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慧琳
摘 要:“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结合了高中地理教学实践,探究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中如何培养提升“地理实践力”这一核心素养。
关键词:教学生活化;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
一、地理核心素养中“地理实践力”的概念
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含“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其中的“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考察、调查和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
品质。
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感悟、分析、理解人地关系状况,学以致用是学生地理实践力的体现。
二、什么是地理教学生活化
地理教学生活化就是指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将地理原理、地理规律与实际生活问题相结合,避免过于理性化地进行抽象地理原理教学的状况。
“生活化教学”能够促进高中生的认知兴趣,认识到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帮助学生获得更加理性的认知,同时培养学生对自然、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地理生活化教学对“地理实践力”培养和提升的案例探究
1.地理教学生活化可以提高学生的地理野外考察能力
学生的“地理活动考察能力”是“地理实践力”的一个方面,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实践活动设计,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考察,培养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意识及能力。
比如,在学习“农业的区位选择”这一知识点时,就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家乡的农业生产情况行调查,并试着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笔者是在一个省会城市的郊区,很多学生是来自不同的农村社区,每个农村社区的农业生产是不相同的,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每个社区的农产品进行辨识,归纳总结相同的农产品,区分不同的农产品,从而指出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还有哪些因素同样也影响农业生产。考察之前,学生需要自己制订考察的计划,安排好时间、方法、步骤和实施的策略,在考察的过程中,可以使用罗盘、平面地图、手持GPS等仪器,并学会绘制所考察地区的意向图、平面图和剖面图,分析气候、地形、土壤等对农业类型选择的影响,最后将经过小组讨论的得到的结论汇总成野外考察的成果,进行汇报。
2.地理教学生活化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
“社会调查能力”是指利用一定的手段对社会中存在的一些因素、现象等进行实地考察,进行数据搜集、整理分析的能力。社会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在地理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
比如,在学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这一节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对自己所在地的交通布局进行调查,要求学生进行“交通现状图”的绘制,通过实地考察,测量,设计调研问卷,以及到当地的交通局、规划局等相关部门搜集资料等方式,发现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开展“旅游路线设计”方案课,让学生规划一下当地的“公交车”行驶路线,以此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3.地理教学生活化可以提高学生模拟试验的能力
地理模拟实验是指借助一定的实验器材及设备,把一些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及變化过程表现出来,来获得对地理知识更直观的认识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来设计一些实际操作的地理实验,锻炼学生的模拟实验的能力。
如,在地球运动学习中,有地球有自转运动、公转运动,简单分开运行学生容易理解,但实际上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公转,且自转轨道面(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不重合,之间存在一个夹角(黄赤交角),这个夹角的存在使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存在回归运动,引起地球上四季的变化。简单的语言表达学生根本理解不了,要是借助地球仪和手电筒进行模拟实验,这一问题就简单化了。
四、地理教学生活化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
1.注意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实践内容难易程度适中
生活化教学设计中应当深入挖掘教学的素材,注意了解学生的能力和喜好,选择一些既有趣,又能够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的问题来进行教学设计,不要选择难度过大的问题,以免挫伤学生进行地理实践的积极性。
2.案例的选择要以地理学科为主题,选择地理学科的视角
任何事物都有多个方面的性质和特点,在调研对象的选择中,要注意保持地理学研究的视角,结合地理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注意不要偏题。
3.注重学生良好的地理观察、记录习惯的养成
引导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搜集与地理学习有关的资料,比如拍摄地理现象的照片,记录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收集岩石、生物标本等,这样能够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思考。
“地理实践力”素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感悟和理解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同时增强社会责任感。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当结合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陆芷茗.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路径与评价[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上半月),2016(2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