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珂艺
《高老头》是法国十九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的代表作,展现了主人公高老头作为一个父亲的悲剧命运。身为法国大革命起家的面粉商人,高老头曾经辉煌一时。中年丧妻后,他将所有的爱都倾注于两个女儿之上,然而临死前在病榻前无论他如何哀呼,却还是带着未见到任何一个女儿的巨大遗憾离开了人世。对于高老头这种不求回报的,“基督般的”,极端放纵的爱,两百多年间人们讨论不休、争议不断。他的悲剧命运与家庭教育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给予我们后人极大的反思和启示。
1 人物形象解析
高老头的父爱之所以从无数父爱之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道特别的风景线,其原因还是在于其存在着罕见的特殊性。细读《高老头》,他从最初的“每年付一千二百法郎的膳宿费”到后面降级到“每月四十五法郎”,一步步的生活质量的下降与名声的颓败,均是为了满足他两个女儿的挤进上流社会的各种物质要求而造成的。他对于女儿的爱,已经到了发疯发狂的地步,这从原文处处可见细致的语言描写:“我喜欢替她们拉车,我愿意做她们膝上的小狗”。这种无限膨胀的父爱是超出常理、难以理解的。高老头已经丧失了一位父亲的尊严,被这种不正常的情感所奴役。在得知小女儿与拉斯蒂涅相爱后,他讨好般地为他们购买了一幢小楼,供他们幽会之用。“要是有一个男人使我的但斐纳高兴,我可以给那个男人擦皮鞋、送信、跑腿。”字里行间使人觉得这不像是一个父亲,反而是对主人百般讨好的小狗。他为了女儿丢掉了为人的自尊与底线,两个女儿就是他的底线,他愿意为她们做任何事情,甚至是“服兵役、杀人放火、抢银行”这种违背道德伦理的事,在两个女儿轮番索要钱财而高老头已身无分文的情况下,他都可以想得出来。他的种种言行无不体现了他对女儿的溺爱:“女儿随便丢给我一个微笑,世界就给镀上一层金光,仿佛天上掉下一道美丽的阳光似的。”
而这种畸形的父爱带来的不良后果也很快体现。两个女儿在上流社会中并非如鱼得水,每当她们遇到金钱不足的情况,便毫无例外地想到压榨她们的好父亲。高老头为她们戒了鼻烟,辞退了理发匠,磨掉了金银器具去典当,人也日渐消瘦,最后甚至讓伏盖太太认为:“要是高老头真有那么有钱的女儿,他决不会住在四楼最低等的房间。”然而这一切的夸张的自我牺牲,换来的是什么呢?高老头倾尽毕生心力与财力所想要维护的女儿们的幸福与她们俩关系的和谐,在他的眼前破裂了。他引以为傲的两个女儿为了些许钱财,在父亲面前恶言相向、丑态毕露。高老头,这位基督般的父亲,终于被打垮了,崩溃了,他焦头烂额、几度晕死过去,患上脑溢血,命不久矣。生命垂危的高老头心中仍然对女儿们念念不忘,然而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不曾见到女儿中的任何一个,他在临终时也终于开始了对自己的反思:“爱了一辈子的女儿,到头来反给女儿遗弃。”
2 现实意义探讨
高老头这种不求回报的父爱,被无情地遗弃了。随着岁月的流逝,时代的进步,当今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对于孩子是否还存留着“高老头式”的溺爱呢?我们不能一味的去指责高老头个人,而是要从中收到应有的启示。高老头的家庭教育,毫无疑问是失败的,那么良好的、成功的家庭教育又是怎样的呢?
第一,父母要做到适度关爱。高老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反面例子,他的看似无偿的给予,实则是一种极端放纵的溺爱。父母与孩子一样都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如果父母不顾孩子的感受,对孩子的管束变成了一种枷锁,那么可能不仅无法达到父母对孩子的预期,反而适得其反,同时造成家长本身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的失落感。例如家长为孩子报补习班一事。某些家长太过急于求成,使得孩子们在放假时没有获得良好的休息,甚至却比学校的正课时间还要忙碌。这是否可以说是一种本末倒置呢?而孩子们内心对于家长做法的不理解,加上青春期的反叛心理,可能还会造成很多不良后果,加剧家庭矛盾。因此适度关爱是必要的,不要让孩子被逼的喘不过气。
第二,给孩子灌输正确的价值观也是必要的。首先,要教育孩子不以自我为中心。现在大部分的独生子女造就了孩子的自私。父母要让孩子明白分享的快乐,让他们能够真正的去融入集体。其次,对孩子的物质教育也要谨慎。高老头对于女儿们物质需求上的一味满足,使得她们的虚荣心极度膨胀,成为了金钱的奴隶。再者,对于孩子的是非观念也要进行正确的引导。高老头完全纵容了女儿所犯的错误,甚至还亲自去帮助她们犯错,比如帮助她们“通奸偷情”。不论做了什么错事,只要女儿给他一“撒娇”,他就心满意足了。家长要从中吸取教训,教导孩子正确对待他们成长过程中犯下的错误,做到知错就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要让孩子们理性地应对挫折,并从中成长。
第三,父母要在孩子面前树立尊严、向上的积极形象。高老头在女儿们面前俨然成了殷勤的奴仆,没有一点父亲的威严形象。“但是,好的亲子关系不是溺爱而是尊重,不是依赖而是信赖,不是包含一切而是独立合作;好的亲子关系是一种真善美的关系,是让人发自内心喜爱的关系,是促使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关系。”而家长们在与孩子的相处中,就要极力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家长要有自己的原则,让孩子熟悉自己的性格,亲身为孩子做优良的榜样。
最后,让孩子学会独立。现今社会中的“啃老”一族比比皆是,与高老头的两个女儿的行为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都已经有了独立的生存能力,但却不愿通过自身努力去生存,而是依靠父母的支持。这对父母造成了很大的负担与苦恼。因此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是很重要的。其一,要给孩子独立做事的机会。让他们自己穿衣服、系鞋带、吃饭、选择今天衣服的颜色,就是这些普通的事情,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养成孩子的独立人格。
《高老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独特的父亲形象,揭示了与之相关的家庭教育问题。现代家长应该从高老头的故事里汲取教训,在中华优良传统的继承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发展的需要,着眼于青少年的未来,在社会、学校、家庭的影响下完成对孩子的教导。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家长能够体察孩子成长中的烦恼,孩子也体谅父母的苦心。这样,双方通过有效的交流与理解,对于孩子的教育或许可能取得更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杜肖楠.“父爱”的悲剧——《高老头》中关于父爱问题的争议及再认识[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05):54-56.
[2]朱浩然.“高老头”的父爱今解[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12):205-206.
[3]张静.论《高老头》中的父爱悲剧及其原因[J].文学界(理论版),2012(11):203-204.
[4]娄凤琴.高老头悲剧的现实意义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26-27.
[5]胡婧.高老头父爱悲剧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启示[J].戏剧之家,2016(10):236.
[6]李姗姗.父爱的基督——谈高老头的父爱及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反思[J].名作欣赏,2014(21):77-78.
[7]侯国玉.让溺爱远离孩子——从《高老头》透视家庭教育的弊端[J].咸宁学院学报,2010,30(03):116-117.
[8]晁召行.谈高老头的父爱及其典型意义[J].许昌学院学报,1986(03):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