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本课为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十一课。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特点。
2.体会晏子能言善辩、有礼有节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能理解人物这样做是为了什么。
3.让学生体会到,晏子使楚时面对他人侮辱表现出的爱国情怀,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并获得思想启迪。通过联系寓言故事和近现代历史事件,明白祖国强大才能有尊严,爱国要从自身做起。
【教学对象】
小学五年级学生。
【教学准备】
制作PPT、背景音乐、《狼和小羊》文本、《巴黎和会》视频片段。
【教学过程】
一、辨析人物,体会如何正确爱国
师:同学们,通过预习,我们发现《晏子使楚》这篇课文中描写了两位性格迥异的人物—楚王和晏子。那么,读了这篇课文,楚王和晏子,你想为谁点赞?
生:我想为晏子点赞,因为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的机智不仅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也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师:想为晏子点赞的孩子请举手!
(几乎全班同学举手。)
晏子用他的聪明才智捍卫了国家尊严,他热爱自己的祖国!那楚王爱不爱自己的国家呢?
生:(沉思了一下)热爱!
师: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给楚王点赞呢?
生:因为楚王一心想要抬高自己的祖国,老想贬低别人的国家。
师:课文中哪句话最能代表当时楚王的心态?
生: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师:从这句话里,你们读懂了什么?
生:楚王仗着自己国家强大,而晏子又是使者,就有恃无恐,想趁机侮辱晏子和齐国。这种行为居心不良,即使他爱国,我也不愿意给他点赞!
师:在课文中,晏子和楚王经过了三次斗智斗勇,他们谁聪明,谁愚蠢?
生:晏子聪明,楚王愚蠢!
师:赞同这一观点的孩子举手!
(几乎全班孩子举手。)
在课文中寻找证据,证明你们的观点!
生:(读“人们都把衣袖…一阵雨”。)古人的袖子是很长的,很多人把袖子举起來就像连成了一片云。人的一把汗其实不多,但是很多人都甩一把汗,就能像天上下的一阵雨。
师:所以你觉得这是在表达什么?
生:这是在用夸张的手法表达齐国的临淄住满了人。
师:晏子不愧是优秀的外交家,不但回击了齐国无人的谬论,还维护了齐国的尊严。你还从哪里看出晏子聪明?
生:(读“大王难道不知道吗?…楚国的水土使人容易做盗贼吧?”)他用了一个借代,用橘树来说楚国的水土让人容易做盗贼。
师:(出示橘和枳的图片。)其实这两种果树的种子是一样的。到底是什么造成了它们的区别呢?
生:水土不同的原因!
师:橘和枳生长的环境不同,所以味道不一样,就像人生长在齐国和楚国不同的环境,会有不同的结果,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生:类比。
师:使用生活中的类比来反驳楚王,这也是晏子聪明的一种表现。你们想不想像晏子一样有一场精彩的辩论?
生:想!
师:老师给你们找的对手是一年级的小朋友。
(学生很惊讶。)
你们这是什么表情?
生:我们都已经五年级了,却要跟一年级的小朋友辩论。老师,你怎么会觉得我们的想法和一年级的小朋友差不多?
师:感觉老师在贬低你?如果晏子像五年级的孩子,楚王如一年级的孩子。他们的交锋还会精彩吗?
生:不会!楚王可能也不像我们想的那样愚蠢吧?
师:印证你的观点!
生:(读“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这说明楚王还是挺了解晏子的,利用他的身体缺陷,有目的地设置了一个圈套。
生:(读“一天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当大家吃得高兴…”)我从“安排”这个词感觉楚王很狡诈!酒席是很多人参与的公共场合,楚王想要晏子当众出丑。吃得高兴的时候人们就容易放松警惕,所以楚王很阴险。
师:这些描述都透着算计。通过寻找你们发现,晏子和楚王好像都很聪明,但他们之间有区别吗?
生:晏子的聪明都放在正当的地方,而楚王的聪明都放在侮辱别人上。
师:那这两个人到底谁成功,谁失败了呢?
生:晏子成功,楚王失败了!
师:你从哪里发现了?
生:三个故事,楚王就有三次“只好”。最后他也只好赔不是。
二、文本对比,感受国家强大的力量
师:今天老师还给孩子们带来了一个小故事。
(出示故事《狼和小羊》。)
孩子们先自己读一读故事。小羊最后怎样了?
生:被吃掉了!
师:狼几次指责,小羊都据理力争,理由正式、充分,为什么最后还是被吃掉了?
生:狼本来就是要吃羊的,要什么理由?只不过他当着面,觉得不好意思要找个借口。
生:我看见第二自然段,狼非常想吃小羊,但他又想让自己看起来比较正义,所以恶人先告状,先指责羊。
师:狼有没有吃掉羊的可能?
生:有!狼是很凶残的动物,羊又那么弱小。
师:看来孩子们都把故事读懂了,我们将刚才读到的两篇文章放在一起学,《晏子使楚》中谁是狼,谁是羊?
生:楚王是狼,晏子是小羊!
师:狼争辩不过小羊,就把小羊一口吃掉了。楚王也争辩不过晏子,他为什么不直接把晏子杀掉呢?
生:我读了课文,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如果随意把使臣杀掉了,两国可能会有战争。
师:哦!你是通过故事的背景判断的。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所以齐、楚两国势均力敌,晏子和楚王连续三次针锋相对,楚王虽然生气但也要掂量掂量晏子背后的齐国。那么狼和小羊也势均力敌吗?
生:不是!
师:他们是什么情况?
生:狼很强大,羊很弱小。
师: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
生:弱肉强食。
师:如果小羊代表弱小的国家,那在强国面前,它会有什么样的待遇呢?
生:根本不起眼。
生:如果齐国很弱小,晏子只要和楚王一言不合,楚王很有可能把他杀掉。
师:为什么?
生:因为小国在大国面前不值一提。
生:大国就算明目张胆地侮辱小国,小国也只能接受,因为它无能为力、无法还手。
师:是啊,这种情况曾经在一战后的中国上演,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播放电影《巴黎和会》片断。)
三、联系历史,明晰少年强则国家强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他们想把山东送给日本人。
师:山东是中国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孔孟之乡,是我们精神依托的地方。在此时,日本想把它收入囊中。孩子们,一战时中国是什么國?
生:战胜国!
师:中国作为战胜国,提出收复山东这一正当要求,但最后所有的代表国都主张把山东给日本!这一天将被我们永远铭记。看完视频,你们有什么想法?
生:当时的中国弱小,其他国家强大。我们的要求,他们根本不尊重,甚至置之不理。
生:世界就像一个自然界,弱者就会被淘汰,想要不再被欺辱,就一定要让中国强大起来。
师:(出示时局图。)我们的国家甚至被划分成了几个板块,熊代表的俄罗斯盘踞在我国的东北;青蛙代表的法国占据着我国的西南;老鹰代表的美国叼衔着我国的岛屿;盘踞在大半个中国的犬让我们的国家支离破碎。这就是沉痛的教训—弱小就会被欺辱,落后就会无尊严。
作为祖国的未来,你们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生:我要努力学习,长大以后一定要做一些高科技的东西,可以帮助我们国家变得更强大,来抵御外国的侵略。
生:我想努力用功当上演员,就演祖国被欺负时的情景,给人们看。让大家知道,我们中国以前是很弱小的,经常被欺负。让人们看了之后多吸取教训,就多一些为祖国强大而努力的人。
生:我记得原来背过一篇文章《少年中国说》,里面提到现在的我们必须要做好自己,必须要学习好、知识渊博,这样才能帮助我们的国家。
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这篇文章。
(学生配乐齐诵《少年中国说》。)
现在的你们就是祖国的未来,让我们好好学习,为祖国的强大贡献自己的力量。相信孩子们会带着你的收获,继续思考、继续努力!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跨界的语文课,结合本节课的设计,我对此次教学进行了一下总结:
1.情境创设,培养爱国意识
《晏子使楚》本是一篇传统的历史故事类的文章。很多学生在解读文本时,往往会将重心放在晏子善于举一反三,动脑筋想办法的聪明才智上。而此次课把晏子使楚这一事件,放在外交风云的大背景下,学生有了更多的学习素材和更广阔的思考空间。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不卑不亢、有礼有节,同时又针锋相对、寸步不让,不仅是因为他才能出众,更因为他胸怀祖国、心忧百姓。寓言《狼和小羊》的引入,视频《巴黎和会》的冲击,让学生从粗浅的关注人物语言、动作到体会人物内心再到被浓浓的爱国氛围环绕。
2.文本解读,明晰爱国理念
《晏子使楚》是一篇平实、朴实的课文。文中三次交锋粗看一目了然,实则处处机锋。为谁点赞呢?起初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为晏子点赞了。作为课文中的正面人物,晏子维护自身和国家尊严的聪明才智赢得了孩子们的青睐。但换一个角度想,楚王不热爱自己的国家吗?楚王不也因为想展示自己国家的国势强盛而费尽心机吗?为什么不为他点赞呢?孩子们深入思考,对爱国有了更精准的认识——爱国不是不择手段,不是肆意打击、践踏别国尊严而是要自尊自爱、奋发图强、完善自我。
3.环节紧扣,激发爱国情怀
课堂最终的指向是学生的生长,培养学生质疑批判、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非常重要。此次课堂,学生首先从感知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开始,对文本的关键信息进行勾画和提炼。然后,对晏子和楚王、狼和小羊、中国外交官和外国列强代表的所作所为进行思维加工,体会他们这样做是为了什么。接着,寻找文本间的思维停靠点,进行思维激发、思维碰撞。通过寓言故事《狼和小羊》与历史故事《晏子使楚》跨界阅读,让学生发现问题:狼争辩不过小羊,就把小羊吃掉;而楚王争辩不过晏子,却不敢不尊重晏子。随后,学生联系文本,思考问题:晏子虽比楚王弱,但他的祖国齐国与楚国势均力敌,所以晏子才能和楚王针锋相对;小羊虽然言辞凿凿,但实力不值一提,最终弱肉强食。再通过观看巴黎和会的视频,学生延伸领悟到:实力是决定祖国是否拥有尊严的基础。明白了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少年。少年强则国强……
课堂教学每个环节的侧重点不同。但学生从从众的共识到个性化的自我发现,对人物、事件多面性和复杂性进行剖析,孩子们有了更切身、更个性化的体会。老师不再是家国情怀的说教者,学生的国家意识油然而生,由一个阅读者,变成了一位演说者,从而发出为祖国富强而努力学习的感叹。
【李睿,四川省成都市实验小学成飞分校,一级教师】
责任编辑︱樊 璐
读者热线:010-62027829
栏目投稿信箱:zgdy_diyixi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