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时代下高校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述评

2018-11-24 06:18张慧敏宋佳琪祁丽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知识付费培养机制

张慧敏 宋佳琪 祁丽

摘要:在知识爆炸时代下,对于高校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而言,“知识付费”的兴起给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本文围绕“知识付费”时代下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这一问题,主要从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当前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知识付费时代给高校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带来机遇,知识付费时代给高校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带来的挑战四个方面展开研究。

关键词:知识付费;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新媒体的出现,知识付费时代来临,高校人才模式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学习力、综合力、创新力”的培养人才机制作为一种教育理想已经被很多高校视为改革的方向。多学科交叉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正在被各个高校付诸于实践。各个高校都在探讨如何运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培养出复合型创新人才。

随着2016年5月分答、豆瓣知识付费的出现,至2017年知识付费进入井喷期。知识爆炸时代,知识付费以它节约时间成本、金钱成本的特点迅速被大众追捧。互联网涌现了各种包括音频、视频、文字等关于知识付费的APP。人们已经开始习惯有问题支付一点费用得到自己答案。已经习惯拿着手机、对着电脑在网上学习一些新知识。而这种新形式已经开展变成为广大青年大学生的学习法宝,他以势不可挡的趋势在大学生中迅速广泛地普及起来。从有声小说、畅销书籍、到专业课以及考研、考证等学习知识的音频、视频、文字稿等等,这一系列的新兴事物正在互联网大舞台不断扩散。“知识付费”时代是随时可以学习和交流的时代,学生可以低成本地獲得学院笔记、干货书标,学习不用到现场,一台电脑或一部手机就能解决问题。在探索高校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的今天,如何切实有效地将知识付费的相关应用运用于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上则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

一、基本概念

“知识付费”的含义。“知识付费”是以语音、视频、文字等形式借助网站、APP、公众号等为传播途径的一种付费学习的模式。它从2016年5月兴起,2017年被大量使用。以节省时间成本、金钱成本、利于社交为传播特征,知识付费背景下的知识更容易被接收到,知识的传播范围更广、速度更快。

“复合型创新人才”含义。复合型创新人才,俗称一专多能或多专多能的人才,指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多种能力和发展潜能,同时还具备较高的相关技能,善于创新的人才。本文将其定义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敢于突破,具备敏锐观察力、严谨的思维力,基础知识扎实、知识广博、在多个领域具有较强适应性、应用复合型与创新型的“两型”通才。

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新需求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人才培养角度,高校把课程资源最大化利用、解决学生学习时间最大化节约是践行这一政策的最好方式。知识付费时代的来临,高校如果利用好这一时代带来的便利,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将线上线下良好结合,对于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一)课程资源供给角度最大化利用

在供给侧改革的政策下,要求资源从供给层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扩大有效供给,重视供给结构的灵活性以及适应性的提高,从而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众所周知,我们已经进入知识、信息爆炸时代,获取知识已经相对容易,但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知识是当代人急需解决的难题。知识付费这一事物的出现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求知者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在网上以付费的方式等待结果,这样节约了爬网找答案的时间,从而为正在解决的问题赢得了机会。高校还可以利用知识付费的线上课程获取容易的特点结合线下课程,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中的视频课程、音频课程、文字课程进行线下自行学习。这样就从供给层面实现了既帮助学生学会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在线上课程中选到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又达到了培养复合创新型人才的目的。同时,学生也节约了查找资料的时间与来往各大补习班的路费以及线下课程昂贵的学费。这是一个学校资源最大化利用,学生学有所用的双赢局面。

(二)学生学习时间的最大化节约

回顾目前高校的教学状态,我们不难发现,高校的教学存在很大的弊端,教学内容滞后,很多学生毕业后不能学以致用,还得重新回炉。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知识结构单一,授课形式落后,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并未给予足够重视,学科交叉融合能力不足,面临集成创新能力差的局面。这样状态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学习能力不足,学习时间出现极大浪费。知识付费的一大特点就是知识够新,老师够好。从需求层面上来看,只要你有学习能力就可以在网络上获得有价值的学习内容。现在只要打开这些付费APP比如喜马拉雅、荔枝微课、千聊等页面就不难发现里面集中了各行专家、学者,他们将自己所学所了解的一手资料通过网络第一时间传递出来。有了这些名家、大家的讲解,减少了学生自己思考、过滤的时间,从而帮助学生赢得更多的学习时间。最重要的是获取这样的课程资源所花费的金钱完全是一个学生可以承受的。拿考研举例,据不完全调查,目前市场上线下课程学生基本都要花费上万的学习费用,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再看知识付费APP系列语音课或者视频课上千都是比较贵的课程。所以网络时代只要学生愿意学习,只需要指尖碰触就可以通过支付宝、微信等形式转账实现学习的目的。知识付费时代解决学生学习时间不足,帮助学生减少时间的浪费,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正确选择知识范围,是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必须。

三、当前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方向单一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生学习以专业课为主,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结构单一,专业知识狭窄,不能开阔视野,从一入学就形成知识壁垒。市场需求不仅仅是拥有单一知识的学生,更需求具有综合知识的学生。从教学角度来看,教师教育界限分明,即使同一专业的教师也缺乏有效沟通和交流,难以形成资源共享,这就形成学生获取知识的鸿沟。从社会需求角度来看,专业划分过细,学生就业面不广泛,工作迁移能力受到限制。

(二)人才培养内容滞后

人才培养内容滞后,培养周期较长。20世纪80年代各高校开始跨学科人才培养实践,至今教学内容、教学制度不能跟上时代。仅双学位的施行就困难重重。一方面,各个高校高举双学位的旗帜,另一方面,教育部却迟迟没有出台对另一个学位证书认可的任何文件。

高校专业设计以学院、系、专业来设置,这种形式不利用资源共享。往往学院内部或者系部内部要想达到资源共享都很困难。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不利于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其次,高校对主修学业要求过高,选修学业重视不够。这样对跨专业学生的培养时间不能保证。

(三)課程设置不能满足学生口味

从目前大多数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来看,实行的是专业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即,学生必须完成学校规定的必学科目修完学分,之后学生还必须在学校的课程体系内选修相关课程完成选修学分的考核。事实上,走进高校课堂不难发现,不论是专业课还是选修课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高校课堂上教师讲课,学生干别的事情屡见不鲜。尤其新媒体手机的介入,我们能看到课堂上学生有时关注手机的时间远远超过关注老师的时间。这只能说明一点,学校的课程设置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学生的口味,形成供需不平衡。

四、知识付费时代给高校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带来机遇

在手机媒体时代,手机媒体独具的开放性、灵活性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创新了教育的工作手段,提高了大学生教育的时效性。数据显示,在2017年互联网发展中,学生群体是手机作为上网终端网民中规模最大的使用群体,占比为26.8%。我们通过喜马拉雅听一段书评,使用千聊听一节课,利用“头条”看一段新闻,通过“抖音”欣赏一段微视频,借助微信创造一段微话题,等等宣告着“知识付费时代”的来临。人们享受着这个时代带来的便利,同时也衍生了很多关于这个时代的思考。比如在高校,我们如何利用这种便利使课堂教学与课下自学相结合,比如在知识付费时代下如何将学校的培养机制与新形势结合。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对于高校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而言,如何利用好“知识付费”这一平台,是高校教育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知识付费的开放性解决学生综合发展的需求

传统的学习模式是有固定的教室,教师站在讲台上借助黑板、ppt等工具为学生传授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叫做面对面教学,也叫地面课程。他的优点是互动性更强,学生可以通过声音、图像等多感官去接受。缺点是学费昂贵、学习内容局限、学习地点受限制。当今社会稀缺复合型人才,传统高校培养人才方式是以专业划分,培养出来的学生对本专业精通对其他专业未置可否。而社会需求在很多时候是需要具备复合型能力的学生。而知识付费正好解决了这几点,它借助手机媒体,几乎人人拥有手机,利用线上课程以远远低于地面课程的价格吸引大家,同时也解决了学习地点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想学什么只要打开手机中某个APP选择想要听的就可以轻松实现。这一特点对于培养复合型人才有重要意义。

(二)知识付费的即时性增强了教育的时效性

传统大学教育周期一般三年或四年。一种新知识的到来需要先经历学者的认可、引入,然后需要教师们编成教材写成讲义,传到学生这边已经变得不那么新鲜。所以目前很多大学生进入社会需要重新回炉,或者通过“社会大学”再学习。一句话,学生学有所用在目前很多高校是难以达到的。而知识付费却能满足,他省去了传统教学的中间环节。学生可以通过网上的点击率看到这种知识被认可的程度,然后借助网络就可以学习到最新鲜的知识。只要学生有学习的愿望就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教育的时效性通过知识付费正好可以弥补。

(三)知识付费的灵活性有利于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

知识付费时代的灵活性体现在APP的使用上。拿“千聊”举例,它可以实现直播时千人同时在场收听,错过收听的人还可以在网上找到当时的音频和视频进行收听。没有听懂的人还可以打开该软件不断重复反复收听直到记住并理解。如果还是不理解它还设置了文字提问功能,学习的同学可以将自己的问题留在文字区,老师看到了就会给予解答,既使老师没有来得及解答其他学员看到也可以帮助解答。从传播者角度也可以灵活地运用千聊将自己的知识传到网络上从而获得“知识变现”。传播者只需要进入直播主页和直播后台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将自己的知识通过千聊或者其他APP就可以传播出去。而这种传播简单到只需要一部可以上网的手机就可以解决。它的这种灵活性解决了传统课堂的不能反复收听、课下找老师请教困难的问题。将学生碎片时间整合。

(四)有利于学生自我要求的提高,综合发展能力的需求

目前的大学生都是95后,由于时代的进步他们获取知识更容易,这样相对于80后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度更加急切,对知识的新鲜度要求更高,对自我的提升空间给予更高的期望,更期待自我全面发展,也就是综合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当然在知识付费背景下必须是以创新为前提。

五、知识付费时代给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带来的挑战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2017年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7年6月,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6.3%,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其中20~29岁大学生群体是手机网民的主要群体。大学生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因此许多APP最先被大学生使用。综合来看,大学生作为手机使用群体,对手机的不离不弃度为五星。知识付费的兴起,很多学者认为“知识付费”不是知识即商品,交换的是内容的需求与满足,是一种信息的新的传播方式。会因为网络的原因带来传播信息和知识的混淆;会出现信息筛选以及信息加工的混乱。

(一)知识付费时代碎片化知识如何整合

手机媒体兴起,阅读载体、学习载体发生变化,人们学习求快而浮躁。知识付费时代的弊端是阅读模式不完整、断断续续。碎片化学习不可能完成系统学习,浅阅读盛行导致人们不能进行深度阅读,直接后果是人们缺少思考。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时间是被手机的碎片信息所分割和肢解了,碎片化信息正在剥夺我们整块的学习时间。对于大学生整合碎片化时间,系统学习也是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一大挑战。

(二)浓缩、过滤的知识少了思考的环节

知识付费时代的大多知识产品都带有“权威”光环,名人效应在这个时代大放光彩,“权威”的言论会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推崇。举例说明,武志红的心理学在知识付费时代非常受欢迎,很多人都在网络上收听收看他的课程。他的很多观点比如“感谢自己的不完美”都被大众所接受。但这些知识都是他个人的感悟,自然传播的知识都带有个人色彩,这些知识都是经过大师的过滤。这样学习者在接受知识时缺少了自己组织学习的环节,变成“拿来主义”。这样做的好处是迅速获得精华,但弊端是会将人的思维变得僵化,只会拿来不会思考,对于创新会有挑战。

(三)注意力不能完全集中

知识付费的形式是借助手机媒体,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线上知识传播。其中音频和视频的形式是调动了人们的听觉与视觉功能,这种传播形式的一大弊端就是不能使注意力完全集中,容易受到外界干扰。相较于传统的学习方式,学生坐在课堂里面感觉、触觉、听觉、视觉等各种器官统合作用的效果稍微差些。

猜你喜欢
知识付费培养机制
信息碎片化时代体育媒体“知识付费”平台的构建
“知识付费”当前发展状况与未来趋势探析
“吴晓波频道”社群运营之道及对图书社群营销的启示
“知识付费”风口来袭
“知识付费”是否需要新法律“保驾护航”
任职教育教师队伍长效培养机制建立思考
应用型商科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方案的优化与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机制研究
探索具有吉利特色的产教融合之路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