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珊珊 段小倩 张 乐,2* 王佳楣 刘晓红
1.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100191);2.北京大学生育健康研究所/卫生部生育健康重点实验室;3.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
孕妇适度的体力活动可有效调节腰部及下肢的血液循环,进而缓解下肢水肿及腰腿酸痛,增强孕妇神经及心肺功能,还可改善睡眠质量,控制体质量过度增长[1-3]。孕期合理运动对妊娠期并发症的预防和干预也有显著效果,可预防子痫前期、子痫及妊娠期糖尿病等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1-2]。另外,孕期运动对于分娩结局及孕妇心理健康也有积极影响,孕期运动有利于降低巨大儿发生率,提高顺产率,降低剖腹产率,缩短产程,提高分娩疼痛耐受,减轻孕妇孕期抑郁和烦躁症状[3-7]。为了解孕妇孕期运动状况,本研究对产检孕妇进行问卷调查,以客观评价孕妇的运动状况,为进一步指导孕妇科学健康运动提供依据。
2016年12月—2017年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在海淀区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340例为调查对象。对象纳入标准:①自愿参加本次研究;②无妊娠并发症或合并症;③无阅读及理解障碍,无精神疾病。
在妇幼保健院门诊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员指导被调查者填写并回收,回收调查问卷时进行现场检查及核对。
参考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关于孕期运动锻炼指南[9],结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和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的研究者共同设计的问卷[10],自行设计运动状况调查表。调查表共计19个条目,调查内容包括孕妇一般资料,对孕期运动知识的了解程度,孕期运动意向,孕期主要运动方式、时间与次数等。
根据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关于孕期运动锻炼的指南,对于指南中关于孕期合理运动的7条知识,正确回答≥5条可被认为孕期运动知识知晓程度高,正确回答≤4条为孕期运动知识知晓不足[9]。③态度积极为在问卷中孕妇对孕期运动的态度部分题目(共7道题)选择“同意”或“完全同意”达到5道者。④孕期运动为在问卷中“怀孕期间是否运动”一题中选择“是”选项者。⑤根据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的建议,每周至少运动4次,每次至少30min为合理运动[11]。
使用Epidata3.1进行问卷录入,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方法包括一般描述性分析和χ2检验,有序分类变量进行趋势卡方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检验水平α=0.05。
共发放问卷340份,回收有效问卷333份,有效率为97.9%。调查对象年龄以26~35岁为主,其中≤25岁占4.9%,26~30岁占45.3%,31~35岁占37.7%,>35岁占12.2%。学历以本科为主,其中,高中及以下占6.9%,本科/专科占54.4%,本科以上占38.7%。85.1%的孕妇居住在城区,11.7%的孕妇居住在城乡结合部,3.2%居住在农村。
333例孕妇中,超过70%的孕妇知道孕期运动对孕妇、胎儿以及对分娩方式的影响;了解孕期的适宜运动占88.3%;69.4%的孕妇对孕期应避免的运动有所了解;知道孕期应停止运动的预警信号占43.1%;22.7%的孕妇知道孕期有氧运动的禁忌证。对孕期运动知识知晓程度高占58.3%,知晓不足占41.7%。超过95%的孕妇认为孕期运动会对自己、胎儿有益,认为孕期运动是重要的,或表示愿意在孕期做运动的孕妇也超过95%;79.4%的孕妇对自己在孕期做运动是有信心的,但认为自己掌握孕期运动方法的仅占58.5%;88.0%的孕妇希望获得更多关于孕期做何种运动的建议。其中,对孕期运动态度较为积极的孕妇占89.3%。79.6%的孕妇表示在孕期进行运动,20.4%的孕妇基本不运动,合理运动者仅占17.1%。孕妇的运动形式主要有散步(97.8%)、爬楼梯(29.5%)、孕妇操(24.7%)、盆底肌锻炼(15.0%)、瑜伽(10.6%)、游泳(5.3%),进行跳舞、骑自行车不足5%。孕期运动的前3个主要原因依次为控制体重(76.0%)、为分娩做准备(72.0%)、增强体质(60.0%)。孕期不运动的3个主要原因依次为个人习惯(45.5%)、工作太忙(40.9%)、担心流产(30.3%)。
不同孕期、知识知晓程度及态度的孕妇在孕期运动行为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不同背景孕妇对孕期运动相关情况单因素分析[例(%)]
a:χ2=10.61,P=0.005;b:χ2=6.98,P=0.008;c:χ2=15.57,P=0.002;d:χ2=12.74,P<0.001;e:χ2=49.11,P<0.001
以运动知识知晓程度、孕期运动态度、孕期为自变量,孕妇孕期是否运动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知识知晓程度高、孕期运动态度积极的孕妇运动行为发生率较高(P<0.05),见表2。
表2 孕妇孕期是否运动影响因素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孕妇对孕期运动知识掌握情况较好,超过80%的孕妇知道孕期运动对孕妇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有88.3%的孕妇知道孕期适宜进行运动。刘稚琴等[12]的一项研究中发现,仅有17.56%的孕妇知道孕期规律运动的形式,知道运动对孕妇、胎儿及分娩方式的影响的孕妇均不及1/3,仅9.27%的孕妇知道运动的频率及强度,仅6.34%的孕妇知晓运动禁忌证。对比分析可知,本组孕妇的知识水平较高,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占93.1%,其获得知识的途径多,掌握知识的能力也较强。但是仅有22.7%的孕妇了解孕期有氧运动的禁忌证,仅43.1%的孕妇知道应停止运动的预警信号。提示应加强对孕妇进行孕期安全、科学运动的教育,使其在掌握合理运动的知识同时,也应充分了解有氧运动的禁忌证以及应停止运动的预警信号,避免对自身及胎儿造成不利影响。
大多数孕妇能认识到孕期运动的好处以及愿意在孕期进行运动,但部分孕妇对于孕期运动存有顾虑,缺乏信心。随着社会进步以及医学的发展,人们对孕期保健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本次研究发现,孕妇认识到孕期运动的好处以及愿意在孕期进行运动的比例达到90%以上,79.4%的孕妇对自己在孕期做运动有信心,认为自己掌握孕期运动方法的孕妇仅占58.5%;88.0%的孕妇希望知道更多有关孕期做何种运动的建议,这与王晨等[10]的调查中75%以上的孕妇愿意且有信心在孕期进行运动,并有90%以上的孕妇希望得到有关孕期运动形式和运动强度的专业建议较为相符。因此,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医护人员在积极普及孕期健康锻炼相关知识的同时,还要采取鼓励的方式增强孕妇锻炼的信心。另外,有研究发现,孕妇身边重要的人对孕期运动所持有的态度同孕妇对孕期运动的态度明显相关[13]。因此,孕妇家人及朋友也应该为孕妇提供情感支持,对孕妇孕期运动持积极鼓励的态度,使孕妇在享受运动好处的同时消除安全顾虑。
孕妇孕期运动参与率较高,但每周运动>4次且>30min者所占比例较低,运动的主要形式为散步,个人习惯以及工作太忙是导致孕妇孕期不运动的主要原因。本组调查对象中有79.6%的孕妇在孕期进行运动,比例相对较高。但是每周运动4次且每次运动>30min者(16.1%)低于杨红梅等[14]研究(22.6%)。另外,本次调查发现,孕妇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形式单一,参与比例最高的是散步、爬楼梯和孕妇操。散步的参与率高达97.8%,爬楼梯和孕妇操均不及30%,这与刘清平等[15]研究结果类似。结合本次调查结果,建议医护人员可根据孕妇的身体条件及爱好合理推荐多种类型体育活动,如游泳、孕妇瑜伽等,同时也应告知孕妇停止运动的预警信号[16]。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学历及胎次的孕妇对孕期运动知识知晓情况、孕期运动态度和运动情况未见差异,与国内外一些研究认为年龄、学历、胎次、居住地会影响孕期运动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一致[17-18]。分析原因可能是,北京市地区关于孕期运动的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较好,不同年龄、学历、胎次、居住地的孕妇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差别不大;另外,由于本次调查的对象主要是高学历的城区居民,而低学历或非城区居民的样本量过少,可能存在选择偏倚,这也是本次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
针对孕期运动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孕期运动行为发生率与孕期知识知晓程度及态度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期运动知识知晓程度越高,孕妇对待孕期运动的态度越积极,在孕期的运动发生率越高,符合知信行理论模式理论模型(KAP)。单因素和logistic多元分析结果均未发现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和态度与合理运动存在关联,不符合KAP理论,鉴于本研究对象的运动知识知晓和态度积极程度均较高,可能需要探索采用其他健康教育理论对高知孕妇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综上所述,孕妇对于孕期运动知识的知晓程度较高,但对孕期运动安全性的认知有待进一步提高。孕妇对于孕期运动的信心相对较低,合理运动的比例低,孕期采取的运动形式也过于单一。因此,医护人员应加强对孕妇孕期合理运动的指导和鼓励,孕妇家属在孕妇运动期间也应进行陪同并协助,确保孕妇运动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