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静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四川成都 611731)
近年来,国家创新创业教育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各地文化创意工作如火如荼、网红民宿等新热点不断涌现……诸如此类的新形势、新特点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
以笔者所在的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为例,根据时代精神和市场现实,我们为旅游管理本科三年级的学生开设《文创策划与传播》这门专业方向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文化与旅游复合型思考及实践能力,能理解关于“文化”“创意”“策划”“传播”等基本概念;了解国际国内前沿和经典案例;掌握文创策划与传播的基本方法,能根据具体的文化与旅游热点、市场需求、消费者心理等,完成一套相对完整的策划案。课程涉及到文学、文化、旅游、历史、民俗、营销、市场调查等多领域知识,要求同学们用大视野、大格局看问题,同时又能从小处着手,把小命题做精彩,在具体的原创文创产品中践行温度、厚度、深度和广度的平衡。
在2017-2018学年的课程构架和考核设计中,笔者作为主讲老师,选择了“四川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作为命题范围,要求学生选择其中一位文化名人,结合旅游目的地打造进行创意设计与开发。一是响应四川省建设文化强省、成都市建设西部文创之都、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等当地文旅重点工程,二是激发学生真正参与地方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的热情,三是践行学校“经世致用、服务社会”的教学理念、工商学院跨学科、多维度的产教融合教学改革与实践。
本门课程在前半学期完成基础理论和案例分析等教学后,中期和后期借鉴研究生阶段培养和考核理念,摸索出“教师教练化”“考核路演化”“作业作品化”等几大亮点。
充分发挥导师的教练式启发、辅导作用,中期进行方案开题报告会,严格审核创意来源、文化元素整理、方案结构等,开题报告评审组老师的专业背景、社会现实案例、看问题的角度、思考的深度等都给同学们较大启发。在方案的修改阶段,老师精心指导每个小组,在对接社会资源、提出优化建议、辅导路演演讲等各个环节倾囊相授。
同学们组成6个协同作战小组,分别以四川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之武则天、落下闳、苏轼、李白、杜甫等为主题,精心准备了由文脉线索、创意来源、产品呈现、市场调查、传播渠道、商业模式、未来战略等各大板块组成的较完整策划案,涉及精品民宿(如以落下闳为主题的观星民宿)、创意餐厅(以苏轼为主题的“清欢餐厅”)、文创快消品等较为丰富的产品策划案。经过反复的锤炼和完善,各小组最终呈现的路演方案在版面设计、美学风格、VI体系、逻辑结构、现场演讲、互动答问等阶段都呈现出较高水准。
课程的期末考核为模拟路演,邀请到4位资深文创大咖组成评委团,3位业界专家入座嘉宾席。卮言堂堂主、远见智翔营销机构首席咨询师刘华颖,《成都晚报》经管部主任、资深媒体人郭俊,清华大学建筑研究院成都分院艺术乡建工作室策划总监罗洋,国家级双创导师、资深管理咨询顾问黄伟,清华大学建筑研究院成都分院市场部主任王建军,成都玖居港湾酒店合伙人刘静,等风精品民宿商务总监潘思洁。评委团的提问主要集中在创意深度及关联度、文化消费场景的构建、商业模式及赢利点等方面。虽然提前做过相关调研分析,大部分小组在落地层面和盈利分析等板块都有薄弱之处。路演结束之后,两位点评老师不仅从文化创意和商业模式两个基本角度给了较为详尽的改进意见,还从活跃思维、拓展想象力、开发创意能力等角度对同学们提出了很多希望和建议,鼓励更多天马行空的大胆创意。
积极推进课堂教学的相关成果转化也是产教融合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这将在更大层面上发挥高校的社会价值、也更能体现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社会功能、更大程度助力大学生创新、创意、创业的现实转化。以课程考核(路演)的冠军小组为例,他们的方案以阆中历史文化名人、春节老人落下闳为创意源点,经多方调研后模拟选址在距离阆中一小时车程的某镇某乡,考虑以和当地农民成立股份合作公司的方式打造二十四节气主题观星民宿。在方案的设计和呈现中,他们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工程、文化主题包装、空间规划布置、旅游体验设计、整合营销策略、未来发展思考等诸多角度深挖和创新,赢得评委老师的一致好评。课程结束后,任课老师和评委团积极对接阆中当地的文旅资源、联络四川网红民宿操盘手等对学生进行后续辅导,期待冠军案例真有落地执行的那一天。
在产教融合推动高校教育创新的大背景下,《文化创意策划与传播》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是复合型战略、跨学科碰撞的一次有益尝试,也是工商管理类商科思维、融会贯通意识、双创能力的具体体现,更是对新时代下提升文化自信与旅游品质等重大方向的积极响应。当然课程也还有诸多待提升和优化的地方,比如选题范围与社会文化旅游热点及学生的特长爱好如何更好结合、路演考核方式是否真的能引起资本和相关旅游目的地或相关部门的关注和支持。未来的路还很长,期待更多的尝试和创新,期待更有价值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