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流新闻播报中多模态传播策略对凝聚社会共识的影响——以央视《新闻联播》为例

2018-11-22 06:10周佩滢
记者观察 2018年15期
关键词:阴历新闻联播新闻节目

文 / 周佩滢

作为中国电视新闻的象征,央视《新闻联播》于1978年1月1日首次向公众呈现。在四十年的发展和演变中,《新闻联播》经历了五次整改(五个有明显变化的发展阶段),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广播风格,为其成为最权威的新闻节目奠定了基础。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央视《新闻联播》的时效性越来越高,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化,报道模式也更倾向于“以事实为导向”。

一、央视《新闻联播》中的多模态传播

央视的多模式传播策略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上,使《新闻联播》能够在“命题作文”下实现自我发挥。

(一)视觉效果(主持人)

1.着装

央视《新闻联播》要求主持人的服装多以深色正装为主,这与其他对服装没有严格要求的广播和新闻节目有着较大区别。这一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权威者的形象,使主播成为具有权威性的信息传授方代表。

2.外观

从视觉效果上看,央视《新闻联播》也遵循着一定的模式规范。节目主持人除了第一任的赵忠祥外,其余都以男性和女性成对出现的方式进行播出,男女搭配也反映了人类最基本的合作模式。从主持人的角度看,他们的外表大都符合传统的审美观,即端庄、优雅、大方耐看,但又不过分漂亮。

3.面部表情

起初,在官方广播中有明显的面部表情被认为是轻浮的。1984年,中央电视台在香港设立了第一个记者站,随后又增加了台湾的B-Load新闻节目,同年记者在面对镜头时显露出了较丰富的面部表情,尽管不过是微微一笑。但令人惊讶的是,观众反应良好。此后,几乎所有的新闻主持人都使用“微笑广播”,形成了一种稳定的广播风格。

(二)声音效果

1.片头曲

上一代人所熟知的19秒开场音乐在1988年首次投入使用,时任央视《新闻联播》音乐编辑的包布和提到,央视新闻反映了“强烈的政治意识、民族身份和权威”。因此,最终版本的背景音乐是对交响乐《歌唱祖国》的浓缩,用管弦乐队将音乐做到了力度和流畅、大气和舒展的结合,不仅保证了中国特色音乐旋律,而且避免了地域性的音乐风格。

2.播音腔

在片头曲播完之后,主持人出来问候。问候包括公历的日期和阴历的日期。日历具有历史意义,《新闻联播》里关于阴历的使用是因为广大农村地区的人们更熟悉阴历的日期。与此同时,央视新闻播音员在镜头前要显庄重,其声音要像是“朗读”而不是“说话”,符合政府发言人一贯的不演自威的形象。

(三)内容编排

央视《新闻联播》的编排主要体现为新闻联播在同时期众多节目中的宏观地位、节目栏目的分类和每一条新闻的顺序。其内容摘要由两台主机播送。目前,电视新闻节目的一般的形式是:现场直播结合节奏快的音乐和口头讲解。

二、结语

与新兴媒体相比,《新闻联播》虽然在信息的及时性和互动性方面处于竞争的不利地位,但国家电视台的官方属性保证了其垄断性,也确保了其传播信息的可信度和权威性。因此,央视《新闻联播》面对新媒体挑战的现实选择是:不仅要对独家新闻进行更好地报道,而且要努力为观众提供充分、实用的确凿信息。通过多模态传播策略的渗透,逐渐降低将信息解码给受众的成本,使其能够在复杂多样的信息洪流中站稳脚跟,成为稳定国家和社会安全的利器。

猜你喜欢
阴历新闻联播新闻节目
浅析电视新闻节目中的创新思维
电视新闻编辑技巧的运用与艺术性研究
闰月的由来
阴历与农历
新闻主持人采编播一体化研究
《新闻联播》元旦卖萌
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平民化”的正确表述
腊八节
一次苏州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