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岐明,姜怡悦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国际经济学院,西安 712021)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1]。自此,“双创”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各地区纷纷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吸引企业进行创业创新。尽管不同地区创新创业的产业定位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总方针相呼应。2015年6月,根据《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指出双创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体制、政策、市场、服务、平台等方面着手实现创业的便利化、生态化[2]。在高等教育领域,国务院办公厅在2015年5月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从政府、学校、学生的角度对教育改革提出了实质性的指导建议,指出高等学校开展“双创”教育是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推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3]。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双创”教育在全国高等院校中快速推进。
创新创业大赛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方式。当前,我国创新创业大赛层次多、类型广。全国性的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参与度的“双创”大赛主要包括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和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双创大赛的参赛团队、参赛项目以及参赛人数逐年增加。在双创大赛的带动下,全国掀起了创新创业热潮,弘扬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创业率已达3%,超过发达国家1.6%水平的近1倍。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要求大学生更加贴近社会,了解社会实际需求,相应地也要不断提高社会调查的能力。
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规模
2.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是由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和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共同指导举办的全国性创业比赛,大赛的主题是“科技创新,成就大业”。自2012年首届大赛举办以来,目前已成功举办四届。大赛采取“政府主导、公益支持、市场机制”的模式,既能够有效发挥政府的统筹引导能力,又能最大化地聚合激发市场活力。2012首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参赛企业达到4 410家,最终选出48家企业进入全国总决赛,最终获奖企业12家。2013年第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在全国26个省区(市)设立了分赛区,并设立了深圳和西安两个综合赛区,共收到10 381家企业和2 928支团队报名参赛,相比首届大赛增幅分别达到135%和88%。2014年第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历经了网络初赛、地区赛、尽职调查、6场全国行业半决赛和全国行业总决赛等多重环节。大赛共设24个赛区,其中包含22个独立分赛区和2个综合赛区,共有8 759家成立在5年内的创业企业和3 746家创业团队报名参赛。此外,大赛还吸引了近100家来自港澳台地区的企业和团队报名,另有40多家来自海外的创业团队也加入到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的激烈角逐中。2015年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报名参赛项目达27 000多个,共设34个地方赛区,最终1 500个优秀企业进入全国总决赛。2016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共收到34 341家企业和团队的报名申请,其中企业共22 277家、团队共12 064家。
3.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创青春是在原有“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基础上,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共同组织的,自2014年起每两年举办1次。2016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收到参赛项目约11万个。
本节将以陕西国际商贸学院统计调查课程教学实践为例,分析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足。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过统计学和社会调查课程的开设,使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的统计方法和一整套统计指标体系,对经济活动进行一般性的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统计资料整理以及统计资料的分析。目前,统计基本理论的课内教学采用教师讲授、组织学生讨论的方式;课外教学采用学生自行分散复习和有组织集中复习,完成课后的理论思考题、案例讨论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制图制表题,教师辅导答疑、批改作业等方式。
双创实践需要双创人才,双创人才更强调实践能力、了解社会、了解市场的能力。传统统计学和社会调查方法课程以课堂教育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使之无法满足双创人才对于统计调查能力的要求。第一,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多数原理以教师主讲的满堂灌方式进行授课,这种被动式的教学方式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民办院校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因此对于像涉及数学知识的统计学等课程,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4]。第二,教学手段比较落后,难以满足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同时,集理论、案例及操作于一体的教材也较为少见。第三,难以满足社会调查对统计知识的应用。尽管已经完成统计课程的学习,但真正在做社会调查分析时,也很少有学生能够将实际现象与课本知识有效衔接,很难运用所学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四,课程考核方式过于陈旧,仍以试卷为主,难以培养学生的统计学素养,导致在后续类似社会调查课程,创新创业大赛方面难以分析到位[5]。
为提高大学生社会调查实践能力,适应创新创业的要求,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国际经济学院进行了系列教学改革与尝试,开发了社会调查实践课程,并在实践中不断反馈、总结、完善。从实际效果来看,学生的课程参与度大大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激发,实际社会调查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社会调查课程作为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国际经济学院所有专业所开设的一门专业综合实践必修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调查选题的方法和技巧,问卷设计的注意事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问题意识。
学生分组:5个人一组,在教师指导下调查选题,1名教师一般指导3个小组,并带队进行实地调研。
调查选题:遵循大小适中、难易适度的原则,选取与所学专业知识相近的问题进行调研。
但二手交易市场大多鱼龙混杂,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二手交易市场应该从线下的“跳蚤市场”转型升级为线上的二手物品交易平台,虽然在C2C和O2O商业模式的烘托下,不少这样的平台应运而生,但大多交易范围限制于本校,一个多校入驻系统化的大学生二手物品交易平台才符合时代发展,为广大大学生进行经济性消费带来极大便利。
时间安排:17—18周。
调查问卷设计:调查问卷的设计遵循准确性、完备性、互斥性原则。
调查报告汇编:将所有组的调研报告按专业进行汇编。
评优:按照课程成绩高低进行评优。
课程成绩=平时成绩(50%)+考试成绩(50%)
平时成绩=选题汇报(30%)+调查问卷(50%)+考勤(20%)
考试成绩=调研报告(60%)+PPT(20%)+答辩表现(20%)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国际经济学院社会调查课程开设已久,真正前往当地实地调研已经开展三年,在课程开展实践中,每年都会出现不同的问题,但主要集中在选题、问卷设计、调研技巧、报告撰写等方面,针对不足,我们不断进行修正和完善,提高社会调查课程教学效果。
1.提高选题质量。在调研的选题方面,存在初期选题比较随意、选题目标不明确、范围过广等问题,导致调研结果实际应用价值不高。在以后的课程中,应该鼓励学生结合区域经济发展,以西咸新区和西安作为主要调查区域,选题结合社会热点、突出基层,关注国家政策、陕西乡村振兴、农民工返乡创业、创业大赛等[6]。对于有课题的指导教师,尽量和教师课题联系,鼓励学生加入教师科研团队,提高社会调查的选题质量,保证调研效果。
2.提高调查问卷质量。目前,学生做的调研问卷或访谈提纲不够严谨,问卷中与题目相关的重点问题没有涉及,相反,一些次要问题涉及过多。对于单个选项来说,存在覆盖面不全、选项模糊等问题。在问卷的设计方面,应该鼓励学生设计,导师指导,进行预调查和问卷修改,学院专家评估等多重环节,确保问卷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3.提高调研的技巧。社会调查课程要求学生以纸质版形式下发调查问卷,前往当地进行实际考察。调研过程中发现,有些被调查者对于有些敏感问题,如家庭年收入的回答比较模糊,因此在设计该类问题时应该给出大的范围,尽量避免直接填入数字的形式。有些调研者问到一半时,明显感觉有些不耐烦,甚至拒绝进行后续调研,针对此类问题,可以将其计入无效问卷。除此之外,在调研问卷的设计上,要求题目不要多于20道题,避免此类现象多次发生。
4.提高调查报告质量。社会调查最终成果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呈现,在实际操作中,发现调查报告整体质量不高,对于统计知识的应用不足。有些报告中存在篡改数字,伪造结果的现象。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运用Excel、SPSS等统计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录入及统计分析。为了确保报告的质量,需要教师以授课的方式对原始资料的审核、数据的转化等进行过程性监督,对涉及的操作过程再次进行详细讲解,最后在课堂上对调查报告进行讨论、点评,督促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再修改,最终提交一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
5.提高团队协调能力。社会调查课程的开展以小组为单位,在调研过程中难免出现分工不均衡的现象。因此,团队意识在调研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要求每组学生能够充分意识到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明确各自的责任与义务,协同完成调研任务,确保调研质量[7]。
统计学作为社会调研的前续课程,要为社会调研报告的撰写做好技术铺垫。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在教学过程中,适应创新创业的要求,在社会调查课程教学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变革,并在实践中不断反馈、总结、完善,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应该鼓励应用型本科院校多开展类似的实践课程,鼓励学生不断进行市场调查,将自己所学、所知、所想真正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为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