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红,韩玉荣,周丽娜
(北京市怀柔安佳医院,北京 101408)
慢性酒依赖(chronic alcohol-dependent)是指反复 饮酒导致躯体或心理方面对酒精的强烈渴求与耐受性[1]。酒精的过度使用会导致患者心理健康损害[2]。酒依赖脱瘾后的复发率高达60%~80%[3-4],一直是戒酒治疗中的难题。住院治疗是酒依赖患者戒酒成功、预防复饮、保持操守的关键。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了解酒依赖者在戒酒中面临的问题,为今后开展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提供参考。
1.1 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6年1—3月于北京某精神专科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酒依赖患者12例,均为3次以上戒酒者。12例患者年龄36~59岁,平均年龄(45.17±7.46)岁;文化程度:大专5例,高中2例,初中5例,受教育年限9~15年,平均受教育年限(12.00±2.86)年;饮酒史 13~40年,平均饮酒(26.33±8.38)年。纳入标准:①符合美国《精神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IV)中酒依赖的诊断标准;②年龄18~60岁的男性患者,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③完成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替代递减脱瘾治疗,目前无明显躯体戒断症状,酒依赖戒断综合征评定量表(alcohol withdrawal syndrome scale,AWSS)评分≤5分;④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心、肝、肾脏疾病;②除烟草依赖以外的其他精神活性物质依赖;③伴有情感症状、精神病性症状,智商(IQ)≤90者。采用中文版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对受访者进行记忆状况检查,受访者得分均 >24分,记忆力正常[5],符合入选标准。12例被访谈者一般资料详见表1。
表1 被访谈患者的基本资料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方法 采用半结构式、个体深入访谈的方法收集资料,样本量以资料信息达到饱和、不再有新信息出现为止。访谈者经过专门培训,事先制订访谈提纲作为访谈指引。访谈提纲包括3个部分:①对自我的认同感。如,经过几次复饮,还希望戒除酒瘾吗?对自己有何评价?家人对你复饮报以什么态度?对自己成功戒酒是否有信心?②出院后对酒精的控制能力。出院后是否会去买酒或找酒喝?对朋友的劝酒是否会拒绝?遇到不愉快或不顺心的事情除了饮酒是否有其他应对方式?面对酒精是否愿意为家人做出自己的努力?③对今后的展望。身边的家人和朋友会对你饮酒看不起你吗?对今后的生活有什么规划?如果出院后再次复饮怎么办?面对酒精是否感到孤独和无助?访谈中不加任何引导和暗示,访谈在安静、无干扰的环境(独立的房间)进行。每名对象访谈时间为40~50 min,全程录音,研究者仔细倾听,同时观察受访者的情感和表情变化。对于情绪激动或过于悲伤的患者重点记录,利用共情的方式,用倾听和沉默陪伴患者,不予打断和指示;对于偏离话题的患者及时予以纠正,并引导其回归所答的问题。
1.2.2 资料分析方法 每次访谈结束后,24 h内将录音内容逐字逐句转录为文字,并记录下受访者的非语言行为及个人基本资料。资料分析采用Colaizzi的7步分析法[6]:①仔细阅读所有访谈记录;②析取有重要意义的陈述;③对反复出现的观点进行编码;④将编码后的观点汇集成主题;⑤写出详细、无遗漏的描述;⑥辨别出相似的观点,升华出主题概念;⑦返回受访者处求证。访谈结束后,研究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和主题进行重构,使最终形成的主题间具有一定的内在关联性。
经过对访谈资料的整理分析,提炼出男性酒依赖患者出院前内心体验的3个主要结构概念:对自我的认同感下降,对出院后是否饮酒的不确定感以及失落无助感增强。
2.1 自我认同感下降
2.1.1 酒依赖患者的自卑感明显 酒依赖患者在康复期表现出对戒酒缺乏信心、沮丧和强烈的自卑感。个案A:“家里人都不管我,对我戒酒已经失去信心了,而且我也来过好多次了,根本就不抱什么希望了。”个案D:“我出去跟朋友吃饭,别人都喝,你一点不喝太不给人家面子了,每次我都是为了面子才复饮的,可你如果不喝我又怕人家看不起我,以后不跟我联系了怎么办?”个案E:“反正我也这么大岁数了,出院后也做不了什么了,再把我这点爱好剥夺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啊!”个案F:“前几次出院时,我还信誓旦旦说我能戒酒,可三番两次进来,我也是没信心了。”12名酒依赖患者大多对自己前几次戒酒失败找了各种各样的理由,在后续几次戒酒时,对自我的认同、对戒酒的信心较之前明显下降,有的甚至对今后生活不抱有任何打算和想法,总体认同感下降。
2.1.2 酒依赖患者的躯体状态差 长期大量饮酒可对患者身体造成严重的损害,脱瘾期过后,绝大部分患者都更加关心自己的身体状况。个案B:“喝酒喝得我现在牙都掉没了,有一次喝得胃出血还做了胃大部切除术。”个案C:“我喝了30多年的酒,我的小脑已经萎缩了。”个案F:“我有肝硬化、酒精肝、心脏还不好,这些都是长期喝酒造成的。”
2.2 对出院后是否饮酒的不确定感
2.2.1 自我效能感降低 自我效能是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和判断[7]。酒依赖患者自我效能感降低,缺乏戒酒决心,易导致复饮。在访谈中发现,绝大部分个案在反复多次的戒酒过程中,自我效能感明显降低[8],难以保持操守。个案H:“说实话出去后一点不喝那都是假话,我只能说少喝点而已。”个案K:“我都来了无数次了,每次出去就喝,我根本就戒不了。”
2.2.2 对死亡的恐惧 饮酒导致中毒死亡是酒依赖最严重的后果。多数被访谈者也体现出对于死亡的恐惧。个案A:“第一次戒酒,我根本就不在乎,认为就是喝点酒有什么啊,可第二次戒酒出去后,我喝的有点大了,喝得酒精中毒(了),抢救了四五个小时才脱离危险,那次给我很深的印象,现在想都后怕,可不想(那次事情)的时候还是想喝酒,我也痛恨自己没出息。”个案B:“我知道有喝酒喝死的,没人管最后就是喝死的下场。”个案I:“我家胡同里就有好几个人是喝酒喝死的。前几天还看见了,过两天就死了,我吓死了快,我媳妇就是怕我喝死才送我到这来的。”个案L:“我也不想喝死,可就是忍不住,清醒的时候也知道喝酒不好,可没办法啊。”
2.3 失落无助感增强 酒依赖患者由于长期饮酒,给家人、社会带来极大的伤害和负担,常常陷入“依赖—戒酒—复饮—依赖”的恶性循环当中。而当患者社会支持水平低下时又会引起明显的负性思维[9]。个案I:“我媳妇跟我离婚了,儿女也都不管我,还因为喝酒天天骂我,不让我回家。”个案G:“她们越不让我喝,我就越生气,我赌气就非喝不可,看她们能拿我怎么样?”个案H:“我有时都不想活了,这过的叫什么日子啊?家里本来就不富裕,我又因为喝酒被单位开除了,再加上周围的亲戚朋友因为我天天喝酒瞧不起我,嫌我没出息,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3.1 酒依赖者自我概念降低、自我评价消极的状况有待改善 自我概念是对自身能力、外表和社会接受性方面的态度、情感和知觉[10],包括体像、社会认同、自我认同和自尊4个方面,是评价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11]。本研究中,大部分受访者都表现出自我概念降低,对自己成功戒酒丧失信心。这可能与自身的文化程度低、性格敏感、戒酒次数多、缺乏戒酒相关知识等有关。有研究显示,酒精依赖患者在沟通、角色适应、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等方面都明显低于正常人水平,存在严重的自尊水平降低[12]。相关结果与此次研究结果一致。提示医护人员,在患者出院前,要充分了解酒依赖患者的心理状态,加强有关饮酒危害的精神卫生宣传工作,讲解有关酒的卫生知识,帮助患者建立不饮酒的生活模式;指导他们进行自我认知训练,积极接受自我、重塑人格;激发患者持续戒酒的愿望和信心,提高其自尊水平,避免再滥用酒。
3.2 提高精依赖者应对酒精的控制能力 对复饮的不确定感可降低酒依赖患者应对酒精的能力,导致复饮。本研究中,酒依赖患者难以脱离饮酒环境、被朋友诱惑、自控能力下降、缺乏戒酒决心以及不可预测的饮酒量等均是其产生复饮不确定感的原因。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受访者产生强烈的不确定感,没有一个受访者保证出院后不复饮,这与患者的自我效能感降低有关。有研究显示,增强酒依赖患者的自我效能可提高戒酒效果、降低复饮率,提高其生活质量[13]。医护人员应帮助酒依赖患者有效地进行防复饮训练,学习应对酒精的技巧和能力,可以让戒酒成功的患者现身说法,讲解个人戒酒的过程和成功的经验,使酒依赖患者获得间接的经验,增强戒酒的信心。通过各种措施增强患者自我效能,提高个人对维护自身健康的责任,使其意识到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要靠自己的努力。
3.3 缓解酒依赖患者的负性情绪 几乎所有受访者内心都感到失落无助,并认为缺少家人和朋友的支持,这也是制约他们重返社会的主要原因。许多酒依赖患者由于酒精成瘾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负担,导致家人对其不接纳[14]。除失落无助外,酒依赖患者的负性情绪还包括焦虑、抑郁、愤怒。张美霞等[15]研究显示,有75%的酒依赖患者由于负性情绪而造成复饮。这就提示我们要在出院前指导患者正确认识和处理不良情绪,如采取放松技术、向知心朋友倾诉、阅读、听音乐、散步、打球、吃美食等。部分酒依赖患者回归社会后,缺乏专业技能,就业、生活、医疗、福利等得不到保障,也是其产生负性情绪的原因。医务人员应加强酒依赖患者的家庭治疗,帮助其重建社会支持系统,使之与家人保持良好的互动,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并且可以增加社会技能的训练,帮助患者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使酒依赖患者对回归社会重拾信心。
此次研究通过对12例戒酒3次以上的酒依赖患者在出院前进行访谈,深入了解其内心体验。之所以选择出院前进行访谈,是由于患者在入院时均有较严重的戒断症状,可导致其对问题的应答缺乏客观公正性,且出院前又可了解患者回归社会的感受,有助于针对其面临的困难与需求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同时,此次研究选择了多次住院戒酒的患者,是由于这些患者比最初戒酒出院时信誓旦旦地保证不饮酒的患者可能回答更真实,也更理智,研究结果更具有可参考价值。从被访谈者的阐述中能够感受到其多次戒酒后身心发生的变化,包括在出院前对自我的认同、对今后的生活规划、出院后是否会继续饮酒的不确定性等。戒酒患者反复复饮住院的情况也提示我们应重视酒依赖患者出院前的心理问题,在生理脱瘾治疗的基础上,开展心理方面的治疗护理,改善酒依赖患者的身心状况,降低复饮率,帮助酒依赖患者早日融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