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贸易争端引发的“关税扰攘”持续8个月后,G20峰会期间的中美元首会晤,为双方握手言和提供了契机。只是从美方近期一系列加码动作来看,对后续谈判的曲折反复,仍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因应之策。
解铃还须系铃人。特朗普总统的反反复复,美方贸易官员的相互攻讦,彭斯副总统的冷战式言论,一时让人有雾里看花之感,但透过这两年白宫与其他谈判对手的互动过程,可以看清如下两个基本事实:
其一,特朗普作为“商人总统”,在情绪化的表现背后是对“实利”的斤斤计较。他可以在给欧盟的钢铝关税豁免期内,为来访的法国总统马克龙首开国宴,百般秀亲密,以诱惑欧盟容忍美国的“贸易逆差再平衡”措施;也可以在法国抵制欧美贸易妥协进程并影射美式民族主义不道德之后,公开与马克龙翻脸,讥刺其支持率只有26%,甚至揭开巴黎人曾屈从于纳粹的历史伤疤。
反过来,在朝鲜摧毁部分核导试验场之后,特朗普自曝和金正恩“坠入爱河”,想“再见面”;而在被指参与土耳其政变的美籍牧师获释之后,特朗普仅仅是“感谢埃尔多安总统”,因为对土方坚持购买俄制反导系统仍很介意;加拿大就更窝火了:被裹挟着加入了新版北美自贸协定,却未被豁免新的钢铝关税,让特鲁多想不通加拿大怎么就成了美国的“国家安全威胁”。
其二,特朗普作为富豪出身的政治黑马,内心不在乎各种高帽、客套和小恩小惠,而汲汲于延续个人权力、奠定历史地位。因此,美方何时会收手,不完全取决于谈判对手让步的程度、承诺的可信度,也跟特朗普自身要面对的选举、调查等问题息息相关。
典型例子是制裁俄罗斯,虽然特朗普“笑纳”普京的尊重,但该执行的制裁一个都没少。因为政治现实是明摆着的:舆论对“通俄门”群情汹汹,共和党上下只有对俄罗斯“色厉”才能解套。对特朗普而言,如果需要在“个人权力”和自己眼中的“国家利益”之间做取舍,他会毫不犹豫选择前者,并羞答答地用后者做掩饰。
以上两个事实,可以归结为特朗普作为商人的灵活性、逐利性,与他作为政客的原则性和随大流。这个命题如果成立,有助于我们判断中美关系未来两年的起起伏伏。
简单的推论是,中期选举前的特朗普,商人的色彩更重一些,因为他要奠定经济政绩的基础,也拥有执政党一統国会创造的灵活度,是更容易谈判的对象;中期选举后的特朗普,政客的色彩更重一些,因为他要投入自己的连任竞选,政府受在野党的牵制也多一些,而对华示强恰恰是两党在外交方面不多的共识之一。
在对华关系上,“定性”比“定量”紧要。虽然当前的经贸摩擦主要表现为贸易逆差如何减少、投资壁垒如何削平的问题,但这些“量变”离导致中美经济“脱钩”的“质变”还很远。问题是,在野党往往偏爱“定性”,如果要让总统难堪,毁掉他谈判的平台,比追责总统让步太多,不更省事吗?
所以,对于重新控制美国众议院的民主党,我们不能寄望过高,更要防备两党开展“对华示强竞赛”这一最坏结果。而在另一方面,美国政治精英的对华忧虑意识尚未在民间成为主流,中美关系仍有值得谨慎乐观的民意基础。包括不公对待美国高校里的中国学者,取消香港关税区的优惠待遇,在民间看来都是匪夷所思的。
需要指出的是,美国中期选举的计票工作,可能要到G20峰会前几天才会结束。目前,两党仍在密切关注佛罗里达、佐治亚、密西西比的州长或联邦参议员的席位之争。这使得对华贸易问题在近期美国舆论中没有形成焦点,因而是中美展开务实磋商的好时机。比如第二轮中美外交安全对话,哪怕不直接谈贸易问题,也增加了两国高层的“共识”机会。
倒是民主党籍的候任议长佩洛西,曾连续10年反对给予中国最惠国贸易待遇,令人担心民主党话语权增大,会在中美经贸问题上叠加人权、宗教、少数民族等问题。不过,佩洛西早年与特朗普有私交,如今也反对弹劾特朗普,被民主党极左翼视为眼中钉。年底之前,她应该会忙于党内团结事务,估计不会在对华关系上给特朗普“添堵”。
但也许用不了8个月,随着两党有志于角逐2020年大选的人物陆续登场,特朗普的政客角色将更为凸显,他明年会做出什么意外的事情,现在还真的很难说。就此而言,在布宜诺斯艾利斯G20峰会开启“中美博弈新一季”后,这一季何时收尾也备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