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管理还存在什么难题?园区有多少贫困户?贫困户通过什么形式入股参与分红?”10月11日,在陕西杨凌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陕西省蒲城县党睦镇孝东千亩酥梨示范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徐凌飞教授不光从果园土壤调理、密闭园改造等方面为孝东村酥梨产业“号脉”,还对一些细节问题向果农进行询问。
自2016年来,该园区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及蒲城县果业局专家的指导下,引进酥梨新品种1个、新技术4项,年培训果农500人次,科技入户率达到92%以上,优质果率达到82%以上,有效带动群众增收脱贫。
酥梨产业成脱贫攻坚“良方”——走进陕西杨凌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陕西蒲城孝东千亩酥梨示范园
技术支持确保酥梨品质高
“我们园区规划面积3 000亩,全部采用无公害酥梨生产技术,实行标准化管理,产品连续多年出口到美国、澳大利亚等高端国际市场。”基地负责人蒋顺喜介绍道。
近3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从产业长远发展着手,深耕有机农业发展,在园区推广密闭老园改造300亩,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150亩,安装太阳能杀虫灯30盏,示范生物制剂壳寡糖粘虫板、诱虫带200亩。同时还着重培育优质苗木,开发酥梨贮存和深加工技术,推进高标准酥梨示范园和生产基地建设。园区果品生产按照无公害要求操作,采用果实套袋、配方施肥、果园生草、树盘覆膜、高光效修剪等技术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果品,带动蒲城果品品质不断得到提升。
蒋顺喜说,目前园区已在党睦镇孝东村、苏坊镇党定村等地建设集中连片酥梨标准园近百公顷,并按照品牌建设和出口标准要求进行现代化管理,对酥梨病虫害实行物理、生物、农业防治并统防统治,加大推广优质果实套袋、生物防治和有机农业栽培技术等,确保酥梨产业高品质发展。
科技“唱主角”脱贫门路广
作为杨凌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近年来,该园区大力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在科技成果转化扶贫、技术培训扶贫、产业扶贫上做足文章,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蒋顺喜介绍,园区依托杨凌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建设专项,统筹开展产业扶贫工作,加强产业技术培训,目前已培训人员近2 000余人次,提高了他们的脱贫本领。同时探索多种扶贫模式,如1名专家服务1家企业带领5户贫困户的“一帮一带五模式”,1名党员,1名村干部或者1名致富带头人结队1户贫困户“1+1”模式等。目前,园区已带动383户1 616人发展,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8户涉及242人,形成的“合作社+贫困户+果库+电商”等脱贫模式,有效拓宽了群众的脱贫门路。
(耿苏强)
农田变景区 田园变公园
近年来,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紧紧围绕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以乡村文化为切入点,将乡村旅游与养生养老、休闲度假、保健康养等结合起来,构建乡村旅游主题、乡村旅游产品和乡村意象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模式,着力打造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田园风光为韵、以村落民宅为形、以生态农业为基的古塔—余兴庄—鱼河峁—上盐湾—镇川“中国美丽田园”杏树生态文化旅游线,逐步形成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乡村旅游引爆点的“赵家峁模式”、以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题的“黄崖窑模式”、以民俗文化艺术为亮点的“寨坬模式”,实现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产品变商品,让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新动能。
2014年10月,古塔镇赵家峁村被确定为9个省级改革试点村之一,2017年3月16日股份合作社挂牌运营,并向全村630个股民颁发股权证,2018年1月18日赵家峁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第一次分红,成为全国学习改革的典型,仅到此参观、考察、学习的各级部门和各类院校就不计其数。同时,赵家峁村是农业部命名的 “中国美丽田园——榆阳区杏花景观”沿线重要景观点,该村结合独有的立地条件、村情风貌、生态文化等资源优势,坚持因地制宜、产业融合,运用产权制度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文化+”的休闲农业。
(张泽尧 赵琳琳 谢 宁)
甘薯种植富农家
近年来,福建省南安市官桥镇曙光村因地制宜,发展甘薯种植产业,走出一条富农增收的新路子。图为10月31日,曙光村村民在地里收获甘薯。
(据新华社)
乡村振兴装上“智慧芯”——贵州运用大数据技术令农业发展走上智慧路
“通过农业大数据融合工作的推进,我们发现大数据平台对农产品管好、卖好、利益机制链接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持和技术保障。”近日,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农牧局局长马富良如此说道。
如今,在贵州广大农村,大数据技术的运用,让农村发展有了“智慧眼”、乡村振兴有了“智慧芯”。
大数据+农业引领现代农业方向
大数据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之后,会变革农业的管理方式、生产方式以及经营方式,让决策部门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决策更有依据,让管理措施更科学合理和有效,改变过去依靠传统经验判断的管理模式,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喝了这么多年的茶,用这么高科技的手段去茶园里面参观,还是第一次。”日前,在遵义市湄潭县2018中国·贵州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现场,重庆茶叶爱好者李庆通过手机体验了一把通过实时视频画面参观湄潭沁园春茶业公司“私人订制”的茶园。
茶客通过网络参观茶园,并下单订制私人茶园,茶农们便知道要种什么样的茶、种多少茶。在湄潭县兴隆镇大山村茶农黎时勇看来,这是一件神奇的事:“公司加上互联网,种茶、制茶不再盲目生产,也不怕卖不出去,看到茶园景色好,有些人还会专门跑来游玩。”
“把电子眼和大数据技术应用于茶叶生产加工之中,不仅有利于管理,提升茶叶质量安全,还能让广大消费者参与、监督生产过程,提高对产品的信任度。”湄潭沁园春茶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赵吉伟表示,“私人订制”正在改变特色农产品传统产销模式,这种生产方式,一亩茶叶能卖到5 000元以上,比传统茶农单卖茶青的方式要增收1 000元以上。
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提质加速
大数据技术在农村应用带来的新业态,正积极推动农业经营由“种什么卖什么”向“要什么种什么”的转变,用“要什么”倒逼“种什么”,催生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标准”。
位于六盘水市六枝特区落别乡的云上六枝运营中心,大厅内几块LED大屏幕实时显示着全区各农业园区、景区的实施监控画面及农产品销售情况分析数据。一旁摆放的岩脚面、郎岱酱等特色农产品,吸引游客驻足了解。
中心负责人介绍,运营中心的生态农业云平台对六枝耕地、种植、养殖、需求、交易等数据进行收集、展示和发布。通过数据分析,科学指导当地农业生产,让种养殖户知道市场的需求和产品种类,实现订单式种养殖,避免多种、少种、乱种、误种等。
“加快大数据与乡村振兴的融合,为乡村振兴的推进装上‘智慧芯’,用贵州在大数据产业上的优势,破解乡村建设中的困难和不足,推动两者在融合中发生巨变,实现贵州乡村振兴的提质加速。”贵州省农委主任袁家榆说。
(刘久锋)
石榴价格保险“月结”果农安心
普惠动态
河南荥阳河阴石榴随着种植规模扩大、产量增加,再加上外地石榴的冲击,今年价格出现了大幅下跌,给种植户带来一定冲击。为应对石榴价格波动,当地推出了石榴价格保险,当石榴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理赔系统可自动触发理赔、自动报案,并且采取“一月一结”的理赔方式。10月26日,900多户参加石榴价格保险的河南农民获得了总计120多万元的理赔款。
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在和自然环境打交道,天气的变化无法完全准确预料,近几年来极端气候的增加也让农业生产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所以农产品保险的迅速发展是必然趋势。农业保险通常在损失发生之后集中赔付,但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可能对收成和售价产生影响,因而全过程保护非常重要。所以“一月一结”的理赔方式能更好地确保农业生产整个流程顺利进行。
另一方面,农业保险的成本也在影响着农民对这项金融服务的接受程度以及实际效果。所以用财政资金补贴农业保险成了常见的扶持政策。据了解,荥阳每亩石榴的保费是710元,农民只需要交71元钱,剩下的由省市两级财政补贴。这样,种石榴的成本和风险都在明显降低。
农业保险只有不断创新服务形式和内容,不断适应农业生产的新形势新要求,才能更加有效地发挥保农护农的作用。希望河南荥阳创新石榴保险模式的探索能给其他地方提供借鉴。
(张子雨)
农民手机云端获种植 “药方”
“喂,是林技术员吗?我种植的枸杞出现了问题,您赶快过来帮我看一下。”今年7月,别人种植的枸杞都已进入采摘期,甘肃酒泉市瓜州县布隆吉乡布隆吉村村民王文军家的5亩枸杞却突然发生病虫害,如果不及时处理,他将损失2万元左右。情急之下,王文军赶紧拨通了智慧农业云端大数据监测控制中心的热线电话寻求帮助。
挂了电话不久,控制中心实时数据分析的技术人员火急火燎地赶赴现场查看,并根据病虫害情况给枸杞开了 “药方”。 “种枸杞如何浇水,如何施肥等问题都能从手机智慧云平台了解到。”王文军称,加之有技术员现场指导,以后农民再也不用担心减产损失了。
据了解,布隆吉乡通过自筹资金建设了智慧农业云端大数据监测控制中心,对周边2 000亩无公害枸杞种植、生产进行技术服务。目前,已有效解决了13户农户、近90亩枸杞遭受病虫灾害的问题。
控制中心由室外数据采集终端和云数据分析控制平台组成,通过对大田枸杞的实时监控及大数据分析,实现给农作物精准施肥、精准施药。经技术人员测算,采用该平台种植枸杞,每亩农作物仅农药、化肥年支出可节省700元以上。
“通过实时采集土地肥力、病虫害发生率等数据,可做到对枸杞的 ‘精细化’管理。”该平台技术员林涛称,如此一来,不仅提高了枸杞的品质,增加了产量,而且为农户节省了生产成本,让农户增收。
枸杞产量增加也不怕压货,农户可通过平台上的淘宝网销售枸杞,相比以前,农户的销售渠道大有拓展。值得注意的是,该平台还可实现枸杞产品的产地追溯,让消费者了解生产流程,从而放心购买。通过建设数据化生产、管理和销售体系,布隆吉乡真正实现了生产管理的智能化和标准化。
(张 健 谭 坤 杨亚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