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政府军事现代化政策面临“平衡”难题

2018-11-21 05:23王瑟
世界知识 2018年21期
关键词:印军平衡莫迪

王瑟

10月5日,在俄罗斯总理普京访印期间,印度正式宣布从俄罗斯购买总价约54.3亿美元的5套S-400“凯旋”防空导弹系统。这是自2016年以约88亿美元的天价向法国购买36架“阵风”战斗机后,莫迪政府签署的又一笔巨额军事订单。这两笔军购订单所涉金额都颇为庞大,也都给莫迪政府带来了很大的政治压力:前者面临的是来自美国的压力,后者面临的是来自国内反对党贪腐指责的压力。这两笔军购订单所面临的国内外压力也恰巧反映出了莫迪政府推行军事现代化政策亟需平衡的两对关系。

大国协调的难题:美国VS俄罗斯

在冷战时期,印度与苏联曾形成具有军事同盟色彩的特殊关系。在军事贸易领域,自上世纪60年代起苏联便开始大量向印度出售各型武器装备,到1991年苏联解体时,来自苏联的武器已经占到印度武器进口的八成以上,苏制武器也已成为印海陆空三军的主力作战装备。冷战后,尽管印度采取军购多元化政策,试图摆脱对俄武器依赖,但到目前为止,俄(苏)制武器在印军装备中仍占到六成以上,T90坦克、苏-30战斗机、阿库拉级核潜艇等装备是印三军的主力装备。目前印度唯一一艘仍在服役的航母“超日王”号亦是由俄“戈尔什科夫”号航母改装而来。

与俄罗斯相比,美国在印度军贸市场的影响力相形见绌。在奥巴马政府上台前,两国仅达成过零星几笔军贸订单,这些订单不仅涉及金额小,对印度军事现代化的影响也极为有限。2009年美国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后,美印军贸关系开始迅速发展。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统计,2008~2017年美对印武器出口总额猛增至150亿美元,这使美国超过以色列成为仅次于俄罗斯的印度第二大武器来源国。具体到武器装备上,近年美国主要向印度提供两大类作战装备:一是适应高海拔的山地作战装备,如M777超轻型榴弹炮、C130运输机、“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等。这些装备将显著提高印军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兵力运输和火力转移能力。二是部分高精尖的海面作战装备,如P-8I反潜巡逻机、MH-60R“海鹰”反潜直升机等。这些装备将极大增强印军在印度洋区域的海域感知和反潜侦察能力。

近年来,印度一直试图在俄罗斯和美国之间“左右逢源”,综合利用两国的先进武器和技术装备来推动自身军事现代化发展。但随着美俄矛盾的不断升级,印度发现其越来越难以在“旧爱”和“新欢”间保持平衡,这突出体现在美国可能通过《以制裁反击美国敌人法案》就购买S-400对印度进行制裁。目前印度希望美国能对这笔交易进行“豁免”,但根据相关法案,进行豁免的条件之一便是“相关国家需证明未来将采取有力措施降低对俄制武器的依赖”,这就将印度摆在了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

虽然印度需要加强对美防务合作,但与此同时,印度也难以轻易放弃与俄罗斯的传统防务关系。首先是路径依赖问题。印军几十年来一直以俄(苏)系装备作为主力,已在日常使用、维护、修理等方面形成一定惯性,难以在短时间内轻易改变。其次是替代品问题。对印度而言,部分俄(苏)系装备有其独有卖点,使其难以被美制装备所替代。如S-400具有射程远、射高高、层次多、机动性强等特点,相对于爱国者-3更加符合印度防空作战的实际需求。此外,俄(苏)系装备相较于美系装备往往更加便宜实惠,因此也更加切合印度的国防预算。最后是战略自主问题。对外军售是美国实现其全球战略的重要工具,从其向印度售卖的武器种类也可看出其目的更多的是拉拢印度共同在印太地区“制衡”中国。对此印度心知肚明,印在利用美国的同时也在谨防落入美“战略陷阱”,而保持与俄罗斯的防务关系就是其守住战略自主底线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也是印度不顾美国制裁威胁执意要引进S-400的关键原因之一。尽管如此,印度仍努力在美俄间寻求着某种平衡,例如在购买S-400前,其与美国达成了《通信兼容性与安全协议》,表明了与美进一步深化防务关系的意愿。

“印度制造”的难题:

国有企业VS私有企业

在受到外部困扰的同时,印度军事现代化在国内也遭遇到“平衡”难题:国企虽经验丰富但机制老化、效率低下,而且在印人党眼里“政治可疑”;私企虽充满活力、效率较高,但短时间内难以弥补经验和技术短板。长期以来,印度的本土军事工业一直由50家公司所组成的公共国防企业系统和由41家工厂组成的国营兵工厂委员会所垄断,私有企业占比相对较低。然而这些国企长期饱受效率低下、产品粗制滥造的指责。以印度斯坦航空公司为例,该公司维护的印度战机经常发生坠机事故,被国内民众戏称为“寡妇制造者”。鉴于莫迪政府上台伊始便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国防“印度制造”计划,这种状况当然难以令其感到满意。莫迪在古吉拉特邦发展经济的成功经验也使其坚定了通过私有资本激活国防工业的决心,且国营国有企业与国大党的传统联系也为莫迪所介怀。为达到这一目的,莫迪政府采取一系列旨在鼓励私企进入军工领域的措施:如简化国防生产许可证发放手续;为私企提供税收和基础设施支持;要求所有国有军工企业制定短期和长期外包计划以逐步提高私企参与比率;等。2017年5月,为进一步激发私企潜能,印度政府提出“战略伙伴计划”,鼓励部分具有资质的私企与国外公司合作,通过合资生产的方式为印军提供战斗机、潜艇等先进武器。在这一政策鼓励下,塔塔集团、阿达尼集团先后与洛克希德·马丁、瑞典萨博等国际军火巨头签署合作意向书。

2018年10月5日,印度总理莫迪在首都新德里欢迎到访的俄罗斯总统普京。

然而,最近印度国内热炒的“阵风”军购丑闻却给莫迪政府的国防工业私营化政策泼下一盆冷水。2016年9月,印度签订合同以约88亿美元从法国达索公司购买36架“阵风”战机(三代半战斗机)。根据双方协议中的“抵消条款”,达索需将订单总额的约50%投资于印度本土国防领域。最终达索选择了信实防务和工程公司为合作伙伴,共同设厂生产“阵风”战机的部分零部件和航电设备。自该协议签订起,以国大党为首的反对派便对其充满质疑,认为这一价格过高,且交易过程也不透明。但真正引爆舆论的是法国前总统奥朗德的一番表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公开表示印度曾向达索施压,要求其选择信实作为合作伙伴。国大党以此指责莫迪推行“裙带资本主义”,选择同为古吉拉特人的安巴尼家族旗下企业,而该公司“此前毫无飞机制造的相关经验”。

“阵风”丑闻暴露出了私企进军国防领域时遇到的一些问题。首先,引入私营资本遭到了既有利益集团的反对。莫迪政府鼓励私企的做法动了以国企为首的既得利益者的“蛋糕”。为维护自身利益,在莫迪政府宣布“战略伙伴计划”的同时,全印国防工业工人联盟便在全国范围内发动“停工一小时”活动以反对将私企引入国防领域。2018年1月,印度最主要的三个国防工会组织再次发起规模达40万人的绝食抗议活动,反对政府将军事订单外包给私人承包商。其次,私企缺乏经验和技术。在准备进军军工领域的私企中,只有极少数具有相关的生产和管理经验,例如信实集团此前的主营业务在能源、电信、金融等领域。对此莫迪政府也心知肚明,其推出“战略伙伴计划”的重要目的之一便是希望利用国外军火巨头的先进技术和成熟生产线来弥补私企经验不足的劣势。但从目前来看,该计划的进展更多体现在承接生产线方面,如塔塔和洛克希德·马丁同意將F-16战机的机翼生产线转移至印度。但在最关键的技术转让领域,该计划的作用十分有限。以波音为首的军火巨头并不愿在仅占有49%股权的情况下向印转移先进技术,其对印私企能否达到敏感技术保护标准、能否承担技术转移的巨大开支也表示怀疑。即使国外厂商愿意提供部分技术,在达成协议前双方也必将经历旷日持久的讨价还价。

除了平衡以上两大关系外,印军事现代化面临的根本性难题在于,如何处理满足现实需求和培育本土产业之间的矛盾。如空军就面临严峻的战机短缺状况,其理论上应有42个飞行中队,而目前正在服役的仅有31个。显然,满足印军迫在眉睫需求的最快捷方式就是直接向国外厂商订购成品。在此背景下如何平衡满足现实需要和推动“印度制造”之间的关系,将是莫迪政府在军事方面需要解决的“终极难题”。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印军平衡莫迪
年华如斯:莫迪里安尼笔下的平民青年
一天全歼“王牌旅”
巴基斯坦释放被俘印军飞行员
莫迪 印度做上百App表达对总理的热爱
斯新政府想“平衡”与中印关系
希拉里释放“平衡”猜想
克什米尔雪崩 17名印军士兵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