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
摘要:构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是素质教育再出发的起点。核心素养成为教师教学设计的依据。校外教育作为素养教育的前沿阵地,校外教师应该深入学习核心素养理念,并切实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本文作者从无线电通信活动的教学实践出发,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详细阐述了在教学过程践行核心素养理念所作出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字:核心素养 无线电通信 教学实践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要求:“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使得中国教育改革进入“核心素养”时代。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原司长郑富芝多次强调:“再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如果最终落实不到教学一线,指导不了实践,结果极可能就是失败。”如何在培养核心素养的前提下,开展校外科技教育活动,笔者以无线电科技活动为例阐述了在6大素养方面所作出的尝试与探索。
一、什么是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發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最终目标是形成全面发展的人。
二、核心素养与校外科技教育
核心素养是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反映。是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问题时,能够综合运用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关键品质。对核心素养完整的理解,应包含跨学科的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即学科内核心素养和学科间核心素养,这2部分的核心素养才能构成人的完整核心素养。由此可见,核心素养的培育并不是单一学科教学可以实现的,需要在教学中设计开发跨学科的综合性教育活动,对学生个体整合培养。
校外教育机构,包括科技馆、少年宫及活动中心等教育场所开展的科技教育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层次立体,具有综合性、开放性、灵活性等特点,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导向,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发展空间,能够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些都是与核心素养的理念相依相通的。所以,校外科技教育兴趣小组是践行核心素养理论的理想平台。
核心素养的培育对校外科技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应该在每次教学活动中,突出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选择到教学评价体系的多元综合化设计,应用教学策略加强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的无线电通信活动教学实践
1.挖掘无线电科技中的美学内涵,促进学生文化素养发展
科学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内容,包括科学现象的外在自然美、科学知识和规律的和谐美、科学理论与模型的简洁美和科学家追求真理的人格美。在无线电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无线电知识与技术,获得乐趣,也要呈现科学事实中美的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比如,磁铁的正负极的对称美,电与磁的和谐统一美,学生绘制电路图及作品的创作美,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精神美等。教学过程中,还要让学生随时用照相机拍摄自己眼中的无线电科技,比如在“认识天线”活动中,让学生走出教室,拍摄市区各种各样的天线,拍摄完后,针对照片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欣赏天线本身的形状美和摄影的艺术美,让学生在获取科学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审美能力。
整合人文资源,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成语、诗词、谜语等是人们在生活、生产中对事物的高度概括与凝练,充满着许多智慧,能创设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意境。无线电课堂在我的精心设计下也变得诗情画意。每学期第1次课,学生都会欣赏自由诗《无线电之歌》:“你飞越千山万河,你跨过平原,山坡。把无尽的信息聚在一起,把人类送上太空去探索。从此世界拉近了距离,从此地球更加鲜活。这是你——神奇的无线电波……”在“电磁波谱”教学活动中,诗歌《电磁波谱》让学生对电磁波的分类及波谱明了在心。“变化的电场生磁场,变化的磁场生电场,生出连体的电磁场,电磁场以光速行,形成奇妙的电磁波,电磁波是大家庭,波长最长数电波,频率最高是伽马,七色君子是一家,还有伦琴紫红外”。这样的教学,不仅向学生解释了无线电知识与现象,而且创设了优美的意境,陶冶了学生审美情趣,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品位。
2.再现无线电科学发展历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爱因斯坦曾说过,科学殿堂中有三类人:一类人把科学研究视为实现自己功利的目标利器;一类人把科学研究视为寻找自我满足与快乐的工具;最后一类人是找寻宇宙终极真理的人。显然,爱因斯坦是赞誉具有科学精神的人能为科学作出开拓性创新,因此,科学精神的培养是科学教育永恒的追求。业余无线电通信活动通过多种活动形式,使青少年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浓厚兴趣和进行创新活动的热情。
业余无线电学习第1课的内容就是业余无线电发展史,通过讲解科学家的故事和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历程,让青少年了解科学家追求真理、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业余无线电测向活动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利用接收信机收到信号指引,找到信号源。这一过程,要靠每个学生独立完成,锻炼他们独立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各种业余无线电通信竞赛活动,培养青少年敢于竞争、不怕挫折、创新进取、永攀高峰的科学意志。比如,在学习“字母解释法”时,有的同学觉得记忆那些单词太辛苦,直接用没有解释的语言进行对讲机通信,当时我没有强制要求他们,结果,错误不断。当意识到字母解释法的作用之后,经过几次课的努力,学生们终于熟练掌握,百分之百的正确率带来无限喜悦的同时,他们也意识到,科学的学习与探索是一段艰辛的路程,所以要具有不怕吃苦、不畏艰难险阻、意志坚强、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3.生活处处皆学问,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教师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首先,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观察是进行科学探索的第一步。其次,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敢于质疑。比如,我让学生猜“宝物”——磁铁,观察磁铁吸引铁钉、大头针、曲别针等,以及隔着物体也能吸铁的性质。学生自主地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兴趣,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三,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比如,阅读、网络搜索、提问、做实验、反思与总结等。最后,在探究中学会学习,让学生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学会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总之,做个有心人,生活处处皆学问。
4.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渗透健康生活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与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健康生活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是推进核心素养教育的必然要求。
无线电科技活动各级各类比赛非常多。在比赛前夕,很多学生会有焦虑紧张的情绪。每次上课前,我都会让他们聆听一些舒缓的音乐,还会做一些游戏和热身运动,缓解焦躁、緊张的情绪,使学生能够尽快恢复轻松状态,更好地准备比赛。这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有很大帮助。课堂教学中,我还会引用一些古诗古文、名言警句教导学生做人的道理,为学生树立做人的榜样、学习的目标。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形成自我管理的意识。
5.学以致用,走出教室,服务社会,加强责任担当教育(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已经拥有电话、电视、互联网等多种通信方式,而历经百年的业余无线电通信也表现出愈来愈热的趋势,原因首先就是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在活动中所体验到的兴趣和快乐是任何通信方式不能比及的。二是业余无线电为社会服务的特殊优势,当地震、洪水、龙卷风、火灾等这些突发事件来临时,无线电通信依旧是最有效的后备通信手段。例如: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中,业余无线电应急通信就为世人上演了神奇的一幕;我国运动员在攀登珠峰时遇险,幸被日本的一位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收到了信息;1998年国内洪灾,也是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们最终促成多起援华美事;2008年汶川大地震,当所有的通信网络全部瘫痪,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们挺身而出,在震后30分钟就建立起了应急救援系统……业余无线电爱好者都具有良好的技术素质和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操,他们友好地组织在一起,共同为我们所生活的社会贡献着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担当与责任教育,让学生除了学习无线电技术,还要学习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们热情、奉献的精神,要懂得学以致用,学科学,用科学,有责任担当意识,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全人类。
6.开展综合实践和课题研究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课题研究活动,无疑为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开辟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是科技教育活动中最亮丽的风景线。学生在学习电流与电压后,我布置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研究影响水果电池产生电压大小与水果种类的关系。学生买到了万能表、铜片、铁片、铝丝;为了锌片和碳棒,学生特地买了1个1号电池,对它进行了解剖,取出其中的锌片和碳棒。通过学生准备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制作水果电池、实验探究、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等环节,学生对科学探究有了完整的认识,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此外,我还设计了冬/夏令营活动及科技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学校,走进航天航空科研院所,走进无线电通信科普教育基地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增长了知识和才能,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而且还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是非常有效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育途径。
四、结论
综上所述,构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是素质教育再出发的起点。核心素养成为教师教学设计的依据。核心素养教育体系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为育人模式、评价方式指明了方向。校外教育作为素养教育的前沿阵地,校外教师应该深入学习核心素养理念,并切实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点评
本文作者基于自身执教的无线电通信活动实践,依托核心素养理念,探索从综合传播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努力将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列为科学教育的目标,相对完整地诠释了“科学教育实践的新探索”之征文主题。
作者通过挖掘无线电科技中的美学内涵,促进学生文化素养发展;再现无线电科学发展历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生活处处皆学问,让学生学会学习;渗透健康生活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以所学服务社会,加强责任担当教育等诸方面进行的论述和佐证,对广大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具有一定的启示、参考和示范作用。
如果作者能够结合相关教育理论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并注意政策文件和其他文献引用的规范性,则会使本文的学术性得到提升。
——翟立原(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理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25届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