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婷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通信系,上海 201411)
利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对高职学生进行科学有效地教学,是通过思维导图将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加深高职学生对所学的掌握程度。思维导图是可以让高职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全面分析的一种教学方式,所以如何将思维导图在高职教学中科学有效地应用,就成了高职教师的一项重要研究任务。本文将对思维导图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做出简要分析,旨在更好地提升高职教育的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更多地全能人才。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由英国人Tony Buzan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绘制思维导图通常围绕中心主题开展思考,产生各分支主题并绘制在中心主题周围。各分支主题继续向外发散,形成更多分支。用简短的关键词、图形等来表示分支,充分利用颜色、线条、形状等图形方式表达思维过程和结果。思维导图大脑的发散性思维特性相一致,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大脑的思维过程。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大脑思维的过程,对思维导图进行整理就是对思维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1-3]。
在思维导图的实际教学应用中,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就成了高职教学中的关键,良好的思维导图制作方式,可以将大脑中的思维能力完整地融合到思维导图中。在科技发展的社会中,思维导图的制作可以采用先进的思维导图制作软件如Mindmanager、Xmind、FreeMind及MindMapper等几种,结合大脑的思维过程,进行可视化的展示,就是思维导图形成的过程,如图1所示。
而思维导图应用到高职教学的过程中,高职教师也可以采取手绘思维导图的方式,对高职学生进行教学。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高职教师可以在板书的时候绘制思维导图,在绘制的过程中加上彩色粉笔的使用,不仅增加了板书的美观,还能够有效地将授课内容可视化。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加强学生的记忆,从而进一步对所学知识有更深的掌握[4-5]。
图1 思维导图绘制示意图
通信类课程内容涉及广泛,内容繁多,知识面广且逻辑性比较强,任一环节没有掌握,都将影响后续的学习。所以有效快速地掌握相应知识点在课堂的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对知识点的充分掌握离不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握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和整体的框架,抓住老师的讲解要点和思路,否则老师讲解完后,学生可能当时似乎听明白了,但是回头想想脑子仍一片空白。长此以往,会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得学生失去学习热情,甚至恶性循环,进而产生厌学情绪。同样,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如果遇到学生不能主观能动地思考,有效地掌握知识要点时,一般会重复讲解,这样既耽误了课堂时间,也剥夺了部分同学的思考能力和主动性,影响教学效果[6-7]。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备课、教学设计等教学环节都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现出来[8-10],如图2所示。
图2 教学设计框架示意图
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我院2015级通信技术(贯通)专业两个平行班62名学生为实践对象,以《移动通信技术》课程为载体,将1班29位同学采用基于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教学,将2班33位同学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进行教学,最后通过考试成绩结果来对教学效果进行对照。
2. 案例设计
在贯通1班的教学过程中,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利用软件制作一张包含课程内容要点的思维导图,在课程一开始的时候交给学生,以便学生在学习的初期对整个课程内容有概括的了解,并且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对各知识要点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印证。
其次在授课过程中重点提示关键知识点、原理以及其与前后知识点的关联,让学生能在整个框架中把握重点和难点,提高授课的效果,同时在知识点和相应典型例题的讲解结束后引导学生以个人或者小组为单位进行发散性思维,自我总结。
最后是在每一章节结束后,要求每位同学根据章节内容,以及自己对知识及知识间联系的理解为基础,独立地用软件制作思维导图,然后在小组、班级内进行对比讨论。
3. 结果分析
参加考试人数为62人,无缺考和代考现象。考试成绩,如表1所示。
表1 学生成绩分析表 单位(%)
根据上表可以发现,不同的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是明显的,对于简单的基本概念学生间的差异不明显,但是对于较难理解的关键技术及系统结构,学生间的差异较为明显。其中移动通信系统结构思维导图,如图3所示。
图3 移动通信系统结构思维导图示
本文在阐述思维导图概念的基础上,具体分析将思维导图应用到高职专业课程教学的原因,并以具体案例说明思维导图应用在高职相关课程教学中的可行性。综上所述,利用思维导图对高职学生进行专业课程教学对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发散性思维及提升学习效果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高职教育的现状,只有不断地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大力推进教学教学改革,才能保证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培养出基础知识扎实、与时俱进同时又具有创新精神的高技能人才[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