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藕元 陈 红 黄腊梅 张红玉 刘振英
体校运动员文化课堂问题行为及应对策略探析——以武汉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校为例*
曾藕元1陈 红2黄腊梅1张红玉1刘振英1
(1.武汉体育学院竞技体育学院;2.武汉体育学院图书馆,湖北 武汉 430079)
根据自身多年在体校教学实践中的观察与思考,客观分析目前体校文化课堂运动员问题行为的实际状况、不良影响和产生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以期给广大一线教师更好地管理运动员的课堂问题行为提供参考,改善体校文化课的教学效果。
问题行为;体校文化课;应对策略
在体校文化课教学活动中,运动员的课堂问题行为一直是个普遍而棘手的问题,已严重地干扰了文化课堂,令很多教师十分头疼又倍感无奈,给体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非常严峻的挑战,理应引起社会相关人员的关注和探讨。作为一名热爱运动员文化教育事业的体校教师,本人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思考,选择体校运动员文化课堂问题行为进行研究,选取武汉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校进行观察,对部分教师和管理者进行访谈,客观分析目前体校文化课堂运动员问题行为的实际状况、不良影响和产生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提炼并总结其有效的课堂管理经验,以期给广大一线教师更好地管理运动员的课堂问题行为提供参考,从而改善体校文化课教学效果。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学生在课堂上不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不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从而对自己、他人及教师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1]。在我国体校文化课堂中纪律混乱、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差一直是个突出的问题。我自从第一次踏上武汉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校讲台的那一刻起,就被运动员在课堂上的种种问题行为所震惊。走进体校文化课堂,最常见的景象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得不厌其烦、口干舌燥、筋疲力尽,学生却在台下应者寥寥、埋头不语、自娱自乐,有睡觉的、有聊天的、有看课外书的、有做其他科目作业的、有看手机玩游戏的、有戴耳机听歌的、有插嘴闲聊甚至起哄的……一个班里只有几个学生在认真听老师讲课[2]。我从多年的教学观察和对相关管理人员的访谈中,了解到体校文化课堂运动员问题行为的实际状况简直难以置信:迟到、早退、旷课、睡觉、看小说等课外书、不带课本、抄作业、不回答教师提问、传东西、吃零食、说话、打闹、玩手机、打游戏、听音乐、插嘴、起哄、随意走动、课间上厕所甚至出去买东西、溜达等等现象普遍存在、频繁发生、屡禁不止[3]。体校学生这些课堂问题行为具有普遍性、严重性和传染性等特征,既造成了课堂教学秩序的混乱,又给文化课教师带来了苦恼,导致体校文化课教学质量堪忧。
在体校文化课堂上运动员出现问题行为已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大部分运动员并不否认自己曾在课堂上有过迟到、逃课、上课睡觉、玩手机、做小动作等问题行为。近些年,这样的行为越来越多而且愈演愈烈,对体校文化课的负面影响已更加明显。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课堂纪律是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少数学生在课堂上偶尔出现问题行为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体校运动员的课堂问题行为却太严重了,上课不学习、开小差、捣乱等违反课堂纪律的人数多、频率高、程度重、影响范围大。大多数运动员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课堂问题行为,特别是手机作为当今较为普及的通讯工具,学生“人手一机”、“机不离身”、“机不离手”的现象普遍存在[4],经常有手机等电子媒体影响课堂的情况,如:文化课堂上手机铃声响起、歌声唱起等现象时有出现,用手机上网玩游戏、看影视剧、浏览信息、QQ联系、微信聊天的运动员比比皆是。这些行为严重破坏了课堂教学秩序,给教师的授课和其他同学的听课带来了较大困扰。
课堂是课上教师和学生共同创建的互动平台,两者任一角色扮演不好,都会对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产生消极影响。运动员课堂问题行为不仅影响了自己的学习状态,也是不尊重教师的辛勤劳动,从而削弱任课教师的授课热情。课堂上当学生专注听课、认真思考、积极答问时,教师就会感觉上课是一种愉快的思想交流和精神成长。可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体校运动员并不重视文化课学习,层出不穷的课堂问题行为对原本就不容乐观的课堂无疑是雪上加霜,以致课堂教学活动无法开展[5]。不难想象,作好充分准备而满怀激情的老师,满眼看到的却是忙于自娱自乐的“低头族”“手机控”, 站在讲台上只能唱独角戏,上课热情肯定会大打折扣。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以各自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学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6]。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平等交流,促进双方心理健康发展,提高教学效益,优化课堂环境。但是,面对体校课堂普遍而严重的问题行为,文化课教师如果听之任之不管,就会使课堂混乱,导致学生更加不学习,极大地影响教师授课的积极性;如果用简单粗暴方式来管理课堂,学生自尊心受损,感受不到老师的尊重和关爱,势必反感,定会制造更多的问题行为,很容易跟老师产生对立甚至发生激烈冲突。
课堂问题行为对教师、学生和课堂纪律都产生了消极影响,而这些最终都会影响文化课教学的有效性。假若文化课教学效果难以保证,更多的体校运动员对文化课将会不感兴趣甚至讨厌学习,以致滋生出更多的课堂问题行为。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课堂教学效果会越来越差。
运动员在文化课上频繁地出现问题行为,确实给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造成了严重干扰。运动员在文化课堂上为什么高频率地出现问题行为呢?纵观当今体校文化课教学,的确存在较多有待改进的地方。
体校学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一边进行高强度的体育训练,一边进行相应的文化课学习。因为他们是我国体育后备人才,所以经常要进行超负荷的体育训练,睡眠不足、负伤是家常便饭的事,受疲劳和伤病困扰的他们把课堂当做睡觉休息、恢复身体的场所。有些体校生时有外训或比赛而耽搁了学习,回到课堂听不懂跟不上,再加上他们本身文化基础薄弱,又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对学好文化课缺少兴趣、没有信心,从而产生厌学情绪,久而久之,索性就放弃学习而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课堂问题行为。有些运动员自控力较差,看到有同学玩手机,抵制不住诱惑,也跟风效仿。青少年运动员正处于青春期,心理还不成熟,从众心理比较强,一个班级里你不学,我也不学,就形成了不良的班风学风,部分学生为应付考勤才来上课,只得靠睡觉、看小说、吃零食、玩手机来打发无聊的上课时间。还有些学生运动员受“金牌至上”观念影响,只重视体育训练争取好的运动成绩,而轻视文化学习,没有充分认识到文化素质对个体成长成才的重大作用,并不认为文化课学习与将来升学就业有多大关系,学不学无所谓,因此文化课上他们表现出的种种问题行为就不难理解了[7]。
绝大多数体校文化课老师对教学工作是认真负责的,能按照运动员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授课。但有的老师认为体校运动员主要是来进行体育训练,向上级专业队输送体育人才的,文化知识对其专业发展影响不大,于是备课就不够认真,上课就照本宣科,敷衍了事;有的老师不了解学情,未能根据运动员文化基础来选取他们感兴趣的生活实例深入浅出地讲解,学生对讲课内容产生距离感,听不懂,跟不上,于是对文化学习失去信心,靠玩手机来打发无聊的上课时间;有的老师忽视教学设计,依旧采取“我讲,你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呆板的教学方法,在沉闷的课堂氛围里学生必然会产生厌倦感,不喜欢上这样的课;有的教师耐心不够,体校运动员文化底子薄、课堂纪律差,如果老师没有耐心帮助学生把基础知识补上、尽职尽责维持纪律,而是采用放任自流或简单粗暴的方式处理的话,就会导致学生更加不爱学习,课堂问题行为更加普遍和严重;体校实现教练负责制,文化课教师基本上能按时上课,但有的教师上完课就走人,与运动员缺少沟通交流,不能及时掌握其心理、了解其需求,学生运动员自然也不乐意配合教师安排的教学任务,甚至制造课堂问题行为来抵制。
体校对运动员的文化水平要求较低,导致学生从思想上轻视文化课学习,认为只有在体育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才是硬道理,学习好坏不重要,只要体育素质过硬,照样会被优秀的运动队接收[8]。学校也没有充分考虑学生运动员的特殊性,制订明确的有针对性的规定来预防和管理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2016年6月武汉体育学院竞技体育学院分管运动员文化教育的领导组织我们文化课老师到上海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校和北京体育大学附属竞技体校进行交流和学习,我们了解到课堂问题行为是体校文化课上的“通病”,且“治疗暂无良药”。许多体校都意识到学生运动员问题行为对文化课的严重困扰,但少有体校出台明确的规章制度对学生运动员课堂问题行为加以管束,就算制订了相关规定,常常也是“雷声大雨点小”甚至“光打雷不下雨”,真正落实的体校很少也很难。除了缺乏科学合理的纪律管束,文化课大班授课的特点也促使课堂问题行为蔓延。近几年,像武汉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校几个中专班级都是一百多人的超级大班,这使老师在课上与学生互动中难免顾此失彼,导致部分学生因不能融入课堂而制造问题行为,而且大班上课增加了老师的课堂管理难度,使得老师难以有效地管束运动员的课堂问题行为。
从上述的分析可知,造成文化课堂学生运动员高频率出现问题行为的原因比较复杂,体校有关部门、文化课教师和运动员都难辞其咎。如何对文化课上运动员的问题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问题的关键取决于学校、文化课教师、班主任、教练和学生运动员的密切配合和协作。
一是文化课教师要努力提升业务素质。文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结合体校生的文化水平,简化教学内容,降低课堂教学难度,选取贴近体校学生生活实际的基础知识,补充与竞技体育相关的事例,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精心设计课堂,吸引学生注意力;二是教师要创新文化课的教学方式与考核模式。文化课老师要敢于打破原有“我讲,你听”的填鸭式教学方式,顺应体校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勇于探索和尝试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如主题式教学、探讨式教学、活动式教学、情景剧教学等等,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听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应该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课堂活动,精心组织课堂教学,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会变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思维真正地活跃起来,在愉悦的教学活动中获得知识、提高技能。在学生成绩考核方面,教师要重视学生平时的表现,如上课出勤、课堂答问、课程作业、课堂纪律等,避免学生平时不认真上课,考前突击背书也能及格的不良现象;三是教师要承担组织和管理课堂的职责。体校文化课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了解研究学生,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主动跟学生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课堂良性交往,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培养和提高课堂管理技能,运用教学机智,巧妙处理课堂问题行为。教师要多与教练沟通交流,及时反映运动员的学习状况,了解他们的训练比赛情况,理解他们的需求,表扬他们的点滴进步,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教练也进文化课堂来听听课,激励和督促运动员学好文化课。四是班主任要加强班级管理工作,重视道德教育,创建良好班风。班主任是体校师资队伍的中坚力量,不只是要教育运动员成才,还要培养其成人。针对体校运动员的特点,班主任应采取说服教育、情感陶冶、表扬鼓励的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班风包括一个班集体的道德修养、学习态度、人际关系、纪律情况、生活作风、卫生习惯、劳动态度和习惯等。良好的班风具有强大的教育力量,对一些不良的思想、行为和习惯形成压力,从而使他们产生转化。借鉴体校优秀班主任的管理经验,我们总结创建良好班风的主要策略有:①多头并进。班主任要抓好班级各方面事务建设,例如协调学训矛盾、安排作息时间、制订班级规章制度、维护班级日常秩序包括班级中的言论、卫生、人际关系等。 ②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班主任要教育学生增强维护班级荣誉的责任心,给每一位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为班集体服务、为班级做贡献。 ③以身作则。班主任要用自己高尚的品德和美好的情操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9]。
一是运动员要改变功利的学习观念。体校运动员要清醒地认识到良好的文化素质对自己成长、成才起着重大作用,改变只重视体育专项训练而忽视文化课学习的功利主义观念。长期以来,运动员在社会上给人们“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形象,就明显反映出了他们文化素养方面的欠缺。著名体育理论专家马特维也夫认为:未来体育成绩的提高,不能仅靠挖掘运动员的体能和机能,还要挖掘运动员的智能。在强调科学化训练的今天,训练新理论、训练新手段、训练新器材对运动员的判断力、理解力、领悟力和执行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运动员具有更高的文化素质,能更好地配合教练训练,适应现代运动训练。运动训练是复杂的过程,不仅仅是教练员教,而是一个双方互相交流、了解,已达到掌握与提高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运动员的文化素质不容忽视。文化素质较高的运动员能更准确、更快速、更全面地理解和接受教练员意图,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智力水平高、知识面广、思维能力强对运动员理解技战术、准确评估对手有重要的作用,从而使他们能更快更好地调适自己的心理,选择正确的方法,发挥较好的比赛水平[10]。所以运动员上好文化课,学好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有利于提高训练和比赛的效益。因此体校运动员要坚守体校“亦读亦训”方针,增强“学训并重”意识,变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是要提高课堂行为的自控力。学生要严于律己,增强课堂纪律观念,自觉遵守校纪班规,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规划,在课堂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专心听讲,自觉控制问题行为对课堂注意力的分散,学生自控力的内化比外部要求更管用。
一是要针对体校运动员的特点建立明确的课堂行为标准。在体校文化课堂上,明确的纪律规范乃是正常秩序的最有力保障。鉴于部分体校学生自制力差以及“课堂问题行为”现象具有传染性的特点,也为了文化课教师能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体校有关部门要加大管理力度,如制订“课堂出勤管理”的规定,修订“课堂手机管理”的规定,并明确违反规定的处理办法,以此约束和规范运动员的课堂行为。在体校这些管理制度关键是要落实,否则将是一纸空文,名存实亡,不具有约束力;二是要加强体校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体校生活泼好动坐不住,争强好胜易冲动,组织纪律较涣散,因此,体校可以通过思想品德课、座谈会、辩论会或个别谈话等方式,增强体校生的道德责任感,帮助他们树立理性的课堂行为观,自觉规范课堂行为,把时间和心思放在学习上。特别是对一些精神压力大、厌学情绪高,出现课堂问题行为严重的学生,校方要做好心理辅导和教育,帮助其尽早摆脱困境;三是学校对文化课要加大支持力度。我国体育运动学校应该对文化课的改革和探索做好合理设计,如稳定和充实文化课的师资队伍,支持校际的文化课教师交流学习和互访沟通,保障充足的教学资源,适当缩减文化课班级学生规模。在此基础上,体校应对文化课的课堂模式和考核评价体系进行探索和创新,以便提升文化课教学的整体效益。
课堂问题行为已经对当前的体校文化课堂造成了不少的干扰,学校有关部门的管理力度亟需加强,传统的体校文化课教学亟待改革,体校学生对文化课重要性的认识亟待提升,然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不会一蹴而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勇敢尝试。这种摸索和尝试需要学校、教练、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多方的紧密配合和共同努力才能见成效。
[1]李晓明.初中体校生课堂问题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4.
[2]曾藕元,唐东阳.高校体育招生中运动员优惠政策及其利弊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2014,36(2):85-88.
[3] 李振.体校学生厌学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4] 王威娜.大学生课堂“玩手机”现象的思考与管理[J]. 电子制作,2014,12:269.
[5] 詹志华,董皓.高校思政课堂手机媒体管理策略审思[J]. 教育评论,2015(11):90-94.
[6] 傅建明等.教育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73.
[7] 张红玉.竞技体校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态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
[8] 李耀新.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141.
[9] 曾藕元,张婷.对提高青少年运动员语文学习效果的思考[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3:110-112.
Analysis of the Behavior of Sports School Athletes in Culture Classe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It ——A Case Study on the Affiliated Athletic Sports School of Wuhan Institute of PE
ZENG Ouyuan, etal.
(School of Competitive Sports, Wuhan Sports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Hubei, China)
2016年度武汉体育学院教学研究课题:我国体育运动学校运动员文化课堂问题行为及其干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JY201620。
曾藕元(1972—),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运动员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