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首家合资油企成立始末

2018-11-23 05:20辛斯攽
中国石油石化 2018年20期
关键词:苏方石油工业股份公司

○ 文/辛斯攽

中苏石油股份公司是新中国第一个中外合资的石油企业,为我国学习苏联石油发展经验,提高技术水平,恢复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

●1955年6月14—日,由8个民族的36名工人组成的一支青年钻井队挺进茫茫戈壁,在一处井位 “克—一号井”开钻。同年10月29日,油井喷出原油,这标志着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 克拉玛依油田的诞生。

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12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收到上报来的关于1942年、1943年苏联和国民党政府议定在新疆设立金属与石油两股份公司的协定草案,以及新疆省政府关于和苏联进行合作的建议。

当时,经过战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苏联的石油工业进入比较发达的阶段,无论理论水平还是技术水平,都比中国高很多。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年产石油5600万吨,成为世界产油大国。

为我所用

1949年12月28日,赴北京参加中央人民政府第五次会议的彭德怀,将此草案呈报给当时主持中央工作的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刘少奇,并请示中央政府考虑和苏联政府签订类似协定以开发新疆矿藏,繁荣新疆经济。经过讨论研究,刘少奇等中央领导认为该草案设想有利于新疆的发展,可以为我所用。

1950年1月2日,刘少奇报告正在苏联访问的中共中央主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建议向苏方提出在新疆合办金属与石油企业的要求,以便利用苏联资本,开发新疆资源,发展新疆生产。毛泽东采纳了刘少奇的建议并指示尽快采取相关措施。

1950年1月30日,新疆省副主席赛福鼎·艾则孜,中共新疆分局委员、宣传部长邓力群等人奉命由乌鲁木齐(时称迪化)抵达莫斯科,同苏方就两国在新疆合办石油股份公司和金属股份公司进行谈判。3月27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全权代表维辛斯基(外交部长)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全权代表王稼祥(驻苏大使)按平权合股原则签订《中苏关于在新疆创办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的协定》。

“中苏合组石油公司,是基于平等的友好精神订立的条约。所以这样做,第一是因为我们的力量还顾不到,这样可以早开发。二是有帝国主义存在,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在下一次世界大战里,新疆的石油是可以发挥很大作用的。三是他们出机器、出工程师,我们出地、出工人。利润一家一半,而我们国家还可以收40%的税。这里可以收回很大的一部分来。如果认为这还不平等、不友好,那么是否有国家或资本家肯这样做呢?如果有人肯这样做,我们也一样欢迎的。希望石油公司的同志深刻地了解这个问题。”1950年4月12日,第一次全国石油工业会议在北京东交民巷燃料工业部招待所召开,中共中央副主席朱德到会在讲话中说。

1950年4月23日,中国政务院第293次会议批准《中苏关于在新疆创办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协定》。协议达成后,中苏双方即转入具体事项的实施中。

1950年5月17日,中国政务院总理周恩来致电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彭德怀及新疆省主席包尔汉·沙希迪,转达了苏联政府关于联合企业的苏方人员的安排,要求迅速拟定中方人员,并为即将召开的中苏石油股份公司首次股东会议及管理委员会会议做好准备。

平权合股

1950年9月15日,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第一次创办人(股东)大会在乌鲁木齐(时称迪化)召开。中方股东代表为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委任的创办人张英明。苏方股东代表为全苏石油煤气产地探测托拉斯委任的创办人阿盖耶夫。新疆省主席包尔汉、省财经委员会主任王震和苏联驻乌鲁木齐代理馆务总领事格列克夫等出席了大会。会议通过了《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组织条例》,选举中苏双方各3人组成管理委员会。9月29日,包尔汉、王震就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章程等问题专电向周恩来和彭德怀汇报。9月30日,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宣告正式成立。苏方聂列亭任总经理,中方阿里木·阿洪任副总经理,总经理部暂设独山子(1953年1月1日迁至乌鲁木齐,时称迪化)。中苏石油公司隶属于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1951年10月,钱萍为副总经理。这是新中国石油工业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

中苏石油股份公司作为新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石油企业,对于新疆乃至西北地区天然石油的开发有着重要意义,对于新中国石油工业的整体发展也有着奠基作用,为此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中共中央、中央人民政府交给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的基本任务是:查明新疆石油资源情况,增加石油产量,满足新疆地区需要,并且要大力培养石油工业干部。按平权合股原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省进行寻觅、探测、开采及提炼石油与煤气”。

1950年10月25日,中国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向苏方无息借款800万卢布。1951年4月17日,中共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党支部正式成立,隶属中共乌苏县委。1951年6月,中共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委员会成立,隶属中共新疆分局。由此,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的组织领导工作得到了切实加强。1952年2月,周恩来语重心长地叮嘱到北京汇报工作的中苏石油股份公司中方副总经理钱萍:要好好学习,一定要培养出一批干部来。

1951年6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陈云同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重工业部部长李富春,联名给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习仲勋,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贾拓夫,西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部长王达成,西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副部长吴生秀发去关于“大力开发西北石油”的电报,强调“大力开发西北地区的石油,要将石油工业建设放在今后国家工业建设的重要地位”。

同年同月,经中央批准,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向苏联派出首批留学生23人,分别进入莫斯科石油学院和克拉斯那达尔石油专科学校学习,期限5年,1957年6月归国。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新疆石油企业首次派出留学生。

苏方厂处领导干部1951年陆续来到迪化。中方委派军队干部来参加石油工业建设。管委会任命苏方人员任公司厂处长正职,中方人员任副职。新疆军区派来的40多名转业干部和14名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毕业生,新疆军区派59名俄文学校学生,按地质勘探、钻井等专业分配,由苏联专家带领学习。随着工作的加快发展,苏联专家越来越多,青年学生稀缺。1952年3月,钱萍副总经理随王震司令员到北京,请示周恩来总理。周恩来总理说:“由燃料工业部解决。”周总理还嘱咐:“你们要好好学习,一定要培养一批技术干部。”

中共中央办公厅1953年5月6日发出的《中央关于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和中苏有色及稀有金属公司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公司的经营方针以地质勘探、培养干部为主,勘探重心放在北疆,南疆只做个别勘探;重大问题由燃料工业部负责,日常业务委托新疆省财经委员会代管。

兄弟情深

丝绸之路上的桥头堡新疆有着发展石油工业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准噶尔盆地南界天山,东北和西北分别是阿尔泰山和西准噶尔山,略呈三角形,东西长700千米,南北宽370千米,面积约13万平方千米。盆地中央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面积约4.8万平方千米。

新中国成立初期,莫西耶夫、安德列柯、特拉菲姆克、米尔钦克、布洛德等一批著名苏联专家来华帮助石油工业勘探、开发。中苏石油股份公司是在苏联的全面援助下建设起来的。公司成立不久,苏联专家们便开始一批批来到了天山脚下。这里过去多少年来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组织中苏专家和技术人员,展开了广泛的勘探。

勘探队活跃在天山南北的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他们带着帐篷,终年不辞辛劳地在山野间和戈壁滩上奔走,寻找油苗。当地的民族干部、农民和牧民都热情地帮助他们,为他们带路找矿,有的赶去向他们报矿,这样终于在很多地区发现了储藏丰富的石油地层和油苗。

在苏联专家的指导和组织下,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的地质勘探队伍不断地壮大起来了,1954年比1951年增加五倍。勘探面积1953年达到1951年的十倍。在矿区周围的几十千米以内,出现了很多探井。山峰下一座座的井架高耸着,钻机在山野里轰鸣不息。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的钻井工人们在钻井平台上,操纵着钻机钻成了许多油井,原油像喷泉似的喷射出来。

1953年,王炳诚带领钻井队创造钻井单井进尺全国最高纪录,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工会主席石镇西代表独山子矿区授予王炳诚钻井队“钻井最高新纪录流动优胜红旗”和“230米新纪录纪念”两面锦旗。同年,王炳诚获全国特等劳动模范称号,到北京出席国庆天安门观礼,见到了毛主席。他们决心要在天山脚下打出更多的油井,把地下的宝藏源源不断地开采出来。

●●—新疆克拉玛依在“克一号井”的原址盖起了一座颇具现代风格的环境艺术建筑 大油泡。人们在“大油泡”中感知传统,重温那个年代的进取精神。

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地质调查处第一批人员,1952年2月4日到达新疆喀什,建立喀什站,开始塔里木盆地石油勘探。这一时期,根据中苏两国政府协商划定的区域,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在准噶尔盆地部分地区和塔里木盆地的库车、喀什地区进行了地质调查、地球物理、航空测量、构造浅钻和深井钻探等石油地质勘探,取得一些重要地质资料,发现一批有含油气希望的地质构造。

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在天山脚下排兵部阵,一座座新的工厂在戈壁滩上矗立起来。装备了近代化设备的总机械厂、发电厂、氧气厂、重晶石厂、炼油厂和裂化厂,成为新疆第一个石油矿区和比较完备的石油生产基地,为新疆石油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的这些成绩,在恢复和发展我国的经济事业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迅速发展

鉴于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对新疆石油工业乃至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从公司筹备起就始终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中苏石油股份公司首先恢复和发展了独山子油矿的生产,接着先后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等开展石油勘探,在各方面都取得迅速发展。

在机构设立方面,公司从无到有,逐步建立了地质调查处、钻井处、炼油厂、运输处、技术器材供应处、总修理厂等专业生产单位和管理部门以及住宅服务处、卫生处、医院、科学研究中心化验室等后勤服务和科研部门。

在设备采购方面,公司创办前,从新疆三区革命政府接收的资产约为650万卢布,其中器材及财产仅约27万卢布。公司成立后,苏方将首批投入的2300万卢布入股资产全部用于购置技术装备和器材。先后添置有大(重)型钻机、井架、汽车、拖拉机、专用汽车和拖拉机等112台(部),以及移动电站、轻便钻机、机修设备、制氧设备等8套。此外还有部分电测、采油、炼油、通讯、地球物理勘探等设备以及其他施工机械、钻采工具和器材、水泥、木材等。这些器材、设备的购置,基本满足了中苏石油股份公司成立之初的物资需求,保障了生产的顺利进行。

在技术引进方面,公司成立后,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和机构的逐渐扩大以及技术设备的增多,中方干部、职工在生产管理和设备操作等方面存在许多困难,急需各种技术指导和进行业务学习。为此,苏方不断调来各种专业的技术专家。1950年底,公司只有3名苏联专家,1954年,各类苏联专家增加到365名。他们分布在机关管理部门、基层生产一线以及辅助生产、生活后勤的各个岗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队伍建设方面,公司成立时,不但职工人数少,而且成分比较复杂,队伍思想混乱,组织和纪律涣散,不能适应和满足生产管理长远发展的需要。为此,公司一方面采取向社会招收农牧民,向上级申请分配大中专毕业生以及复转军人安置等方式以扩大职工人数,满足生产和发展需要,一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严肃纪律,整顿职工队伍。至1954年底,职工人数达到5522人,几乎是成立前的37倍,职工素质也有了很大提高。

在资源勘探方面,1951年,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地质调查处成立,并迅速组建了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地形测量、轻便钻井等11支野外作业队,开始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和南疆喀什、库车等地进行石油地质调查。1952年2月4日,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地质调查处在南疆建立喀什站,开始在喀什、乌恰、小阿图什、英吉沙、库车等地开展地质调查和钻探工作。此后随着勘探工作量的增加,野外队伍也不断扩大,至1954年,共建成各种野外作业队36支。

5年间,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的勘探队伍足迹遍布新疆天山南北,尤其是在准噶尔、塔里木和吐鲁番三大盆地开展区域勘探,取得了不少成果。其中,以准噶尔和塔里木两大盆地成果最丰,共找到构造71个(准噶尔盆地44个、库车地区12个、喀什地区15个),并对其中32个构造进行了细测,查明26个构造有含油希望。特别是当时探明并得出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主要含油层系是属于新生界第三系和中生界白垩系、侏罗系,尤以针对准噶尔盆地提出的含油远景较好的结论,对以后新疆石油工业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新中国建立之初,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发展石油工业迫在眉睫。新疆成为新中国石油工业战略部署的重点之一,新疆石油工业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新生共和国的重托。充分利用苏联经济建设的先进经验,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在短期内提高了一般技术水平,扩大了勘探等各项生产能力,为恢复和发展中国经济建设,起了积极的作用。

点 评

丝路复兴 合作提速

能源合作,舞动丝路。成立中苏石油股份公司时,年轻的共和国面临着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通过引进苏联的资金、设备、技术,基础薄弱的新中国石油工业完成了“借鸡下蛋”的早期发展。

石油股份公司在恢复和发展中国经济的事业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做出了一定的贡献。通过初步勘探,提供了大量基础数据,证实了新疆是石油储藏丰富的地区。这为后来新疆油田的大发展和全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共同经营的石油股份公司建立起来了,经验教给了中国工人,工人们的技术水平提高了,人才培养出来了。通过交流和学习,我国不但培养了一批专业的职工队伍,而且初步掌握和积累了自行进行勘探开发的相关技术和经验。

岁月变迁,丝路复兴,能源合作,正当其时。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正酣,能源合作再提速,油气投资重现新机遇。

猜你喜欢
苏方石油工业股份公司
石油工业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稿约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稿约
在高质量发展中迈向十四五的奥克控股集团股份公司
汉诺威再保险股份公司上海分公司损益表(2019)
1956年赴苏接收中共档案
浅议股份公司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石油工业出版社
新筑股份公司 战略转型 产业升级
是爱情就让它纯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