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一琴,胡三莲,周 玲,杨 洁,钱会娟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上海 200233)
1.1 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2016年1—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接受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的样本量为调查变量数的5~10倍[3],考虑到10%~20%的样本流失量,计算得出样本量为130。纳入标准:符合《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4]中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并行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年龄18~60岁;意识清楚,无语言沟通障碍;具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椎间盘突出物严重钙化或骨化,骨性椎管狭窄症和脊髓压迫症;严重的椎间孔狭窄导致神经卡压;椎间盘所在间隙明显狭窄;侧隐窝狭窄;巨大椎间盘钙化斑占突出物1/2以上;合并腰椎滑脱Ⅰ度以上;患有血液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严重损伤及急性炎症者;术前生活不能自理者;有精神疾病史;存在严重的认知功能及沟通障碍。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2.1.1 一般资料调查表 通过查阅文献和咨询专家,自行设计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职业、婚姻、文化程度、从事工作年限、家庭人均月收入(元)、与共住家庭人员关系、医疗费用自负比例、体力劳动强度及年龄。调查表中“与共住家庭人员关系”项目由患者根据调查表选项回答。“体力劳动强度”项目根据《国家标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3869-83)》,对照该标准中的常见职业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表进行判定。
1.2.1.2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 采用 Zhang等[5]于1995年编译成的中文版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包括10个问题,各问题采用Likett 4级评分,完全不正确计1分,有点正确计2分,多数正确计3分,完全正确计4分。10个问题得分相加为量表总分,总得分越高表明自我效能感更高。量表得分>20分为自我效能高,≤20为自我效能低[6]。该量表 Cronbach’sα系数为 0.87,重测信度为0.83,分半信度为0.82;该量表被认为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7-8]。
1.2.1.3 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腰椎评估治疗分数表 JOA腰椎评估治疗分数表主要包括主观症状(下腰背痛、腿痛兼/或麻刺痛、步态)、临床体征(直腿抬高试验、感觉障碍、运动障碍)、日常活动受限度(平卧翻身、站立、洗漱、前屈、坐位、举重物、行走)及膀胱功能[9]。按各自问题选项计分,将各问题得分相加为量表总评分,评分越低表明腰椎功能障碍越严重。量表总评分最高为29分,最低为0分。分别于患者手术治疗前和手术治疗后6个月,用该量表进行评价,得到术前评分和术后评分。改善指数=术后评分-术前评分,改善率=[(术后评分-术前评分)/(29-术前评分)]×100%。通过改善指数可反映患者手术后腰椎功能的改善情况。该量表分半信度系数为0.852,使用信度良好[10]。
1.2.2 调查方法 研究者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向研究对象解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取得其知情同意。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由研究对象自行填写,对书写障碍但能正确回答问题的患者,由研究者根据患者的回答予以记录。JOA腰椎评估治疗分数表由研究者采用统一的体格检查方法得出。调查表填写时间约30 min。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30份,回收有效问卷120份,有效回收率为92.3%。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1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锻炼自我效能现状 120例调查对象GSES得分为18~34分,平均(21.98±5.44)分,其中自我效能高者54例,平均得分为(26.48±3.58)分;自我效能低者66例,平均得分为(17.83±1.60)分。
2.2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锻炼自我效能的单因素分析 见表1。
2.3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锻炼自我效能的多因素分析 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锻炼GSES得分为自变量,应变量包括职业、与共住家庭人员关系、医疗费用来源、年龄、体重指数和改善指数。其中年龄、体重指数和改善指数以原始资料录入,分类变量赋值如下,职业(X1):农民或家政服务员=1,工人=2,科技人员或教师等=3;与共住家庭人员关系(X2):冷淡 =1,较亲密 =2,很亲密 =3;医疗费用来源(X3):自负40%以上=1,自负40%~21%=2,自负<21%=3。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具体结果见表2。
3.1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锻炼自我效能处于较低水平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GSES平均得分为(21.98±5.44)分;其中45%的患者自我效能较高,平均得分为(26.48±3.58)分;55%的患者自我效能较低,平均得分(17.83±1.60)分。与孙春燕[11]观察了慢性疾病(中、老年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水平一致。有学者认为,重度疼痛和行走能力差的患者自我效能低下[12]。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常伴有腰痛、腿痛和下肢麻木,导致患者的日常行走活动受限,影响患者的自我效能。
3.2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锻炼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 从表1中的单因素分析中可以看出,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共住家庭人员关系、医疗费用自负比例、年龄、体重指数、JOA腰椎评估治疗分数的术后评分、改善指数和改善率是相关的。进一步多元线性回归示职业、年龄、体重指数和改善指数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锻炼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3.2.1 职业 本研究显示农民或家政服务员的自我效能感较低,而科技人员或教师等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较高,与郝凯军等[13]的调查结果一致。农民或家政服务员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普遍较低,获得康复锻炼知识的欲望较低,获得知识的途径较单一,如在功能锻炼中有疑惑或出现意外情况时,不能通过自主查阅书本、求助网络或向专业人员咨询而获取帮助。
表1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锻炼自我效能的单因素分析 [n(%)]
表2 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锻炼自我效能的多因素分析
3.2.2 年龄 本研究显示,年龄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锻炼自我效能的独立影响因素。胥成平等[14]认为年龄≥50岁的群体其腰椎减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不佳。张利峰等[15]认为年龄≥80岁的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锻炼自我效能水平低。年龄较大的患者在术后的腰背肌功能锻炼中难以坚持,可能是由于其常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和其他心血管疾病,伴有悲观消极的情绪,且年龄较大的患者行动较迟缓,在功能锻炼的过程中需要其他人的协助。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年龄较大的患者,督促、指导患者按要求完成康复锻炼;发挥家属在患者出院后锻炼的监督作用;在康复锻炼中遇到困难时,指导患者可以通过电话或网络向专业人员咨询。
3.2.3 体重指数 本研究结果认为,体重指数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锻炼自我效能的独立影响因素。正常体重指数的患者康复疗效高于超体重、肥胖的患者,体重指数影响患者功能的恢复[16]。有研究认为,肥胖是脊柱术后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17]。本研究中有2例肥胖的患者切口愈合差,需要再次行切口冲洗引流术,延迟了术后康复锻炼进程。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对体重指数≥25的患者积极引导,给予这类患者更多的康复锻炼指导,鼓励其减轻体重。
3.2.4 改善指数 康复锻炼自我效能高的患者术后改善指数高,而改善指数高的患者康复锻炼自我效能水平高。说明自我效能与腰椎功能是相互促进的,改善指数高的患者其康复锻炼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较高,能较好地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感。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锻炼自我效能处于较低水平。职业、年龄、体重指数和术后改善指数是其影响因素。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加强对农民或家政服务员、年龄较大、肥胖的患者的康复指导,提高其康复锻炼自我效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