与资源,以体育项目为特色,带动生产、生活、生态的融合发展,满足以旅游者深度体验为主要目标的“旅游业态”的集聚区。
体育赛事作为一种事件旅游资源,能在短期内吸引大量参赛与观赛人群聚集小镇,并与其他小镇旅游产品分享客源,成为集观赛、参赛、休闲、购物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活动,具有极强的赛事集聚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不但能够吸引当地政府与市场化投资,建造符合标准的赛事场地与设施,还能拉动社会资本,促进小镇经济消费,打造小镇的赛事名片。大型专业赛事一般以城市发展为依托,而小镇由于地理位置、接待能力、赛事专业人员与资金等方面的限制,一般适合开展中小型赛事,并以小镇赛事资源为依托。赛事型小镇的打造不仅要做好赛事本身,还要通过多元业态的补充,充分利用赛事场地,做好赛事后的宣传,延展小镇产品。例如,在小镇举办马拉松赛事,能够有效带动住宿、交通、餐饮等服务业,对促进经济发展,增长就业有显著作用,还能形成马拉松赛事旅游配套产品体系,吸引马拉松爱好者进行赛事旅游活动,形成小镇名片。可充分利用场馆场地开展马拉松培训及日常训练;运用赛事的影响力,开展主题活动、衍生周边娱乐活动、开展趣味性活动、群众健身活动,组织开展其他类型的体育休闲运动,配合各类美食节、音乐节,以此打造赛事休闲目的地。体育赛事就是体育小镇建设的优势特色,可以结合体育赛事的吸引力与影响力,培育体育小镇赛事知名度与客源市场,发展小镇的赛事资源优势。
运动促进健康,旅游愉悦身心,通过小镇的养生环境、养生运动、养生餐饮、养生教育等形式,以休闲健康为目的,突出体育的功能,体验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的运动体验。通过提供体育特色服务和体育特色产品,逐渐细分市场,获得新的消费需求和发展空间[15]。运动养生特色小镇以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能充分发挥体育小镇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与健康需求与健康产业相融合,带动运动养生、运动保健等服务产业链的形成,逐渐形成自然休闲、健康测试、体医融合的运动养生型小镇特色。目前,国际上医疗养生旅游发展迅速。我国体育小镇可以结合体育的锻炼与康复功能,与中医药传统养生相融合发展,以良好的自然养生资源为依托,打造运动养生旅游综合体。第一,以运动项目的开展为载体的小镇,其自身不会带来长期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的消耗;第二,运动养生旅游综合体,可以通过体育小镇的建设和产业带动小镇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辅助供给侧改革,产生产业集聚效应,促进技术创新,有效地推动服务业的发展。第三,满足目前追求健康的养生人群的需求,形成体育运动、旅游、文化、产业、居住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体育小镇,以此来推动运动养生体育小镇的发展。第四,从体育小镇资源类型来看,对于拥有天然地形地貌的山地小镇来说,可以开发一些山地自行车、山地高尔夫、滑雪、滑草等运动赛事;对于具有水资源优势的小镇,可以开展划船、垂钓、水上运动等运动赛事;对于体育文化小镇,可以开展武术、龙舟等民族体育活动;针对中医养生人群,以草药种植、中医养生为理念,设置养生餐饮、中医理疗与传统体育项目体验,强化主题,吸引目标人群。
近几年,国家为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掀起了特色小镇建设的热潮。体育小镇作为特色小镇的发展类型,以体育产业型、核心项目带动型、赛事型与运动养生型多元类型发展为主,能为小镇产业融合与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动力。在“健康中国,全民健身”战略提出、居民消费需求升级以及体育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体育小镇的建设与发展也突飞猛进。产业融合背景下,体育小镇能充分体现体育的多种功能、形成产业集聚,并延伸体育产业链,未来体育小镇还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针对我国体育小镇的发展类型,应以单项运动为核心,带动体育特色小镇产业综合发展,联合多种运动项目,培育体育小镇集聚区;以体育赛事为核心,构建小镇特色名片;以健康需求为导向,打造运动养生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