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2018-11-25 15:29无锡太湖学院会计学院江苏无锡214064
商业会计 2018年19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课程

(无锡太湖学院会计学院 江苏无锡214064)

一、引言

近年来,互联网在我国的迅速崛起,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对社会各行各业的成长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会计工作作为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受到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在大数据环境下,互联网承载的思想和技术,冲撞着传统会计业务,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职业要求,会计人才培养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而高校作为培养创新实用型会计人才的摇篮,探索如何适应大数据环境,并充分恰当运用互联网技术,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培养新时代下合格的会计专业人才是一项紧迫且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基于此,本文就大数据时代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并充分挖掘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路径。

二、大数据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挑战

互联网经济的繁荣迅速改变着社会公众的日常活动方式。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科技爆发,电子商务平台化、电子发票、电子银行迅速普及,会计信息确认、核算、管理、安全已然成为重要的命题。“互联网+”改变了企业的运作模式,会计人才培养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会计基本职能地位发生改变

核算和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传统会计人才培养十分注重核算技能的教育。而在依托互联网技术、云平台的大数据时代,各类会计业务的核算流程得到了十分显著的简化。目前电子化发票、凭证、账簿等现代信息技术正逐步取代纯手工填制的纸质会计文档,解除了传统的频繁重复劳动对会计人员的束缚;此外,算盘、计算器等会计信息处理工具的地位被计算机所取代,不同部门以及员工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远程操作,实现数据、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周蕊、吴杰,2015)。这两方面的变化,导致社会对会计人员有了更高的职业能力要求。企业对基层核算财务人员的需求量将大幅度降低,绝大部分企业都提出了“数据收集、分析与决策能力”方面的要求。单一的会计核算人才随着企业发展需求的改变已不再是时代的宠儿。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重心要向信息深入分析上转移。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不仅应注重使学生精通财务会计核算,而且应加强学生对管理会计知识的学习,推进培养模式由传统的静态财务会计向新型的动态管理会计转变,更好地发挥会计的预测、控制、决策等其他职能,以便更好地对接行业职业标准。

(二)会计组织形式愈加开放

伴随着通讯技术和软件系统的普遍应用,其高效集成的特性使得会计数据和信息的传输速度显著提高,简单重复标准化的财务工作得以集中处理。会计由独立的核算模式转向集中的财务共享模式是顺应时代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各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质量及核算效率将得益于财务共享模式的统一核算而显著提高,不会再像手工会计那样受到空间的严重制约。此外,传统会计工作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渐摆脱了地域的束缚,线下业务逐步向线上模式转变,并成为会计服务机构的主流。代理记账网络化、在线财务管理咨询、云会计与云审计等开放服务模式引领会计工作方式的潮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以及编制财务报表、纳税申报与税款缴纳等日常业务都可以借助互联网远程操作处理。“互联网+”催生了新型会计服务体系的产生,同时也促使会计工作突破时空地域的限制,不但能够为使用者提供基础财务信息,还能够依托新兴的网络技术,为分析者的相关决策及时提供更全面、动态的会计信息。

(三)会计知识传播渠道更加多元

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角,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讲授。这一汲取知识的过程由于会计专业课程较强的理论性而显得十分枯燥无趣,因此课堂教学气氛通常不活泼,很难达到期望的学习效果。大数据的迅速普及,使得会计学习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化。多数校园都已经被网络信息化技术覆盖,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库等各种技术手段被充分而灵活地运用。移动APP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发展如鱼得水,慕课、微课、QQ等互联网络工具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高校教育工作者除利用计算机外,还可以引入“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微信、微博等手段,调动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性,通过互联网平台改变传统枯燥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协同性。大数据时代对高校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能否充分恰当利用多元化的学习方式,迅速适应时代环境提出了挑战。

三、大数据时代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大数据时代各行各业在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发生着变革,企业需要具有更强综合素质的会计专业人才。目前高校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待创新

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必须能够适应学校转型与产业发展,满足不断变化的行业人才需求。而当前高校因缺乏互联网思维,培养目标的更新跟不上互联网发展的步伐,存在着与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人才培养体系的架构不尽合理。在培养专业人才时高校大多比较注重核算等基本技能的教育,如要求学生熟悉手工账务处理和会计信息化处理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日常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掌握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等。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电子商务、网络等高科技使世界各国联系更加频繁紧密,企业经营活动依托于网络,会计信息实现了“人、财、物、信息”的四合一,单纯的会计核算或者基础的会计电算化培养已不能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企业亟需具有良好数据分析能力、辅助决策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课程体系设置有待完善

目前高校开设“移动互联网”类专业的情况并不多见,在会计专业培养计划中融入互联网等相关课程的更是罕见。多数高校学生在会计领域的学习定格在电算化阶段,专业课程设置仅满足于会操作相关会计软件。而 “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要求学生不仅悉知会计方面理论与实务知识,还需要精通计算机技术。新时代企业青睐的会计人才必须能够借助网络技术和专业理论知识,在电脑上处理各类会计业务,完成相关会计工作,从而为企业创造出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因此,大数据时代必须培养复合型会计专业人才,兼具会计知识和网络信息知识。此外,课程体系的设置不应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多数高校狭隘的课程体系设置并没有考虑课外培养,学校应拓展课外培养计划,如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赛、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实践、学科学术报告等,并使这些活动以学分的方式纳入课程体系。

(三)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有待增强

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多数文科类专业而言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然而会计这门学科相对于其他文科类学科而言实践性较强,其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但现阶段高校在培养会计专业人才方面,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十分严重。这种情况会使得学生一开始能较为准确地认知会计理论性,但又不能具体地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而在后期学生对于更为复杂的会计学习会感到异常吃力,甚至走向了厌学弃学的糟糕地步(梅建安,2016)。很多院校也为会计专业学生开办了模拟实训室,但在日常教学中,实训室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真实使用频次甚至屈指可数,这会让专业实训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另外多数高校也鼓励会计毕业生去企业实习,并分配了一定课时,但实际操作时却不能严格执行,会计实习换来了一张简易的实习鉴定表,注重表面形式,没有实质性的作用,由此并不能培养出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合格专业人才。

(四)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高校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对人才培养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高校会计教师都是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学岗位,缺少企业实务操作的经验,专业实践能力明显不足。部分院校也会为教师提供与企业进行交流学习的机会,但由于受时间和空间上的约束,教师无法长期进行大型培训,仅仅是不定时地进入小企业学习,教师积累实践经验的效果大打折扣。在此情况下,高校会计教育难免“闭门造车”或者“现学现卖”。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崛起,同时具备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的会计教师队伍,成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资源。此外,高校对教师的考核重心多停留在科研方面,而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考量则不以为意,致使绝大多数教师重科研轻教学,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与激发。

四、大数据时代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应迅速着手探索大数据时代下新型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优化路径。

(一)强化互联意识,创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云技术”的运用将使传统会计核算处理方法变得便捷,记账、报账、核账、审账等都能在网上实时完成,这对会计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要适应大数据环境,为满足企业需求培养“产销对路”的专业人才,而其首要任务就在于确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学校应当广泛开展社会调研,根据第一手资料分析当地会计人才的市场供需情况,进行客观的自我定位。深入了解不同用人单位对聘用者在职业资格、职位技能以及职业操守等方面的要求,并与其他同等层次或高层次的院校的培养模式进行比照,积极借鉴可取之处,同时邀请专家成立讨论组,为互联网下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确立保驾护航。在原有的人才培养计划基础上,吸收国内外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精华,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目标,及时更新人才培养方案。为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需求,学校应更加注重强化学生大数据意识,对课程设置及时进行改进,提升学生在信息整合、数据分析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出为用人单位所青睐的人才。此外,也不能放松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立德树人,素质领先”,学校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科学素养。

(二)实施数字管理,构建科学合理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离不开课程体系的科学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立后,高校应合理地调整专业现有课程体系。开设课程应该以新时代会计发展领域以及会计结构变化为依据,课程体系的构架应结合互联网做出相应调整与转变,以期锻炼并丰富学生的互联网思维。在课程设置中,要高度关注大一、大二学生基础课程中有关数据分析部分的课时分配,可以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课程里新增开设检索课程,提升学生数据搜集能力。此外,还应该增设网络安全、大数据技术、XBRL等相关基础理论知识课程,为学生能熟练自如地运用信息技术处理会计信息奠定基础,使学生能够成为具备较高信息技术素养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重视风险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课程的学习,提升学生会计信息分析及辅助决策能力。课程体系可以从纵向视角建立三个层次:会计学基础课程-数据分析基础课程-决策能力提升课程,其中与计算机知识密切度较高的课程可安排相关专业教师任教。课程体系的完善需要合适的教材作为载体。在教材改革方面,学校应从全局视角就会计学科教材建设进行设计,做到各门课程有机衔接,以避免相同或相似课程内容的重复开设。不仅如此,学院也可以将本校特色与当前会计市场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编写更贴切、合适的个性化教材。

(三)推进校企合作,设置实践交流新平台

专业化人才的培养与实践训练教育密不可分。会计专业教学要紧密结合实际开展,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交流,通过校企联姻提高校外实践教学质量。各高校要积极主动联系新工艺、新技术的代表性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掌握专业岗位实务技能提供一个真实的工作场景,增强学生实践能力训练,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除了与一些实体企业进行联姻外,高校还可以与一些网校企业合作,借助“云平台技术”进行在线学习,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总结分析,进一步改善学习效果,从而不断促进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不仅如此,还应积极通过校企合作来开发会计立体化教材。教材要在传统纸质书本的基础上,依托网络信息技术平台,整合各类形式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院校要充分了解用人单位各类会计岗位有关核心能力要求,聘请实务经验丰富的会计领域专家、企业财务经理等来指导教材的编写,通过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开发出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会计实用性教材。

(四)转变思维方式,促进师资队伍新升级

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受制于高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大数据时代,兼具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等知识的师资力量在会计学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但现阶段精通会计知识同时具备网络技术知识的复合型教师缺口还很大。高校首先应在互联网知识方面加强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互联网思维的形成。在全新思维的引导下,进一步全面推进教学理论的创新变革,使传统课堂教学中融入互联网的新元素,并以社会的需求为导向,开展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其次高校必须定期组织教师去企业进修学习,通过“访问工程师”制度的开展落实,使教师在参与企业实践活动过程中切身感受大数据对会计实务的巨大影响力。教师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后在传道授业过程中才能有理有据,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形象。最后,高校还可以从外部聘请注册会计师或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财务经理人来为学生授课,使理论和实际能够充分地结合起来。

五、结论

当今互联网的极速发展深刻影响着社会经济各领域,促进了各行业的管理模式、经营方式的革新。在大数据时代这一新的背景下,高校应努力探索出一条顺应时代潮流的人才培养路径。“互联网+会计+管理”是当前会计专业的显著特色,也是会计行业在未来的发展方向,高校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企业的需求,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针对在培养专业人才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探索改善路径,如创新人才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推行校企联姻,加强教师队伍培训等,对会计人才开展360度全面培养,构建出具有应用型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社会输送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全能专业会计人才。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课程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效构成要素——基于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新经济下会计专业就业困境与突破——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1+X”证书制度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困境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