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学生内心都是一个丰富的未知世界,班主任的工作又是琐碎的,我们需要把这些琐碎的事情和学生的内心世界联系起来,让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面实现自我管理,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化是班集体建设的核心灵魂,机制是班集体建设的基本保障,活动是班集体建设的最好载体,发展是班集体建设的最终目标,这四个班集体建设的基本理念是不会变的。我们班主任的核心工作,就是把这四个基本理念,用适合自己学生心理特点的方式表达、传递和执行下去。现在的学生需要自由、平等的教育环境,需要朋友式的班主任,喜欢游戏,有着强烈的自尊心,符合他们心理的建班模式才能更好地走进学生心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发现没有什么事情是“笑”不能解决的,不同的笑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笑可以温暖学生的心灵,规范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基于这个认识现状,我建立了“笑中自我发展”的班级机制。
一、自强之笑
教育,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一个心理飞速发展的阶段,他们敏感、多虑、渴望被关注,精力过剩,希望和老师平起平坐,又是特别别扭的一个群体,他们会以各种方式来吸引老师的注意力,但是又没有正确的途径。
他们对强硬的措施已经无所畏惧,和他们结成统一战线,让他们觉得被需要才是最好的沟通方法,为班级服务才是释放他们精力最好的途径。我一个一个地找他们秘密谈话,询问他们的特长,愿意为班级干什么。起初,他们都很别扭,怕自己这个“皮大王”被同学笑,干不好面子上过不去。我偷偷告诉他们,第二天我会在班级宣布,是我强迫他们干的,并且赋予他们最高权利,他们有权利以自己的方式来管理自己的岗位,我绝对维护他们的权威。如果他们自己的管理方法有问题,我会给他们一个“秘密的笑”,这时候他们会明白我的意思并及时住嘴。在实际工作中,他们总是千方百计让自己工作与众不同,并且干得尽心尽力。当然他们也有“打盹”的时候,我从来不在公共场合批评他们,为了维护他们的尊严,只是提醒他们:“你这个行为让我失望了,我觉得你这样做就更加好了。”比如最调皮的一个同学,我让他做班级监督员,他从一早开始就不停地提醒同学,“校服穿好,红领巾戴好,注意低头捡垃圾”,每一个课间都能看见他服务的身影。当他有问题的时候,我就在茶水间“偶遇”他,及时提醒。现在,只要我一个微笑、一个眼神,全班同学就能知道我在提醒他们什么。这以后班级的卫生、纪律、仪表仪容、两操评比,一直是年级前两名。
慢慢地,他们学习主动了,自控力加强了,自强的笑容时常挂在他们脸上。
给学生以最大的信任,从内心去尊重他们的选择并加以引导,这是进入青春期的学生最为需要的东西。对于有了自我意识觉醒的学生,想要叩开他们的心扉,就需要从他们的角度多多考虑,给他们一些选择的机会。这种“自强之笑”会给学生最大的心理暗示,也给予他们最大的尊重和信任,同时也会形成一种规则的条件反射。
二、自嘲之笑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你枯燥无味的教导不如一个现实中的游戏让他们更感兴趣。有老师总觉得管理班级像在打地鼠,那不如就把班级的管理设计成打地鼠游戏。只不过,游戏设计者变成了学生本身。学生收集各种自己容易犯的错误,设计成一张地鼠表格,将错误按照容易犯的难易程度设计成不同等级的迷宫,低等级迷宫走完,才有资格进军高等级迷宫,每个等级迷宫通关以后对应相应的奖项。
比如第一等级:不迟到,注意仪表仪容。每天完成后会得到一枚印章,走完五格迷宫会进入第二等级迷宫:按时完成作业。当走完这五个迷宫之后会进入第三等级迷宫:保持小组合作。一共设有十个等级迷宫。中间,当你低级迷宫被当成地鼠捉到一次之后,必须回到这一个等级迷宫重新通关。
每个人的迷宫图片都贴在自己的书包柜上,每天全班一起分享各自的迷宫进展。总会有人自嘲地笑道:“一着不慎,一夜回到解放前啊。”大家也会附和地笑:“是啊,这种错误你也会犯啊。”这其实是一种善意的提醒。
这样的纪律管理,既可以直观提醒每一个同学,你的问题出在哪里,也保持了趣味性,并且在笑中批评、自嘲,继而奋起直追。他们会一直警惕,自我遵守学校行规,继而全面自我控制。
每一个学生内心都是一个丰富的未知世界,班主任的工作又是琐碎的,我们需要把这些琐碎的事情和学生的内心世界联系起来,让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面实现自我管理,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育的过程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展示,而且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教育不是我们强加给他们的,而是要从“爱生”角度出发,以他们可以接受的方式达到心服口服的效果,各种笑也是他们可以接受的最好方式。
三、自信之笑
班集体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发展应该是它的最终建设目标。这个发展包括,一个发展的理念,班级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一个班集体成长的系统发展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规划;把班集体塑造成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我接手这个班级后,感觉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广,家庭教育资源越来越丰富,生活环境越来越优越,老师也越来越专业,但是我始终觉得学生没有什么大的进步。这可能是因为,我们都过多关注眼前的环境建设,忽视了心灵环境建设。其中缺乏自信、缺乏理想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七年级学生是一个心智正在逐渐成熟的群体,学校的习惯养成教育不是训练学生条件反射的教育。如果仅仅把对他们的教育局限于知识和成绩中,他们对外面世界的探索只能从网络、电视和同伴之间的交流中得来,形成我们和他们这些不成熟思想之间的对抗。我们应该坚信“教育要脱离教育之外”。我们的理想教育应该走入学生心理,最好的方式就是在不经意间让他们理解自己现阶段的心理以及出现这样心理的原因,接着明确自己现阶段的目标,用成就感让他们发出“自信之笑”,明确自己的理想。
七年级的学生心理还是比较幼稚和不成熟,我尽力设计让他们有更多的戶外活动,以及视频观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大学,思考为什么读书,让他们走出教室、走出校园,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用心寻找自己的理想。
首先,引导他们看电视。看电视和上网是现在学生无法禁止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去看有益又有意义的电视。我选择了湖南卫视的《天天向上》节目,每年5月-10月都会有不同的大学介绍,包括保送大学的学生介绍、大学社团介绍、大学美食介绍、大学的校花校草介绍,等等。节目既贴近他们的生活,也符合他们对大学的畅想,还可以勾起他们对大学的向往。每次看电视时候总是笑声融融,他们总有莫名的自信,我也可以这样!
看了以后,引导他们阅读奥巴马的《我们为什么要读书》等文章。我给小队布置了第一个大项目:我需要上大学吗?成长为什么?只要引导得当,他们会有令人吃惊的爆发力。
第二阶段,依托于上海交大和华东师大便利的地理环境,我让他们自由分小队去大学进行项目考察。考察项目可以由各个小队自己决定。可以考察大学教室情况、大学生上自习的情况、运动场上的运动情况、社团情况、食堂情况,等等,并要求学生提交他们的调查报告。通过这个活动,每个队员都能充分和大学进行接触,让他们可以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大学就在我们身边。
第三阶段,分小队分析每个队员的优势劣势,感兴趣的事情,再调查中国的大学优势学科,决定自己以后要去哪个大学读什么学科,毕业以后从事什么样的事业。对未来进行有理由的畅想,并写下来,做成小报。
最后回到现在,根据自己的理想,决定自己要进哪一所高中,中考要多少分。要实现这个目标,初三需要达到什么程度,现在需要干什么。小队坐下来一起讨论,以一个月为周期,从初三最后一个月要做的事情写起,一直写到现在的这个月。
细分之后,他们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找到了精神寄托,也更加自信这一个小目标可以实现!
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教育就是活生生的、寻根究底的、探索性的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发现,没有发现就没有创造性。而创造性正是建立在了解我们所教育的不同特点的学生基础上的。既然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我愿意做一个微笑的引导者,引导他们去观察这个世界、思考这个世界,探究自己要走的路,让他们也发自内心地笑起来!
【刘蕾,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初级中学,一级教师】
责任编辑︱樊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