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马合肥

2018-11-23 01:47胡万程
南风窗 2018年24期
关键词:合肥高铁发展

胡万程

“全球增速最快城市”“房价涨幅全球第一”,两项“殊荣”加身,原本低调的合肥近年来在媒体频频露脸。

城市发展有着不同的评判标准,其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是经济总量的变化。2005年,合肥的GDP为853亿元。2017年,增长至7213亿元,涨幅达到745%,第二名的长沙涨幅为594%。合肥的发展速度在中国的城市中绝无仅有。

合肥的城市定位也在逐年拔高—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被《自然》与《科学杂志》称为“未来硅谷”。

然而与此同时,合肥也存在令人担忧的一面。在经济发展进入“L”型的新常态下,合肥速度能否持续?“二线城市,三线收入,准一线房价”的环境是否会驱逐青年人才?继厦门房市下行,京郊房价腰斩过后,吸纳大量民众财富的合肥楼市是否会上演“过山车”一幕?

合肥的快速成长是中国城市经济学的一个典型案例。发展的背后,有一套属于这座城市的自身逻辑。回首过去靠什么,才知道未来在哪里。

科研之血

在古都林立、名城星罗的中国,合肥的知名度并不高。

新中国新设立的省会城市有三个,河北石家庄、海南海口,另一个则是安徽合肥。1952年刚刚被指定为省会之时,只是一个“其貌不扬”的小县城,民间戏称为“三五”城市,5平方公里、5万人口、5家作坊。

在当时,长江五虎之一的安庆、四大米市之一的芜湖,似乎都更有资格引领安徽发展,这一度让合肥饱受“资格”困扰。

合肥的经济总量直到1984年才超过芜湖,到1989年才超过安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合肥都是在补差距。而这个差距,就是现代工业。

20世纪50年代初,合肥承接了从上海迁入的52家企业,大多数为食品加工、纺织印染等轻工业企业。但由于缺乏钢铁等基础工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举步维艰。

直到改革开放后,合肥转变思维,鼓励发展家电产业,培育出了美菱、荣事达等当地家电品牌,才算找对了路子。

合肥发展史上有一个转折点,就是在1970年,接纳自北京而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是一份大礼包,因为这所大学,合肥凭空增添了中国最高水平的基础科研能力。

紧接着中科院物质科学研究院、原电子工业部16所、38所、43所相继迁入,科教资源加速向合肥集聚。这为未来合肥城市发展的弯道超车埋下了伏笔。

爱德华在《城市的胜利》写道:一个城市的居民平均教育水平越高,产业技术水平越先进,这个城市的发展速度与潜力也就越大。

合肥正是走在了“科教”的路上。1989年,合肥首次將“科教兴市”作为城市发展的基本战略,并实施火炬计划,推动科教优势向产业应用方面转移。

或许很多人并不知道,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第一台VCD播放器、第一台全自动洗衣机都是在合肥制造出来的。然而,薄弱的工业底子使得合肥有心无力,生产能力不足使得众多科研成果远走他乡,在别处大放异彩。

发展高附加值的第三产业成为了众多城市追逐的目标。然而对于工业化水平较低的城市,不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的话,即便孕育出科研成果,也无法留住使之落地转化为商品。

这是2005年前,合肥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得到的最大教训。

工业之骨

2005年,是合肥发展的另一转折点。

合肥启动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大拆违”与“大建设”—拆违法建筑,造桥修路,筹建滨湖新区,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这一年,合肥也确立了“工业立市”的战略,决定将资源、政策、精力向工业集中。其中,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新材料、电子信息及软件、生物医药等八大产业为发展重点。

或许很多人并不知道,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第一台VCD播放器、第一台全自动洗衣机都是在合肥制造出来的。

家电行业是合肥少数具有根基的制造业,彼时正值长三角产业转移,国内产业布局进一步调整,合肥承接家电相关企业转移,增加产能。2011 年,合肥超越青岛、顺德,成为全国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

2008年,吸引京东方6代线项目落户,是合肥招商引资最为典型的成功案例。

液晶面板产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型产业。合肥市新站高新区经贸发展局综合处处长范宏告诉《南风窗》记者,科教资源丰富的合肥虽具有一定优势,但因生产线十分烧钱,能够从与众多沿海城市中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领导班子对产业发展趋势的把握、推动产业发展的决心与创新性的投融资方式起到了决定作用。

京东方落地生根,发展良好,先后在合肥建成国内首条6代、8.5代和全球首条10.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2016年合肥液晶显示屏产量达2.2亿片,产量和配套能力位居全国前列。

集成电路是合肥市2013年起,结合自身科研优势,投入大量资源培育的另一产业。合肥市发改委综合处处长李浩淼介绍,经过发展,合肥现有集成电路企业100多家,是国内少数拥有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全产业链的集成电路产业城市。

除此之外,以江淮汽车为首的汽车、合力叉车为首的装备、阳光电源为首的光伏、联宝为首的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帮助合肥在工业化道路上跨步前进。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从2006年的1098.49亿元,发展到2016年的万亿余元,十年间增长了约10倍,工业总量跃居全国省会城市第9位。

重大的科学突破离不开科研仪器的进步。合肥是除北京之外中国大科学装置最为集中的城市,稳态强磁场、同步辐射、全超导托卡马克三大科学装置全部设立在合肥。这些造价不菲的“国之重器”为科学研究,特别是国际大科学计划等提供了有力工具,对开拓研究领域、推动前沿突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未来潜力巨大的量子信息、人工智能、可控核聚变等技术上,合肥诞生的学术成果在世界上颇具影响。

就这样,依托自身强大的科教优势,合肥涌现出智能语音、新能源汽车、量子通信等一批国际国内领先的高新产业。

科大讯飞领衔的中国声谷,扎堆高新区 “量子企业一条街”,实现一亿度运行的人造太阳“东方超环”,合肥在为下一波产业革命中的竞争与合作积攒能量。

霸都之称

合肥市政府前,竖立着八个大字:大湖名城,创新高地。

大湖指的是巢湖,2011年8月,安徽撤销地级巢湖市,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分巢湖,合肥“吃”下了原地级巢湖市居巢区和庐江县。

至此,合肥的市域面积从6000多平方公里,飙升至11445平方公里。

城市面积增大的同时,合肥的交通也因高铁网的铺设更加发达。合肥俨然成了“被高铁拉来的城市”,接入了合福高铁、合郑高铁、合新高铁、合蚌连高铁、合安九高铁、商合杭高铁,一张“米”字形高铁网铺展开来。从合肥1小时到南京,2小时到武汉,3小时到上海,4小时到北京。

并吞巢湖最“肥”的区域,地铁项目的顺利审批,汇集高铁网的万千宠爱于一身等好事,引起了省内其他城市的一些异议。有人质疑,合肥的快速发展是否占用了过多的省内资源?合肥是否依靠省会优势始终“吸血”周边城市?

这样的看法并不罕见,合肥还因此在坊间一直有个“霸都”的诨名。

对中心城市的资源倾斜,到底是带动整体区域发展更多些,还是造成区域不平衡更多些,这事永远充满争议。

以2017年GDP为例,合肥占全省的比重是26.2%,比起武汉(36.7%)、成都(37.5%)其实并不突出。在安徽省缺乏其他领军城市的情况下,合肥作为省会城市,担当资源洼地、发展高地的角色,再向外辐射出去的发展模式值得关注。

东京城市规划专家市川宏雄曾预测,在未来,无论是美国的纽约都会区、英国的伦敦都市圈,还是日本的东京都市圈,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一切资源只会越来越向大城市集中,然后由中心城市向周边“二次分配”。市川宏雄道出了一个不看人脸色的客观趋势。

当然,新中国划分的安徽行政区域本属于多种文化的杂糅,较大的文化差异使得安徽省内民众对于合肥的认同感较低。比如,皖东的人对于南京更加亲近,人口流出明显,“南京才是安徽的省會”的说法未曾断绝。这样来看,合肥的崛起对于皖西与皖北的区域带动要更大一些。

合肥俨然成了“被高铁拉来的城市”,接入了合福高铁、合郑高铁、合新高铁、合蚌连高铁、合安九高铁、商合杭高铁,一张“米”字形高铁网铺展开来。从合肥1小时到南京,2小时到武汉,3小时到上海,4小时到北京。

房价之忧

2015下半年到2016年,合肥最让世人侧目的无非是房价的迅速攀升了。

这个曾经排名靠后的“弱二线”房地产价格洼地城市,在2016年一跃成为国内以及全球房价高速上涨的领头羊。从2015年5月的8200元的均价,不到一年涨到了14000元左右。

炒房?土地财政?新一轮的财富分配?再不上车就来不及?一时间,合肥满城风雨,外界议论纷纷。

随后,合肥市政府在2016年下半年祭出了 “史上最严限购令”,房地产市场迅速由滚烫的高温状态逐渐降温下来,价格升到15000元的顶点后,在2017年小幅回落,稳定在14000元左右。

时隔三年,再次回顾这波猛然起势的房价浪潮,合肥市房地产管理局总工程师苏奎指出,背后有几个重要的背景因素—合肥房价基数较低,被确定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后城市定位显著提升;人口净流入增多带来的需求量增大;城市地价的过快上涨;国家当时实施的宽松信贷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再者,对房价预期看涨的投资性购房对房价的过快上涨有助推作用。

二三线城市过高的,与平均收入不相匹配的地价与房价,往往有伤害到企业健康以及人才引进的风险。对此,《南风窗》记者随机采访了位于高新区的博微太赫兹以及本源量子两家企业的青年员工。

他们的情况基本相同,有的员工符合条件,住在公司申请到的人才公寓,公司承担全部(1000元)或者一半(500元)的房租。有的员工则在公司附近租房,月租约2000元。在月收入一万元左右的公司,这样的支出在可接受范围内。

城市地价与房价的上升,一方面代表着城市发展预期向好,另一方面政府通过土地收入可以获得更加充足的财政空间,用于城市发展与治理。

合肥的崛起,其核心在于工业崛起与产研融合。如何通过健全完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发挥好国家住房租赁试点作用来保证房市健康稳定,如何通过高质量的就业创业来持续提高居民收入,保证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不受到高房价的伤害,进一步提升城市的魅力,这是合肥在未来需要持续关注的议题。

让脱颖而出的黑马持续奔跑,进而领军破风,是合肥,是安徽,也是中国所期待的。

猜你喜欢
合肥高铁发展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高铁会飞吗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地百米建高铁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合肥:打造『中国IC之都』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第一次坐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