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生活现状研究基础分析

2018-11-23 11:30王丹丹
卷宗 2018年33期
关键词:大学生

摘 要:近年来,网络资源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千变万化的形式,不断吸引着大众的眼球。栖身网络,逐渐成为人们获取知识、交际和休闲娱乐的主要渠道。大学生作为网络新人类中最耀眼的一族,网络的迅猛发展正影响到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尤其是95后出生的当代大学生,网络生活正改变着他们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方式。网络生活无疑为大学生提供了充足的信息来源与娱乐调剂,同时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无可避免的受到来自互联网的巨大影响,网络生活成为一把双刃剑。深入地研究大学生网络生活的影响因素,找出相关性较强的影响因子,从而通过改变影响因子,发现大学生网络生活状态随影响因子改变而发生的积极或消极的变化,有助于提出合理的网络生活建议,帮助大学生群体积极利用网络,破除消极影响。因此,本课题遵循实事求是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拟对大学生网络生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生活;分析基础

1 大学生网络生活现状研究的理论基础

1.1 心理学研究方面

阿尔弗雷德·艾德勒(Alfred Adler)提出:“生活方式是人们根据某一中心目标而安排其生活的模式,并通过其活动、兴趣和意见体现出来。这个中心目标就是自身缺乏的、未具有的优势或其思想中固有的某种价值观。”

1.2 社会学研究方面

生活方式的研究源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提出的生活方式是辨别阶级的有效指标的思路,后来被韦伯等发展为专门的社会学研究范畴,主要探讨不同社会阶层的生活模式及流动性。安德森认为,生活方式是一种社会科学的观念,它是个人或群体独特行为的统合,也可视为时间的配置问题,即在有限的时间资源下,不同的群体如何去配置有限的时间资源。

1.3 网络传播理论方面

网络传播理论包括网络传播者的理论、传播内容的理论、网络媒介的研究理论、受众研究的理论、网络传播效果的理论。丹尼斯·麦奎尔认为传播技术的发展同文化發展有着密切关系,但并不是其唯一的动力和原因。受众并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者,相反,他们是积极的参与者,甚至可以说,是整个新闻传播活动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大众传播是一种由受众兴趣和需求所引导的自我控制的过程,以受众而不是住处传送者的满意程度作为衡量的标准。

2 大学生网络生活现状研究假设和研究问题

2.1 研究假设

若采用实证分析,大学生个体发展水平以课题结题时所获优秀奖励(奖学金、优秀毕业生)情况为依据,假设不考虑大学生网络生活过程中创造的隐性价值及评奖结果不公平等情况。此外,构建回归分析时也提出两个假设:一是影响大学生网络生活状态的外在因素与个人发展方向显著相关;二是影响大学生网络生活状态的内在因素与个人发展方向显著相关。

2.2 研究问题

1)大学生网络生活的内容有哪些,特征如何?

2)以江西省高校为例,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大学生网络生活的现状如何?

3)大学生网络生活的影响因素与大学生个人发展存在哪些关系?

4)为规范大学生网络生活,高校可以做出哪些努力?

3 大学生网络生活现状研究思路分析

研究大学生网络生活现状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3.1 大学生网络生活现状的理论分析

大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一些网络平台自发参与到一种网络虚拟活动中,这种参与本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生活理念,并通过不断的参与形成稳定爱好和生活理念。本部分可先明确大学生网络生活的相关概念,再阐述大学生网络生活涵盖的内容,最后拟重点分析大学生网络生活面临的利益和弊端,从而归纳总结影响大学生网络生活状态的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

3.2 大学生网络生活的现状调查

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率最高的群体,其网络生活呈现出怎样的状态,对其自身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本部分笔者可以制定“大学生网络生活状态对自身发展的影响”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可涉及到大学生的学习、娱乐、休闲、交友、热点关注等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自身发展的影响。调研分别从网络与实地进行。实地调研可以选择专业性比较强的财经类高校的大学生进行。客观公正地描述当代大学生网络生活的基本现状及特征,对大学生网络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理性分析,并从中归纳出优秀大学生网络生活状态模式,初步评估影响大学生网络生活状态的各因素与自身发展之间的关系,为研究提供现实依据。

3.3 大学生网络生活现状的影响因素与自身发展的实证分析

大学生自身发展的结果可表现在学习成绩、竞赛奖励、部门活动和学生工作等方面。基于目前我国高校对大学生的奖学金发放制度综合考察了学生学习成绩、竞赛奖励、部门活动和学生工作的各方面,并且各奖学金的获得者往往也是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等,大学生自身发展情况可通过奖学金的发放情况进行考量。本部分可以第二部分大学生的调查数据为研究样本,对影响大学生网络生活状态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与自身发展的、相关性进行回归分析。可选取网络环境(信息质量,网络立法,监管制度)、高校文化建设(网络伦理教育,网络心理辅导,专业课程网络化,校园活动)、社会环境(网络技术变革,偶像效应)等为外在影响因素,选取网络认知能力、网络操作能力、网络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网络行为的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网络安全意识等为内在影响因素。

3.4 优化大学生网络生活状态的建议

根据理论及实证分析的结果,从网络环境建设和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两方面对规范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提出建议,着力点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为树立良好的大学生网络生活风气,形成有利于大学生自我发展的网络生活态度,学校可以通过培养网络型教师人才,开设网络伦理道德、网络心理研究、网络信息辨识等相关课程,加强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认知和处理能力;鼓励专业课教学实现网络化,将网络带入课堂,用知识填充学生的网络生活,充实学生的课外学习,完成师生课上课下在线互动;加强校园活动的开展,建立良好的集体活动参与及奖励机制,激励学生接触虚拟空间之外的生活活动。

参考文献

[1]刘鹏,刘爽.关于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报告[J].高教研究,2014(10).

[2]苑存亮.大学生网络生活现状调查分析——基于河南省部分高校的抽样调查[J].教育视点,2015(09).

[3]杨丁戈.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及其对策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5(04).

[4]王继强,钟名扬,陈天宇.大学生网络生活特征研究现状及建议[J].文教资料,2015(13).

[5]王亚青.关于大学生网络生活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2015(01).

[6]王翠婷.高校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以四川南充三高校为例[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15(04).

[7]刘丽.大学生网络生活现状及其特点分析[J].才智,2016(18).

[8]廖爱娣.关于大学生网络生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为例[J].科技广场,2016(05).

作者简介

王丹丹(1988-),女,汉族,山东省烟台市,助教,会计硕士,重庆财经职业学院,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实务、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大学生之歌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大学生实习“注水”谁之过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