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本土文化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运用

2018-11-24 03:17熊翠琴
甘肃教育 2018年12期
关键词:本土文化习作小学语文

熊翠琴

【关键词】 小学语文;本土文化;习作;运用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2—0102—01

乡村生活中蕴藏着多姿多彩的本土文化资源,千百年来的民俗风情自有它独特的风格,富有顽强的生命力,这对于土生土长的乡村学生来说,是享之不尽的资源,是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由此,笔者想到了如果习作教学能植根于家乡本土文化的沃土上,把学生的双眼从狭隘的课堂中解放出来,让学生自己去看、自己去听、自己去感受,他就愿意去写了。减少了写作的束缚,学生会逐渐地爱写作文、会写作文、写好作文。

一、欣赏自然风光,积累写作素材

乡村学生的生活较之城里的学生,多了几分自由和快乐,天地更加广阔,生活更加惬意。乡村学生春天可以到野外放风筝、挖野菜,夏天可以到河里去捉螃蟹、逮小鱼,秋天可以到田野里捉蜻蜓、摘野果,冬天可以打雪仗、到山里逮兔子,真是其乐无穷。乡村还有多姿多彩的自然风光,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風霜雨雪的变换;它有脱贫致富的新人新事,有千姿百态的风俗民情,有艰辛快乐的农耕劳作。乡村的面貌日新月异,村民的情感朴实真挚。所以,在习作教学中,这些都是很好的素材。教师在学生习作时只要多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自然,观察社会,留心身边的事物,从中捕捉和积累写作材料,提高观察分析事物、认识自然和社会的能力,那么,本土题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二、体验传统节庆,感受民俗风情

相对于城镇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而言,农家自有农家乐,乡村生活更注重对传统风俗习惯、古老文化的继承。所以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挖掘本土文化特质,寻找自己的优势所在,家乡的风俗乡情,有其独特的风格,在历史的延续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如,春节贴对联、放爆竹,元宵观灯吃汤圆,清明节扫墓踏青,端午包粽子吃绿豆糕,中秋赏月尝月饼……这些传统节日兼具了农村特色,自然为学生的习作资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以体验民俗乡情为内容,写家乡风俗,激发学生发现美,寻找美的能力,有了真实感受,学生自然有东西可写、有感可发了。

三、参与劳动,分享收获的喜悦

乡村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课堂,更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翻地、浇水、施肥、收割、播种等都是乡村常见的农活,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这些劳动,认认真真地干一番农活,哪怕是汗流浃背,让他们亲自体验劳动的辛苦,是大有意义的,这都是他们体验乡村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大好机会。学生在与家人分享收获的喜悦的同时,也体会到了劳动的辛苦,品味出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教师平时要经常引导学生关注家庭中的劳动场景,并鼓励学生多多参与家庭劳动。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学生们有感而发,有情可表,于是诸如《苹果红了》《我陪西瓜一起“成长”》等佳作便出现在学生们的习作本上。

四、关注乡村生活的变化,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不仅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农村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的现代化,农村的城镇化,这些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很大的写作空间。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发生在身边的乡村生活。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就家乡的变化写作文、谈体会、献计献策,培养学生关注家乡经济发展的自觉性,增强学生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再现纯朴人性,表露真情

在挖掘作文素材时,可以看到,在乡村存在着大量习作中应渗透的“真善美”。 农村人民勤劳淳朴、奋发向上。一辈子以劳动为生,每到农忙时节,寂静了一阵子的农田顿时又热闹起来,家家户户都扛耙提锹、辛勤耕耘……望着自己父辈们辛勤耕耘在这片热土上,挥洒着汗水,收获着希望。抓住这一点进行创作,学生就能立足于乡土,感受到独特的乡土文化,呼吸自然的灵气,作文写出来就生动活泼、文采斐然。

总之,要想让作文教学展示出新的生命力,乡村学校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写出原汁原味的乡土生活,这样才会真正摆脱假、大、空式习作的枷锁,真正实现写作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尽管这条路任重而道远,但它会是乡村小学写作教学的一条出路。

(注:本文系2017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本土文化在小学生习作中的运用与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7]GHB2420)编辑:张慧敏

猜你喜欢
本土文化习作小学语文
管窥高中英语教学问题及解决措施
反观中国电影本土化精神中的人性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