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孔懿
谈到教育家,一般都会想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在倡导终身学习的今天,“学而不厌”成了许多人共有的品质,不再是教育家的专利,于是教育家的特征便集中到了“诲人不倦”四个字上。“诲人”并且“不倦”,自然离不开“言教”。于是,提到教育家我们又会具体想到滔滔不绝、娓娓道来、妙语连珠、语重心长、苦口婆心、促膝长谈等成语。语言乃教育的重要工具,离开语言的教育无法想象。事实上,教育家的一席话,往往能使受教育者顿开茅塞,豁然开朗,甚至感到“胜读十年书”。正因为如此,教育家们无不重视自己的语言修养。
然而,在历史和现实中却不乏不善言辞的教育家!顾颉刚回忆蔡元培:“先生之为人,诚实恳挚,无丝毫虚伪……其言讷讷也,如不能出诸口;然至讨论学理之时,则又滔滔不绝。”叶圣陶、朱自清等先生讲课也不怎么流畅,更谈不上潇洒。尤其是被称为“寡言君子”的梅贻琦,年轻时就不爱说话,在清华学堂任教半年后回到天津,对恩师张伯苓表示自己不适合教书,想改换职业,被张先生喝止后返回学校继续任教。此后,梅贻琦逐渐爱上教育,威望日高,相继担任清华的系主任、教务长、清华留美学生监督、清华大学校长、西南联大常委(主持日常工作的校长)等职,依然不爱讲话。一群人在一起总得有人说,有人听;大家都说,谁来听呢?
梅先生就是一位善听者,一位真诚地尊重言者的听者。学校开会,他作为主席,总是静静地倾听教授们的意见,听到最后才做出简短而绝少异议的决议。在他出任清华校长之前的几年中,数位校长相继遭到清华师生的驱逐,而他却凭着多听少说、民主治校的精神执掌清华17年(一说31年)之久。特别是在艰苦的抗战年代,他以身示范,維护大局,奇迹般地将三所风格迥异的学校师生团结在一起,使西南联大成了一座坚强的民主堡垒,爱国教授的大本营。他兢兢业业,鞠躬尽瘁,为清华大学铸就了不朽校魂,被清华人誉为“永远的校长”。
梅贻琦言虽寡却精悍。他说:“为政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他还说过:“人一世中若能留一句于世人有益的话,也就不虚此生了。”今天广为流传的一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就是他当年说的一句实在话。实际上不止这几句,他还有一些话也值得后人记取。一个人说过的话在几十年后还被人记着,还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生命力,真让一些虽称著作等身而未留下一句经典名言者情何以堪!
“寡言君子”中,“寡言”是修饰“君子”的。“寡言”是梅贻琦的风格,“君子”则是他的人格。他被尊称为教育家,不因为他寡言,而因为他是君子。换言之,只要是真君子,那么言无问多寡,都会被视为教育家。
(作者系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