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萍,王 钧,翟伟韬
(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 20005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人工关节置换术,具有缓解关节疼痛、矫正畸形、恢复和改善关节运动功能等作用。然而,由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常伴有出血、血块、组织残渣、骨屑等,需通过吸引器头进行负压吸引以确保术野清晰及手术的安全性。但吸引过程中往往又会出现吸引器头堵塞、脱落等情况,需经常对吸引器头进行疏通或更换,易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如何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对确保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2]。有研究表明,通过对吸引器头进行改良,可有效满足手术过程中的吸引需求,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3-4]。本研究通过分组对照,探讨改良的易疏通式防堵型吸引器头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对象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就诊于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并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100例。纳入标准:年龄18~75岁,单侧发病,无心、肝、肾等器官的严重疾病,无精神病病史,可耐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并能正常沟通交流。排除标准:①伴发恶性肿瘤或处于妊娠期、哺乳期等人群;②术前长期卧床、不自理者;③拒绝或中途退出本次研究者;④有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出血倾向等手术禁忌症者。所有入组患者或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所涉及的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实施,术后均采用曲马多镇痛。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将100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改良组)和对照组(常规组)各50例。观察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36~74岁、平均年龄(53.82±5.78)岁;体质指数(BMI)19.64~31.09 kg/m2,平 均 (24.46±4.80)kg/m2;病因:股骨头坏死 27例、股骨颈骨折 17例、骨性关节炎6例;手术方式:半髋置换20例,全髋置换 30例;术后:伤口红肿 18例,引流量 167~334 mL、平均(203.35±23.47)mL。对照组男 28例,女22例;年龄38~72岁,平均(53.47±5.73)岁;BMI值19.57~31.47 kg/m2、平均(24.53±4.83)kg/m2;病因:股骨头坏死26例、股骨颈骨折16例、骨性关节炎8例;手术方式:半髋置换18例,全髋置换32例;术后:伤口红肿20例,引流量162~336 mL、平均(204.66±23.51)mL。两组患者性别、病因、年龄、BMI值、术式、术后情况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吸引器的改良 改良后的易疏通式防堵型吸引器头由外套管与内吸管2部分组成,外套管与内吸管由卡口相互嵌合,可避免术中外套管脱落。外套管后端与内吸管后端增加防滑卡口,可增加与操作者手部的摩擦力,起到防滑稳固的作用。当术中被吸引的液体由敞口流经外套管内部进入内吸管时,其混合的骨屑等固体物质会积聚在外套管与内吸管之间,如堵塞则可在外套管后端卸下内吸管,并通过无菌纱布擦拭清理后重新连接,即可继续使用。(扫描文末二维码可查看改良吸引器的相关图片)
1.2.2 干预方法 对照组术中使用常规普通吸引器头,即术中使用套入外套管的常规吸引器头进行吸引,堵塞(吸引力不足)时,常规清理或更换吸引器头,脱落时直接更换吸引器头。观察组使用易疏通式防堵型吸引器头,即术中使用接好外套管的改良吸引器头进行吸引,堵塞(吸引力不足)时,助手从外套管后端卸下内吸管,通过无菌纱布擦拭内吸管通孔清理出堵塞物,清理干净后可重新连接并使用;脱落时直接更换吸引器头。
1.2.3 指标观察 于术前、术后1 d、术后7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VAS总分[5]为0~10分,得分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疼痛程度以及术中吸引器头堵塞、脱落、疏通、更换情况。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见表1。
2.2 两组吸引器头堵塞、脱落及处理情况比较 见表2。
表1 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表2 两组吸引器头堵塞、脱落及处理情况比较
2.3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VAS)比较
表3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VAS)比较
?
3.1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吸引存在的问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骨科手术,主要用于治疗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严重性髋关节疾病,其治疗效果已得到充分肯定并已发展成为一种可靠的治疗手段[6]。而在临床骨外科手术中,由于切口组织、骨折端修复等操作,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损伤,使术区出现出血、血块、组织残渣、骨屑等无用物质,不仅影响术野的清晰度,易导致术中操作误伤无关周围正常组织,还可造成无用物质残留于术区内,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因此术中需对相关物质进行有效清除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7-8]。目前,负压吸引是临床骨外科手术中最常用的无用物质清理方法[9-10],负压吸引器则是临床上常用的术中清理器械之一。操作时通过负压装置与吸引管连接,以形成负压,进而利用内外压力差对物体进行吸引。但有研究表明,在外科手术负压吸引器清理过程中,因部分物质体积较大,易卡在外套管孔隙中,导致吸引器头堵塞,需进行疏通甚至更换,从而影响手术正常进程[11-12]。然而,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通过对吸引器头的改进,使减少吸引器堵塞成为可能,为提高清理效果、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了选择[13-14]。
3.2 改良吸引器头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使用效果
3.2.1 有利于保持术中吸引通畅 结果显示,通过使用改良的易疏通式防堵型吸引器头,观察组术中吸引器头堵塞率、脱落率、更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改良吸引器头有效保持了术中吸引的通畅。这可能是由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术区组织造成的创伤较大[15],使术中出血量相对较多,形成的血块、组织残渣也较大,且术中需进行较大范围的骨质打磨[16],产生的骨屑相对较大,而这些术中产生的较大无用物质极易堵塞吸引器头。常规吸引器头因其外套管和内吸管表面较为光滑,加之术中会接触大量血液、组织渗液等,使器械更加湿滑[17],可能导致外套管脱落,甚至掉落在手术台上被污染而需更换。而此次研究使用了易疏通式防堵型吸引器头后,在负压作用下可使无用物质经吸引器头敞口由外套管内部进入内吸管,较大的无用物质(直径>内吸管通孔)可被积聚在外套管和内吸管之间,避免了较大物质完全堵塞内吸管通孔,使内吸管通孔可持续进行吸引;而较小的无用物质(直径≤内吸管通孔)则可通过多个通孔被清理,进而可有效清理术区中的残留液体以保持术区的干净和视野清晰。同时,即便当通孔被堵塞时,助手从外套管后端卸下内吸管后,可通过无菌纱布快速擦拭内吸管通孔清理堵塞物之后重新连接即可使用,无需使用专用的探条进行精细的清理操作甚至更换吸引器头。此外,改良吸引器头在外套管后端与内吸管后端增加了防滑纹,可有效加大其摩擦力,有利于避免脱落的发生,从而可有效维持术中的吸引清除效果。
3.2.2 有助于改善手术效果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1、术后7 d的VA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易疏通式防堵型吸引器头有效减少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创伤,缓解了患者的术后疼痛,促进了患者术后康复。这可能是由于使用常规吸引器头时,清理或更换吸引器头占用了一定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手术的进行,使患者术中出血时间延长,甚至影响术者节奏及术野清晰度,导致误伤无关正常组织而使患者术中出血量增加,进而引起了患者术后更明显的疼痛反应[18-19]和术后康复。
3.2.3 可促进医护配合的满意度改善 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方面,引起主刀医师对护士不满的因素往往就是引流管的堵塞、手术被迫暂停。一般情况下此时需要巡回护士更换引流管或引流瓶,而在更换的过程中关节腔持续出血又可能是导致手术时间延长、手术耗材增加的主要原因。使用易疏通式防堵型吸引器头后极大减少了手术巡回护士更换引流管和引流瓶的频率,加快了手术的进程,提高了医护配合的满意度。从节能环保的角度而言,也降低了手术耗材的使用,降低了患者的住院费用,提高了其满意度。
改良后的易疏通式防堵型吸引器头有效保持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吸引的通畅,减少了患者手术时间和创伤,减轻了由创伤所致的机体疼痛应激反应,为患者术后恢复创造了更良好的条件[20],从而达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