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加强县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思考

2018-11-22 02:36张金华
商情 2018年48期
关键词:记账公务专项资金

张金华

行政事业单位是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统称,分为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主要履行国家管理职能、服务职能,行政单位主要履行国家管理职能,事业单位主要履行服务职能。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十八大后,中央出台的‘八项规定及地方贯彻中央出台的‘八项规定精神实施办法大多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密切相关,因此新形势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尤为重要。当前在中央和省级实行巡视制度,省以下建立巡察制度,近年来通过对县区行政事业单位巡察,从加强财务管理的角度,对发现的问题作一探讨分析,共领导和同仁参考。

一、巡察中发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编造会议签到记录,套取财政专项资金

巡查组在查阅2015年某县某局账务时发现:20万元的专项资金项目报账所附的资料(会议通知、会议内容、时间及会议签到表、发票等),三次会议时间都是一天,中午到镇村开现场会,下午到县城某酒店培训并就餐,培训就餐人数为报账餐费的主要依据,三次会议签到人员名字及签到笔迹完全一致,引起巡查人员的关注和怀疑。巡查人员随即对签到人员进行了走访座谈和电话询问。通过实地走访座谈8人和电话询问8人均表示会议只有半天,没有参加下午培训和就餐。三次培训餐费分别是8880元、9060元、9180元,该局涉嫌编造会议记录套取财政专项资金27160元。

(二)财务人员违反财经纪律,涉嫌侵占单位公款

某县某局局机关2013年至2017年部分记账凭证与原始单据不符,实际记账金额大于原始票据汇总金额。通过核查该局部分记账凭证,共有八笔不符情况,实际记账金额大于原始票据汇总金额20500元,切都是现金支付,该局财务人员涉嫌侵占公款20500兀。

(三)公务卡制度执行不到位,流于形式

公务卡是指财政预算单位工作人员持有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的贷记卡,公务卡消费的资金范围主要包括差旅费、会议费、招待费和零星购买支出等费用。公务卡具有一般银行持卡所具有的授信消费的共同属性,同时又具有财政财务管理的独特属性。能够将财政财务管理有关要求与银行卡的独特优势相结合,是一种新型的财政财务管理工具和手段。同时又具有一般银行卡的基本属性,提取现金免利息。巡察中发现,某县某局虽然都实行了公务卡制度,但是在使用中并未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多数差旅费、会议费、招待费和零星购买支出等费用,先开具发票,单位把这些费用汇总从单位零余额账户拨付到某个人(办公室或财务人员)的公务卡上,然后提出现金,再支付给有关单位,表面看是公务卡结算,实际等同于现金支付,这样更具有隐蔽性,为贪污腐败,侵吞固有资产,提供便利。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单位财经法纪观念淡薄,重资金争取,轻项目管理

该局申报项目时前期论证不充分,单纯为争取项目资金而争取项目,不注重项目资金绩效,项目争取来后,实际使用比较随意,对于专款项目资金,事前不对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做充分的论证,对于项目所需用资金的数额不能细化、分解,实际使用中无法按照预算控制支出,事后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的绩效评价不客观甚至歪曲。编制的项目实施方案不严谨、不具体、不全面,可操作性差或不符合实际,在实施的过程中未严格按照方案要求进行,有关监管部门在验收考核等环节责任心不强,加之单位财经法纪观念淡薄,为完成项目不惜编造事实,挤占套取财政资金,造成财政资金流失,甚至个别人走向违法犯罪。

(二)财务人员职责不清,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缺失

该局会计、出纳职责范围理不清,出纳只管现金报账业务,编制记账凭证,记账,报表都有会计一人负责,并且现金支票、转账支票、财务印鉴由会计一人保管。出纳没有应有的职责,只担当了报账员的角色,会计超越应有的权限,既管钱又管账,会计、出纳没有形成相互制约的内部监控机制。这种状态从2007年到2018年,长期存在,造成严重的风险漏洞,为会计侵吞公款造成可乘之机。

(三)对公务卡制度存在模糊认识,未能把握实质内涵

早在2007年,财政部、央行就联合下发了《中央预算单位公务卡管理暂行办法》,但截止现在,仍有很多单位职工缺乏对公务卡制度的了解。究其原因,一是公务卡在国内的发展时间较短,人的消费理念与公务卡的使用理念并不相符,大部分人并没有使用公务卡的习惯。二是公务卡的性质决定了公务卡的结算是有期限的,在还款期内必须将支出进行报销结算,否则会产生失信记录,影响持卡人的征信。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支出的报销要视单位财务状况决定,如果未能在还款日前报销,持卡人仍要自行垫付还款,并与单位财务进行现金结算。三是个别单位别有用心,故意逃避监管,变通执行使用公务卡。

三、针对存在问题的建议措施

(一)完善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提高单位财务公开透明度

一是行政事业单位要根据国家的相关财政政策和法律法规,同时结合单位内部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有效地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使财务管理有章可循,严格单位财务报销程序。二是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从资金项目申请、项目实施、项目完工验收、项目绩效评价等各个方面加强管理。明确各环节的任务、目标,建立层层责任制。各部门各环节既相互配合,又相互监督制约,堵塞制度漏洞。真正做到专款专用,避免专项资金被挤占挪用。三是加强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信息披露水平,定期向单位和社会公开财务收支情况和项目资金使用情况、项目进展情况,增加透明度,以便增强领导和群众等各方面的监督,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效益。

(二)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业务和法纪法规培训,理清会计、出納人员职责,构建相互制约的内部监控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使用具有会计专业知识和良好职业道德的人员担任财务管理工作,同时财政部门、审计部等有关监管部门应当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培训,提高财务人员专业技能和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水平,使财务人员适应新时代财务管理要求,切实做好本职工作。建立健全内控机制,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依法设置会计账簿,做到账款分离,建立严格的报销结算审核体系,依据合法有效的原始单据,准确、真实、完整的记录、核算和报告单位的经济活动。

(三)深刻把握公务卡制度的实质内涵,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使用公务卡结算,可以有效阻塞财务报销漏洞,遏制违规开支,防止在公务活动中出现乱开发票,虚列开支等行为,要充分发挥公务卡的在公务活动中安全、高效作用,单位要制定健全的公务卡结算报销制度,明确报销流程,财务人员要严格执行公务卡报销结算程序。

猜你喜欢
记账公务专项资金
在宋代擅用“公务马”要严惩
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的监督及管理
财务自由第1步,从记账开始
记账类APP
记账理财的好处有哪些
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现状及审计对策
让手机帮你记账吧!
海宁:推动专项资金管理出成效
一张图揭发公务员工资制度
加强专项资金审计监督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