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资助工作中的诚信问题及其应对

2018-11-24 06:18葛云芝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资助诚信高校

葛云芝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教育的相关制度也越来越完善,国家也在不断扩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力度,与此同时,大学生的不诚信现象也日益凸显。本文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诚信教育的缺失现象进行了阐述,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原因,并根据高校资助工作中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诚信危机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资助;诚信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诚信危机现象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上学问题,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扶困助学政策,但在政府不断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的同时,大学生的诚信缺失问题却日益严重。

(一)相关申请材料或证明材料失真

目前,缺乏全面有效的生源地相关部门与高校沟通渠道,高校往往只能抽取部分同学与其生源地相关部门进行沟通调查和跟踪,或者进行实地探访,这种方式不仅成本高昂,而且效率低下,从高校人手掌握学生家庭真实的困难情况具有一定的困难。所以,高校学生在进行家庭经济困难认定时,更多地是依据学生出具的当地民政部门、街道等出示的相关证明,这是首要条件也是必备条件,它会直接影响到评定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的等级。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发现存在有的部门对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情况审核不严,或者了解不透彻,仅仅是询问当事人而直接盖章的情况。在高校,审核学生提交的这份证明材料主体是辅导员和班主任,除了学生的证明材料和与家长的有限沟通之外,老师很难对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有更深入更真实的了解,所以,学生出示的相关证明几乎起到给予哪一级别资助的决定性作用。这样,有的同学其实家庭经济并不困难,但是为了入学后有相关的补助,就虚报瞒报家庭收入,获得相关证明材料,甚至有极端情况,父母早期下岗后创业很成功,家境殷实,但是因为有早期下岗证明,民政部门也盖了家庭经济困难证明的章。相关材料的失真,直接導致了对家庭经济真正困难的学生的不公平,也导致了资助政策在落实过程中可能没有帮助到真正需要帮助的同学。

(二)助学贷款逾期

助学贷款一般分为生源地贷款和通过学校申请的商业银行贷款,要求学生在合同期限内还清贷款。但是有的同学毕业后,没有很强的还贷意识,有的同学甚至拒绝履行还贷。学校在后期催款过程中,联系同学告知需要还贷情况后,部分同学会意识到自己违约这个问题,及时还款;也有同学出现在后期拒接电话,拒绝沟通履行还贷的情况,恶意拖欠贷款;还有部分同学毕业后因信息变更频繁且未主动联系学校告知其最新的联系方式,导致学校联系不上,不清楚学生没有及时还贷的真实原因,催款更是无从谈起。随着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持续开展和获贷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日益增多的违约事件严重影响着金融市场,也打击了国家、社会和银行对国家助学贷款实施的信心。

(三)助学资金违规使用

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同学在拿到国家助学贷款或者是其他助学金补助后,并没有用于基本生活费或者支付学费,而是用在了吃喝享乐上面,如:购买名牌服装、打游戏等。这样表现出来的结果与周围未获得资助的同学相比,过着比其他同学还要优越的生活,会引发学生对学校资助工作的怀疑和不信任,同时还会带坏相应的风气,有的同学看到这样的情形,可能为了获得“免费的午餐”,通过虚假谎报自身情况,获得助学金。这样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导致恶性循环,严重影响资助工作的公平公正合理性,在学生中造成不良影响。

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诚信缺失原因分析

(一)社会大环境风气欠佳

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大环境,毫无疑问,当今社会充斥着许许多多不诚信的现象,主要是由于我国改革开放后,国家发展经济迅速,目前又处于社会转型阶段,很多法律法规等还没有完善,社会生活中各个领域有很多不诚信现象,但是这些现象并没有全部受到相应的惩治和约束,青少年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成长,有的学生会受到不良风气的侵袭,从而对诚信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很强的契约意识。

(二)学校诚信教育缺乏

尽管从小学到大学,国家一直强调全面发展,把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首位,但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高考指挥棒一直处于首要位置,学校对成绩要求的重视远甚于对诚信教育的重视程度。学生从小一直受到唯分数论的鞭策,更多地是在追求考试高分等,学校对诚信的教育很多时候只是一带而过,导致学生在大学里对诚信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诚信教育的有效引导,致使有的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缺乏诚信意识。

(三)家庭诚信教育缺乏

由于受教育大环境的影响,父母在对孩子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相对较少,更多地追求考试成绩,教育发生错位。所以,学生从小在家庭里感觉到的就是我只需要考试成绩好,其他都没有关系,没有形成诚信的意识,缺乏诚信履约的概念。同时,许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本身,更急于改变生活的困境,受到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的影响,对财富和成功的追求与渴望更加强烈,而忽视诚信问题,家庭经济困难的父母由于忙于生计,也无暇顾及诚信教育,从而导致学生诚信意识缺失。

三、应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诚信危机的措施

(一)以政府为核心,建立公民诚信体制

国家层面如果能建立公民诚信体制,并配套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防范和管控失信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尽快完善国家助学的法律制度环境,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失信的责任等,那学生会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履行相关义务,完成相应的手续。

(二)以高校为核心,健全诚信教育管理体系

1.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基本诚信档案

在入学初,收取学生的相关证明,填写家庭基本情况,完善个人信息,建立个人档案。并在后期通过电话、实地走访、同学谈话等方式,深入了解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学生的助学金使用情况等,了解其申请时所写内容是否与真实情况一致,助学金领取后,是否用于学习和生活,建立诚信档案。对于学生上交的镇乡级及以上政府部门出具的家庭经济困难状况或者国家级省级贫困市县等证明材料、低保证、孤儿证等材料要一起附在诚信档案后面,方便后续查阅。

2.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规范学生

学校在评选各类助学金的时候,对学生不诚信行为的处罚最严重的就是取消受助资格,同时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并没有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学生。因此,可以考虑建立刚性的管理制度,让学生认识到不诚信的行为会影响其个人发展,承担相应的责任。譬如可以考虑受资助学生在资助过程中如果有不诚信行为,与学校综合素质评价或者毕业评语中的道德品质等评价元素挂钩。

3.多渠道开展诚信教育活动

學校应该以校园活动为载体,多渠道地开展贴近学生实际,寓教于乐的活动,可以多方位多渠道地引导学生去挖掘“诚信”的内涵,倡导契约精神,促使学生树立诚信观念,将诚信教育作为发挥资助育人作用的核心推动力,引导学生内诚于心,立信于行。如开展主题班会:倡导学生心存感恩和诚信待人,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如举办大学生征信知识讲座:告知学生个人的信用记录对自身未来经济活动产生的影响等,要求学生珍惜个人信用记录,增强法律意识,把自己塑造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当代大学生。

4.形成校园舆论监督体系

每年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时候,建立由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干部、普通同学组成的家庭困难民主评议小组,同时将评定结果进行公示,便于后期形成老师、同学共同监督的体系,对于虚假申请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或者是拿到助学金后大肆挥霍的同学,后期会有同学的舆论监督,让同学意识到不诚信的行为会影响他在同学心目中的形象,从而对自己有约束之心。

5.落实动态考察管理机制

在初次困难等级认定后,后期应结合学生消费行为和行为规范准确判断,建立准确、全面、动态的家庭经济困难认定体系,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经济状态等进行定期的检查,建立跟踪机制。如凡是购买高档通讯工具、名牌服饰等的;节假日经常外出旅游的;学校外另外租房子的等行为,将进行民主评议,动态调整,重新选取,促进资助工作的精准落实和助学金的有效利用。

6.构建诚信失范教育管理

对于已经发生的诚信失范行为,学校老师应该深入了解,凡属于本身家庭经济不困难,为了拿到助学金而谎报家庭经济困难的情况,或是属于本身家庭经济困难,拿到助学金后依旧首先用于挥霍享乐的,依据不同的类别进行谈心谈话,必要的时候,进行家访走动,深入了解原因,进行相应的分析,从而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和教育,改变学生的想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积极向上的力量。

7.深入宣传助学贷款相关政策

学校应该广泛宣传国家助学贷款的相关政策,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助学贷款,了解助学贷款还贷流程和要求。同时,做好毕业后跟踪工作,对于未按期还款的同学,配合银行做好提醒工作,保证毕业贷款的还贷率。

(三)以家庭为核心,积极引导诚信教育

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明确文化知识教育是孩子教育的一部分,并不是孩子教育的全部。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重要作用毋庸置疑,父母要善于引导孩子强化诚信意识,并且以身作则,从实践的层面加以引导。在要求孩子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之前,要先学会做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社会上一些与诚信理念相违背的行为,要坚决抨击,对于触犯法律法规的行为,要坚决抵制。要向孩子宣传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这样才能培养出有诚信理念的孩子。在经济困难的家庭中,家长更应该积极倡导,教育子女有阳光的心态,诚信的意识,要自立自强,通过个人努力取得成功并回报社会。

总之,为提高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推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失信现象进行分析并引导学生增强诚信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猜你喜欢
资助诚信高校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上海大幅修订《专利资助办法》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开展专利申请相关政策专项督查的通知》
黑龙江省启动2017年专利资助资金申报工作
教育部发布《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