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外国语大学商学院 辽宁大连116044)
2014年1月,我国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CAS 39),该准则综合考虑了我国上市公司和市场的现状,并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我国会计准则强调“谨慎适度地选用公允价值”。公允价值计量最早应用于金融工具,现已广泛应用于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债务重组等。
对于公允价值的界定,学术界主要有四种观点:独立计量属性观、复合计量属性观、检验尺度观、计量目标观等。CAS 39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如下:公允价值是指在计量日,市场参与者之间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收到的价格或者转移负债支付的价格。若脱手价格无法取得,可采用“在用价值”。若市场不活跃时,可通过相同(或相似)工具,或经纪人和定价服务,或模型获得公允价值。可见,公允价值计量是广义的计量属性,它包含了其他计量属性的特点,其他计量属性可以看作是公允价值计量的表现形式。历史成本可以看作是过去的公允价值,重置成本或市价可以看作是现在的公允价值,可变现净值和现值可以看作是将来的公允价值。公允价值计量可能影响公司经营,会导致盈余管理等经济后果。
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影响,唐凯桃、杨彦婷(2016)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使用显著提高了公司盈余的波动性,内部控制能有效缓解盈余波动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非国有企业盈余波动性更大。郝玉贵、贺广宜、李昀泽(2018)认为银行业与保险业的公允价值信息价值相关性较高,公允价值分层计量资产与负债整体具有价值相关性,且公司采用大数据战略可以显著增强其资产公允价值第一、第二层次的价值相关性,对第三层次无显著影响。本文以金融工具为例,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经济后果进行研究,旨在完善会计准则,限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强化市场监管。
根据我国会计准则,金融工具是指“形成一个企业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其他企业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这一定义与国际会计准则(IFRS 9)趋同。金融工具按主体不同,分为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
(一)公允价值计量在金融资产中的运用。根据2017年颁布的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CAS 22),金融资产可分为三类:
1.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此类金融资产主要包括: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等,初始确认时按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计入初始确认金额,持有期间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不确认公允价值变动。
2.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此类金融资产应按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计入初始确认金额。资产负债表日,此类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处置时将“其他综合收益”转入“投资收益”。
3.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此类金融资产按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确认金额,相关的交易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资产负债表日,此类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处置时,此类金融资产的售价扣除账面余额和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后的金额计入投资收益,同时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投资收益”。
如果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时不作公允价值选择权指定,其分类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包括:一是企业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二是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可见,金融资产第一分类和第二分类之间具有可选择性。
(二)公允价值计量在金融负债中的运用。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金融负债分为两类:
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此类金融负债初始确认时按公允价值计量,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此类金融负债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此类金融负债初始确认时按公允价值计量,后续按摊余成本计量。此类金融负债初始确认时按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计入初始确认金额,持有期间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不确认公允价值变动。
(三)公允价值计量在权益工具中的运用。权益工具均按公允价值计量,具体规则如下:
图1—3分别给出了3种模型各取一组参数的真实值和估计值所对应的90种期权价格的对比。从图中可以看出,分别由参数的真实值和估计值计算出来的期权价格相差甚微,即使是参数估计误差相对较大的Heston模型,这两种期权价格相差也很小,可见模拟数据的估计效果很好,计算精度较高,进一步说明用CEBA估计期权定价模型参数从而确定期权的价格,以便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是可行有效,也是值得信赖。这一点从表6—8中的适应度函数值,即90种期权价格的均方误差MSE也能够加以佐证。
1.存在相同或类似企业自身权益工具可观察市场报价的,应当以该报价为基础确定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
2.不存在相同或类似企业自身权益工具可观察市场报价,企业应当在计量日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或采用估值技术为基础确定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
综上,金融工具的分类本身具有可选择性,不同类型的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结果不同,企业对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方法具有选择权。不同金融工具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以及财务决策行为会产生不同影响。此外,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的资产或负债,使用的估值技术主要包括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目前企业会计准则并没有规定企业应当优先使用何种估值技术,公允价值估值技术的选择需要运用更多的职业判断,如估值模型、相关参数的选择、风险的估计等。CAS 22提出了金融资产以及金融负债的分类条件,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一)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对财务报表的影响。此类金融资产初始计量时按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入账。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而其他综合收益是在净利润之后核算的。这就说明,此类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化不会影响利润总额,净利润及其变化对企业所得税没有影响,但是会影响每股收益。若此类金融资产价格上涨,企业所拥有该资产的价值会上升,每股收益也会上升。若此类金融资产价格下降,企业所拥有该资产的价值会下降,每股收益也会下降。
可见,此类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会影响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利润表中的每股收益。
(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对财务报表的影响。此类金融资产期末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这就说明,此类金融工具的变化在引起相关资产发生变化的同时,会引起利润总额、净利润及每股收益发生变化,并且影响企业所得税。但是,此时的利润并不是企业真正实现的利润,因此,此类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会导致利润虚增或虚减。若此类金融资产的价格上涨,企业所拥有该资产的价值会上升,同时企业的利润总额、净利润以及每股收益会增加;反之亦然。若此类金融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重较大,则其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利润总额的影响就会比较大。当处置此类金融资产时,需要将原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金额转入“投资收益”,此时利润表中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余额不等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因此,不能只看当年利润表中的数据,应结合此类金融资产初始购入到处置前的数据及其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
可见,此类金融资产的变化会影响资产负债表的资产,以及利润表中的利润总额、净利润以及每股收益。利润表中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并不总是保持一致。
(三)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对财务报表的影响。若此类金融负债价格上涨,企业所拥有该负债的价值会上升,同时“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会下降,企业的利润总额、净利润以及每股收益也会下降,反之亦然。处置此类金融负债时,需要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投资收益”,因此,利润表中“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余额不等同于“交易性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
可见,此类金融负债公允价值的变动会使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利润表中的利润总额、净利润以及每股收益发生变化。
总之,在出售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或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时,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或“其他综合收益”转出,计入“投资收益”。当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减值时,将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公允价值下降形成的累计损失一并转出,计入“资产减值损失”。当计提减值准备后,如有确凿证据证明其价值得以恢复,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应当予以转回。当债权投资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时,应将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在该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或终止确认时转出,计入“投资收益”。可见,上市公司可以选择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及重分类时机进行盈余管理。
(一)金融工具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金融工具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的变动增加或减少其账面价值。在投资决策中,投资者要分析公司的财务指标,包括盈利能力、资产管理效率、偿债能力和市况测定比率等。
衡量盈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营业利润率等。当物价上涨时,金融资产的价格上升,金融负债的价格也上升,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总资产收益率下降,会导致盈利能力下降。衡量资产管理效率的指标主要有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等。当金融资产价格上升时,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则总资产周转率下降,即资产管理效率降低。衡量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当金融资产价格上涨时,会导致资产负债率下降,即偿债能力上升。市盈率是衡量市况测定比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当市价上升时,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上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上升,从而每股收益也上升。可见,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当市价变动时,市盈率的波动不大。若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市盈率的波动要更大些。
(二)金融工具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筹资行为的影响。上市公司的长期融资方式主要有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两种。股权筹资包括发行股票和留存收益。其中,发行股票和举债属于外部筹资,留存收益属于公司内部积累。从总体来看,资产负债表日,若市价上涨,筹资成本会下降,公司倾向于外部筹资;若市价下降,筹资成本会上升,公司倾向于使用留存收益。
资产负债表日,若市价上涨,则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上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增加,公司净利润增加;若市价上涨,则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账面价值上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减少,公司净利润减少;反之亦然。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的变化对净利润没有影响。因此,若公司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持有比重较大,则市价上涨时,公司更倾向于债务融资。若公司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的持有比重较多时,当市价下降时,公司更倾向于债务融资。
(三)金融工具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法律因素、股东因素和公司因素等。而金融工具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可能会影响公司的利润,从而影响公司盈余的稳定性,因此,可能会降低现金股利支付率。
对于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市价上升时,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增加,会使公司利润上升;市价下降时,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下降,会使公司利润下降。可见,此类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会造成利润的波动。一般情况下,公司的利润越稳定,越倾向于较高的股利支付率。所以,此类金融资产会影响利润的稳定性,从而使股利支付率较低。同理,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会使利润反向变化。这两类金融工具的数量越多,这种影响越明显。
通过综合分析运用公允价值计量金融工具的经济后果可以发现:我国公允价值计量总体应用程度较低,尤其是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公允价值使用程度更低。基于公允价值的会计信息具有价值相关性,它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上市公司财务决策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并可能成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一种途径。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仍需加强,因此,本文提出下列建议:
(一)公允价值选择权的合理运用。SFAS l59指出公允价值选择权是指“在特定的应用日期,允许所有的报告主体对符合要求的项目按照公允价值计量”。金融工具的分类,金融工具出售、减值、重分类的时机以及估值技术的选择都具有主观性。公允价值选择权的合理应用要由有效的外部监管机构和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保障。外部监管机构包括会计师事务所、金融机构以及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内部应建立层级负责制,提高内部审计的有效性,明确相关部门及人员的责任。
(二)公允价值估值技术的改进。目前,公允价值计量有三类基本估值技术,即市场法、成本法和收益法。但这三种估值技术都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进一步予以改进。比如市场法不适用于专业性较强的机器设备、大部分无形资产。成本法只能用于资产的估值,不能用于负债的估值。收益法需要利用大量的估计和判断,人为因素过多,可靠性较低。公允价值的估计应优先使用可观察参数,然后使用不可观察参数。在非活跃市场环境下,应按公允价值参数等级层次要求选择市场信息来源,优先使用可观察参数估计公允价值,然后使用不可观察参数估计公允价值。同时,还需要从董事会和高管层职责、估价模型验证和独立定价检查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以强化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