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一春,项青云,王晓君,戴志鑫
(1. 江苏护理职业学院,淮安 223003;2.巢湖职业技术学院,巢湖 238000;3.海军军医大学卫生勤务学系卫生勤务学教研室,上海 200433)
自我效能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1],是自信心在某种任务中的具体表现,是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一种主观感受,与学习有关的自我效能感称为学业自我效能感[2]。自我调节学习是指学习者在一定程度上从元认知、动机和行为方面积极主动地参与自己学习活动的过程[3]。护生不仅要掌握各种护理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还需养成良好职业应对信心,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对其具有重要意义[4]。良好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是护生适应护理工作岗位的先决条件和终生学习的基础[5]。本文旨在了解五年制高职护生自我效能和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现状,探讨自我效能对护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影响并分析原因,提出对策以提高五年制高职护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
1.1对象2012年4—6月,选取江苏省三所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初中起点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以下简称为高职护生)进行调查,采用整群抽样法;其中一年级138名(14.27%),二年级132名(13.65%),三年级239名(24.71%),四年级226名(23.37%),五年级232名(23.99%),共967人,均为女生,年龄16~20岁。
1.2方法
1.2.1 调查工具 一般资料问卷:包括性别、年龄、年级、生源地、是否学生干部、是否独生子女、是否走读等。研究工具:①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采用张春梅[6]翻译修订Pintrich和DeGroot使用的MSLQ中的自我效能部分问卷,经修改而成6个项目,分数越高代表自我效能感越高。采用5级计分,完全不符合计1分,完全符合计5分,总分在6~30分。②自我调节学习能力问卷:选用张春梅[6]翻译修订的Schunk和Ertmer自我调节学习能力问卷,经修改后发放,包括对动机、方法、行为表现和社会环境资源的调节,共15个项目,分数越高代表自我调节学习能力越高。计分方法同上,总分为15~75分。采用内部一致性系数作为检测自我调节学习能力问卷和学业自我效能问卷的信度指标,其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79和0.87。
1.2.2 调查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法。由研究者统一进行指导、发放问卷并收回,对于缺项及时补充,确保问卷的有效性。共发放问卷980份,收回有效问卷967份,有效回收率98.67%。
1.2.3 数据处理 将收集的资料整理、编号后录入计算机,采用SPSS 13.0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一般情况;用方差分析评价不同年级护生的差异;用相关性进行学业自我效能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分析。数据处理时以自我效能总量表得分的前27%护生作为高学业自我效能水平组(261人),后27%作为低学业自我效能水平组(261人),其余为中学业自我效能水平组(445人)。以学业自我效能不同水平为处理因素,对这3组护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进行比较。
2.1高职护生的学业自我效能、自我学习调节能力的现状及年级差异高职护生的学业自我效能、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总均分依次为(19.41±3.87)、(53.32±8.39),各年级差异(表1)。
表1 护生学业自我效能和自我学习调节能力的年级差异
注:▲表示一年级和四年级、一年级和五年级、二年级和四年级、二年级和五年级、三年级和四年级、三年级和五年级间、四年级和五年级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表示一年级和四年级、一年级和五年级、二年级和四年级、二年级和五年级、三年级和四年级、三年级和五年级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表1可见,护生学业自我效能和自我学习调节能力的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重分析表明:护生学业自我效能随年级增长而不断提高,四年级、五年级的护生学业自我效能明显高于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护生的自我学习调节能力一年级、二年级较低,三年级最低,四年级最高,五年级有所下降,四年级、五年级的自我学习调节能力明显高于一年级、二年级。
2.2不同自我效能水平护生自我调节能力的比较表2可见,低效能的护生自我调节能力也较低,随着自我效能的提高,自我调节能力也随之增强。
表2 不同效能水平自我调节能力的比较
2.3自我调节能力与自我效能的相关分析表3可见,自我效能与自我调节学习能力之间呈正相关(P<0.01),随着自我效能水平的提高,护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随之增强。
表3 自我调节与自我效能的相关分析
3.1高职护生自我效能和自我学习调节能力的现状及年级差异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职护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均分(19.41±3.87),得分率64%,随年级增高呈上升趋势,一年级最低、四年级最高,五年级有所下降。进一步的两两分析得知:低年级和高年级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四年级和五年级的学业自我效能间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比袁秋环、赵芳芳、蒋娟[7-9]等调查的本科护生自我效能水平更低,且提示低年级组高职护生自我效能水平最低。高职护生的自主调节学习能力均分为(53.32士8.39),得分率71.1%,为中等水平。自我学习调节能力四年级最高,五年级较高,且一、二、三年级和四、五年级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分析原因可能有:①我国教育体制仍以应试教育为主,平时多注重知识点的应试学习,很少进行自我效能的提高,导致高职护生的自我效能分数普遍较低。②低年级护生刚从中考失败阴影中走进高职学校,缺乏自信,甚至悲观和失落,大多是服从家长的意愿,对护理专业缺乏兴趣。③入学教育及专业熏陶不够,对专业不够了解。与学校的课程安排有关。职业学校的课程由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部分组成。一年级是文化课,本来就是护生的弱项,缺乏学习兴趣;作业量及周课时与中学相比减少很多,容易放松学习。④思维惰性大,学习意志力差,习惯于应试教育的填塞和灌输,积极主动摄取知识能力不够。⑤随着学习的深入,课时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考试也越来越严(三所学校均从四年级增加月考制度);专业课及社团活动开展,专业意识的不断渗透,增强专业认同感使护生自信心有所提高,特别是四年级对实习充满期待,要迎接实习单位的选拔和考核,增加学习的紧迫感;五年级是临床实习的后期,对护理的认同感下降产生学习倦怠。提高护生特别是低年级护生的自我效能感,以及提高护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是提高护理教学质量的关键措施。
3.2自我效能和自我学习调节能力的关系本次调查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2)显示,低效能水平、中效能水平和高效能水平的护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得分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表3显示,自我效能与自我调节学习能力之间呈正相关(P<0.01),表明随护生的自我效能水平的提高,护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随之增强;积极有效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又能提高护生的学业自我效能。
国外研究显示,健康积极的行为可以影响护生的自我效能感,教育者应该注意到影响护生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加强护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以提高其自我调节学习能力[10]。
4.1提高低年级护生的自信心新生入学进行心理状态评估,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消除不良情绪;帮助护生制定个体化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让不同能力的护生努力都能达到目标,走出阴影体验成功的快乐,重建自信;用赏识的眼光发现护生特别学习困难的护生身上的闪光点。
4.2培养专业兴趣感受专业价值进行入学专业系列教育:①聘请优秀校友、高年级优秀护生介绍事迹,建立榜样,且感受到“白衣天使”的神圣和价值。②参观护理实验室,技能选手进行操作表演。③低年级与高年级、成人教育专升本的护生之间结对,让护生尽早知道学校的情况及学习重点,如何能尽早提高学历层次,使护生尽早合理规划好几年的学习生活。④加强校园护理文化的熏陶:利用橱窗进行护理文化渗透:护理的起源、格言、优秀校友事迹等、校内小路命名与护理及健康相关的名字,注意护理文化的培养。⑤开展丰富多彩的有关校园文化活动,如护理征文、演讲比赛、授帽、风采比赛等,在隐性课程中增加护理专业思想的渗透。
4.3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改革五年制高职护理的课程安排,改变高职护理学习的前松后紧现况:①改变三段教学,将医学基础课程与护理专业课程有机组合为护理专业综合化课程,提早进行护理课程学习,拉长文化课的时间,有利于尽早进行专业渗透,也减轻高年级的学习负担。②加强课堂的教学管理,文化课、医学基础课也同样执行月考和教考分离制度,让低年级护生增加紧迫感,促动其主动学习。③一年级即开始临床护理见习、寒暑假进行医院志愿者服务队活动等,紧密结合护理工作岗位需求,适时进行职业思想的渗透,培养护理职业能力的同时增加职业的自豪感。④构建合理的教学模式,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布置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 以小组合作学习,以任务为驱动,让护生成为学习主人,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尽可能保证不同程度的护生都能达成自己的目标,引导护生正确归因及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等措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护生自我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