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动中诉求

2018-11-21 05:52杜曦云
东方艺术·大家 2018年3期
关键词:假想肉身观念

杜曦云

假想,是大脑的运转;行动,却是肉身的启动和消耗。在行动的过程中,感知需要最充分的调动,意志和勇气,以及瞬息万变的思考,都在高度复杂的肉身反应中交汇起来,百感交集、超越思议又难以重演。行动是如此复杂和困难,以致它远远超越了静坐中的假想。对勤于思考却懒于行动的人来说,从假想到行动有难以跨越的鸿沟,假想可以清晰、明确,一旦行动,面对的是无穷的未知和难言的混沌。

杨千有娴熟的绘画技巧,但总是不安分于绘画本身。他在趋于封闭的艺术系统里可以安身,但他越来越渴望出走,直接进入社会现场中,迎接令人既不安又兴奋的未知,在不断的遭遇刺激中,扩展体悟。

他的《行走》系列,是这种取向的产物,随时在实地行走,又不断地转化为绘画。每天,杨千大量的行走,在这个过程中,随时伴随着观看和思考。行走时的具体现场历历在目,激发出杨千对它们的丰富认知。这些认知和杨千的个人意志发生关系,激发出杨千在这些现场中的诉求。面对坚硬强大的现场,这些个人诉求并不能立刻实现,但是否把它们表达出来,却是个体的自由选择。作为习惯用视觉方式来表达的艺术家,杨千把他的行走轨迹转化为视觉形象,这时,他寻找到一种转化的媒介:在智能手机中使用的运动软件,比如“咕咚”软件。

这种软件能记录下使用者的运动路线,还能邂逅也在运动的其他使用者。杨千有意识的让自己的行走路线形成视觉形象,每次行走结束后,他的行走路线显现在软件中的地图上,形成一個个表达个人诉求的形象。行走时的现场,则显现为地图。这种方式,把行走、现场、视觉形象、个人诉求联接起来,杨千在具体现场的真实行动,转化为表达个人诉求的视觉产物。行走时的每一步,作为肉身行动具有了明确的观念指向。

这种表达方式一旦形成,每次行走时所选择的现场,和行走时形成的路线,变得至关重要。选择现场方面,杨千将预选和偶遇结合起来,越来越重视偶发,随机应变。把现场转化为绘画中的背景时,最初,他原样复制平面化的二维地图,后来逐渐画出具有卫星照片效果的地图来。这时,地图的形象、色彩、笔触、肌理等更丰富、更有视觉魅力,也具有了更多的信息。在具体而微的现场中,一步一步的行走很难准确形成预想的图像,这方面,杨千忠实于软件的记录,走出了什么样的形象,都是肉身的真实表现。当然,他尽可能追求“准确”的行走,但这难度非常高,因为真实的行动总是远远大于假想。有时,他还邀请别人一起加入这种行走中,共同走出特定的形象,这引入了更多的可能性,也让行走出的形象蕴含了更丰富的观念。用颜料画出地图后,行走出的形象不再画出来,而是用霓虹灯或光纤做出来,通电后的光效应,凸显出生命活力、个体意志的炽热。

不同的现场和不同的行走路线,表达着杨千的丰富诉求。在无法进入的政治空间,他完整地环绕一周,比如在紫禁城。在中国本土传统的宗教空间中,他走出了其它宗教的符号,比如在天坛。在高楼鳞次栉比的发达都市中,他走出了山水。在发生灾难的地带,他走出了烛光……在日复一日的行走中,他不断步入新的现场,让陌生的情境和他的人生经历、知识储备等发生复杂的关系,在获得新的体悟时,产生新的视觉表达。在画家梵高旺盛创作、凄惨自杀的法国阿尔田野,在巴黎郊外,在森林中……杨千行走出的形象也随境而变,形象越来越出入意料,观念也越来越超出常规认知。

反复观看行走出的简洁形象和细腻丰富的地图时,个人诉求和现场的关系介于直观和想象之间,这种张力关系,调动着观者自身的经验和判断。在真实的行走中,杨千获得不可替代、无法重现的现场体会,这些体会让难言的观念生长、涌现。在表达的过程中,难言的观念必须通过形式、材料转化出来,这个过程中,观念逐渐从混沌到清晰。当下一次行走开始时,肉身又进入新的未知世界中……

猜你喜欢
假想肉身观念
蛰伏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Cartoons
批判与重构:论作为准防卫过当的假想防卫过当
健康观念治疗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实与假想
假想防卫过当概念辨析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
“肉身佛”千年不腐或因“类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