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杨国丰
我国石油企业的出海策略正向全方位、一体化转变,拉美市场或将成为我国石油公司海外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阵地。
8月底,中国石油与巴西TT Work 公司正式签署交割文本及股东协议,完成30%股权接收,正式获得后者的成品油进口份额和在巴西国内的成品油分销渠道,成为第一家成功进入拉美成品油市场的中国石油企业。
纵观我国石油企业“出海”历程,似乎有着对上游业务的特殊偏好。这与我国重视保障能源安全和推动油气工程服务队伍走出国门的策略不无关系。中国石油此次收购巴西下游资产的举动表明,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我国石油企业的出海策略也正向全方位、一体化转变。拉美市场或将成为我国石油公司海外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阵地。但受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影响,当前拉美地区的形势较以往复杂,我国石油公司在该区域开展业务需重视相关风险的预判和应对工作。
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为保障国内能源供应稳定,“走出去”就成为我国三大石油公司的重要发展战略。但纵观这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三桶油”在海外的业务中,上游勘探开发和工程服务占绝对主体,下游炼化和销售业务非常少。国内其他石油公司的海外业务布局更是如此。
三大石油公司是国内业务的一体化公司,是海外业务的勘探开发公司。从创造价值和应对市场波动的角度而言,一体化有其不可忽视的优势。相对于上游的高投入、高风险,下游的投入产出相对稳定,可以作为公司发展的“减震器”。因此无论是埃克森美孚、BP等石油巨头,还是挪威国油、马来西亚国油等公司,抑或俄罗斯鲁克石油等大型独立石油公司都选择了国内和国外业务的一体化发展模式。相对于这些一体化程度比较高的公司,我国石油公司海外业务的下游短板非常明显。
在本轮油价下跌过程中,下游对公司的重要性体现得淋漓尽致,最先在低油价下实现盈利的几乎全是一体化公司。就目前形势来看,影响油价的因素有增无减。油气上游在中长期内都将面临比以往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长期油价会因供应充足而处于相对低位。下游业务在公司发展中的作用尤为关键。因此,我国石油公司要实现海外业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必须在扩张资源版图的同时重视下游炼化和销售业务布局,尽快补齐海外业务的下游短板。
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8》的数据,拉美地区是原油净出口区。2017年原油净出口量超过1.4亿吨。与此同时该地区的石油产品却长期依赖进口。2017年净进口量接近8000万吨。虽然拉美地区拥有超过600万桶/日的炼油能力,但实际利用产能只有400万桶/日左右,炼厂开工率只有2/3,远低于83%的全球平均水平。
导致拉美石油产品供应紧张但炼厂开工率又偏低主要有三方面因素。一是由于过去几年该地区经济快速增长,中产阶级人数迅速增加导致油品需求增长。2014-2015年期间的油品需求增长曾高达200万桶/日。近两年因经济增速放缓而有所回落,但也在100万桶/日以上。而巴西、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等主要国家的新建炼厂和已有炼厂扩产计划却不断推迟,使得油品总体供不应求。二是拉美地区的石油资源分布不均。委内瑞拉拥有全球第一的石油证实储量,但其石油行业几乎因国内局势影响而瘫痪。不仅石油产量屡创新低,而且多个炼厂也无法正常运营。2017年的炼厂开工率还不到30%。厄瓜多尔、秘鲁和哥伦比亚虽然拥有超过国内需求的炼油能力,但原油产量有限。三是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拉美地区的油品需求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以燃料油为主向中质和轻质馏分油为主转变。该地区的炼厂或是不具备加工和生产馏分油的技术,或是缺少资金改进生产设备,导致一些生产线减产甚至停产。从三大原因可以看出,拉美地区存在发展下游行业的资金和技术需求,而我国三大石油公司,尤其是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当前在这两个方面都有优势。
另外,拉美不仅是我国重要的原油进口来源地,也是我国石油行业“走出去”的重要阵地。我国自1993年开始与拉美国家有油气合作项目。目前我国石油公司在拉美的油气上游合作项目有30多个,且以石油为主,占比约71%,具备在该区发展一体化业务的上游资源基础。而且拉美国家对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响应积极,已有9个拉美国家与我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为我国石油公司在该地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说当前我国石油公司在拉美地区的一体化发展正处于天时(市场需求)、地利(上游项目)、人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大好形势之下。该地区具备成为我国石油公司海外一体化发展重要阵地的潜力。
无论是在资金还是技术方面,我国石油公司都具备在海外市场发展一体化业务的能力,但海外业务与国内业务的最大区别并不在于资金和技术,而是对风险的预判和应对风险的能力,即发展海外业务必须有很高的风险意识。受当前全球政治、经济局势影响,拉美地区的形势比以往更复杂。在该地区开展油气业务需要重视以下三方面的风险。
●●巴西石油资源吸引着外来目光,但其下游业务却似乎不太受关注。●● 供图/视觉中国
一是当地政治局势风险。在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导致的金融危机结束后,2000年以来,拉美国家逐渐进入左翼政党执政期,开始实行注重民众福利的经济政策。但与欧美发达国家不同,拉美地区多数国家经济发展对大宗商品出口依赖程度较高,经济形式比较单一,高福利政策使得其国内市场机制被扭曲。2014年价格出现暴跌的不只是石油,还有煤炭、工业金属等其他大宗商品,导致很多拉美国家财政收入锐减,过去的高福利政策难以为继,国内局势不稳定性骤增。最典型的就是委内瑞拉,国内经济已经因为油价下跌而几近崩溃。与此同时,随着人们对左翼执政党不满情绪的增加,右翼开始活跃,并重新执政,使得当地政治局势更加复杂。最具一体化发展潜力的巴西就面临这样的问题。最新民调显示,巴西极右翼候选人在新一届总统选举中处于领先地位,且其具有军政府背景,有“巴西特朗普”之称。如果顺利当选将带来更多不确定性,对我国石油公司而言并非好事。
二是金融与政策风险。拉美地区在地理上靠近北美。虽然政治和经济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后者的影响,但市场机制上的本质区别使得拉美地区的市场经济“名不副实”。该地区的金融和政策风险在世界上处于相对较高水平。阿根廷的金融政策和对YPF的国有化便是典型例子。虽然该国出台了很多政策吸引外资,但同时又对外汇的流出做了严格的限制,使得在该国从事油气业务的公司很难将所获利润转移出境,迫使这些公司再次在阿根廷国内投资。另外,阿根廷政府对YPF的强制国有化也在提醒石油公司警惕政府过度干预对公司业务的影响。相对于埃克森美孚等石油巨头而言,我国石油公司缺乏应对类似金融手段和政策的意识和能力。未来在拉美市场的发展中尤其应重视类似风险的识别和规避。
三是区域地缘风险。一方面自2014年油价暴跌以来,全球政治和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因素在不断增加。北美尤其是美国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拉美国家难免不受其影响。加之很多拉美国家缺乏长期稳定的发展路线,当前正处于经济发展模式的左右摇摆期,区域局势不稳性与日俱增。另一方面,虽然特朗普执政以来延续了将拉美置于边缘位置的外交政策,但拉美地区在美国的油品出口中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该地区目前是美国第二大汽油和第四大HGL(丙烷、乙烷、丁烷和凝析油)出口目标市场。中国石油公司在拉美下游市场的发展必然会对美国在该地区的油品出口造成影响。再加上目前中美贸易分歧不断增加,我国公司在美国“传统后院”地区发展难免会面临一些“意外”。因此,虽然拉美国家对于“一带一路”倡议响应积极,但我国石油公司选择拉美地区的投资目标和领域时还要提高风险意识,避免冒进。
●我国石油公司在拉美地区广泛开展业务,但下游业务短板还有待补齐。●供图/吴淼长城钻探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