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初中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策略探析

2018-11-20 11:56周涛
新课程·中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生活性人文性自主性

周涛

摘 要: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外作业,才能真正实现作业训练的减负、增效,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分析目前初中语文课外作业布置上的偏差的基础上,为初中语文教师提供针对性、操作性都较强的优化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语文课外作业设计;自主性;趣味性;人文性;生活性;创新性

课外作业一般是由教师自己设计或者选择形成的,需要学生在课堂以外的时间完成的学习活动。它是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的消化、巩固和深化,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才能的重要途径。

通过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笔者深切地感受到自身和一些同行在语文课外作业布置上的一些偏差。在各地疾呼“减负增效”的今天,一些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语文作业布置的盲目性、随意性,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无效性作业、重复性作业、机械记忆性作业、惩罚性作业,导致学生因课业负担繁重身陷苦海而难以自拔。我们不能对此一味谴责学生过于贪玩和脆弱、家长没疏导好,而是应该更多地从教师的教育教学方面去反思,反思我们的初中课外作业设计是不是不够科学、合理。

一、当前初中语文课外作业布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观念上:偏向“分数至上”,题海训练使学生难堪重负

初中阶段因尚未进行文理分科,学生学习科目多,任务繁重。在“分数至上”的观念下,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也越来越“急功近利”,大量的作业使学生每天像拉磨的驴一样机械地围着作业一圈又一圈地不停转。不少学生经常“开夜车”,视力和身体素质不断下降。语文作业在开阔阅读视野、积累语言、培养人文精神等方面也收效甚微。调查数据更是显示,语文作业量大、费时,是学生对语文产生厌倦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

2.内容上:偏于重复抄默,机械性强,脱离生活实际

初中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的内容大多数都是以反复的抄写、背诵默写、翻译古诗文、做练习等机械、单一的内容作为主流,忽视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忽视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学习之间的关联,忽视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的结合。这样的后果只是让学生越来越感觉语文学习的枯燥无味。

3.过程上:轻学情分析,缺乏层次性与合作探究性

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往往笼统地设定某学习用书“第几课”或“第幾页”,而作业内容的难度、作业完成所需的时间、学生完成的预期效果都没有考虑进去。学生为完成形式单一的书面作业,往往需要把自己一个人封闭起来抄抄写写,既没有同学间的合作探究,也缺乏教师的过程性指导。这种没有因材施教、笼而统之的作业布置形式,势必会造成语文基础特别薄弱的学生陷入作业完不成、语文课上不听讲、语文学习兴趣下降、不想做语文作业的恶性循环。

大量的事实证明,如果对语文课外作业缺乏细致、科学的研究,教师就很难在作业环节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这势必会影响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效果,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并且我们倡导多年的素质教育“减负高效”也必将成为一句空话。

二、优化初中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的具体方法

课外作业的设计必须科学合理,应该以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为前提,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程度和智力水平,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体现趣味性、人文性、生活性和创新性。

(一)分层布置,体现自主性原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所以教师的课外作业设计不要用过多的框架去限制学生,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宽松自主的氛围下主动参与学习,使每位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自主性原则。

1.因材施教,分层布置作业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身心发展因受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存在差异,教师能充分认识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不同,并尊重这种差异性,因材施教,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

要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就必须采取分层布置作业的策略,供学生自主选择,品尝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必须完成每课的基础性练习,以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至于一些较难的拓展延伸性练习,他们可以选做或不做。除了作业难度分层,在完成作业时间上也可分层要求,要求优等生隔天就得交的作业,后进生可以宽限几天。这样,保证了后进生的作业质量,使之扎实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良性循环。如学习古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几项作业:

①背诵并默写古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请发挥你的想象写一段话;

③同样是送别诗,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有什么不同?

这三项作业包括语言积累、写作训练、阅读迁移训练三种类型,作业的难度分别在三个不同的层次,能够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作业不再有困难,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既感到轻松愉快,又扎实掌握了知识技能。

2.学生自主设计作业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设计课外作业时,可以进行角色换位,引导学生主动设计作业。有时课文或单元教学任务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站在命题人的角度仿照示例来命制课文或单元复习检测卷,然后同学间交叉检测、评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作业设计,使死板、单调的语文作业变得精彩有趣,学生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探索者。

(二)形式多样,体现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不竭的动力。现在的初中生大多追求新潮和时尚,看的电视电影都特别多,喜欢表演,模仿能力也特别强,教师可以适当地设计一些表演类作业。如教完《皇帝的新装》《威尼斯商人》等故事情节精彩的课文后,可以引导学生自由选择表演伙伴,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把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再加上合理想象,并配上一些动作、表情,在班上进行话剧表演,最后由学生评出最佳创意、最佳演员、最佳编剧等奖项,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引导学生把丰富的学习资源内化为自身的财富,从而激活学生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发展他们多样的个性。

语文作业的形式应该多样,不拘一格,可以是语文小报、论文、小制作、课外调查、辩论赛等。学生兴味盎然地完成了新颖多样的作业,不仅锻炼了全面参与学习的能力,还得到了大量愉快而又难忘的体验,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唤醒了学习的主动性。

(三)增加情感体验,塑造健全人格,体现人文性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的语文课外作业应该融知识技能与人文关怀于一体,让学生在获得知识、提升能力的同时,也能够获得情感的启迪、心灵的净化和人生的领悟。

如学习《我的母亲》一课后,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课外作业:

1.请搜集与母亲有关的诗歌、散文、格言或俗语,仔细阅读,细细品味母爱的伟大;

2.都说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你从十几年来与你朝夕相处的母亲这位老师身上学到了什么,或者说你在哪方面深受自己母亲的影响呢?回忆一下,可以记在周记里;

3.今天放学后,仔细观察母亲从下班回家到晚上休息的一举一动,甚至是微妙的表情或不经意间发出的一个语气词,可以记录下来,换位思考,你有什么样的感触?

这个作业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创设了一个能与学生心灵产生共鸣的氛围,在学生融入情感与自身生活经历产生对接后,引领学生观察、思考,感受母爱的伟大。学生通过完成这样的作业,学会在阅读文本、观察生活中思考人生、社会、自然,陶冶美好情操,提升情感境界,滋养心灵,成长为完整的人。

(四)关注生活,注重作业的实践性

陶行知说:“生活即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内容、形式与渠道,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缩短文字与情感的距离,学用结合。

1.“口语表达型”作业

学生在家,可以无拘无束,畅所欲言,教师可有目的地让学生进行口语练习。如在学习《范进中举》后,让学生回去给家長讲讲范进中举的故事。学生向家人讲述故事的过程,是学生对作品加深理解、对文本进行再创作的过程。而家长直接听孩子“演讲”,又随时对孩子加以点拨,这种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双向互动,既锻炼了孩子的说话能力,又促进了父母和孩子的沟通。

2.“观察积累型”作业

观察是积累的前提,学生往往会对生活的所见所闻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可结合语文教学布置一些观察类的作业。如教学完《看云识天气》后,可以布置学生自己观察云彩的变化,判别天气变化的情况,学以致用。

3.“生活体验型”作业

语文的学习应注重现实性、实践性,它是一种生活化的学科,应该深入生活,加入烟火的味道。教师应该将课堂内与课外沟通起来,充分地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教育教学资源的作用,延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长学生的社会见识。比如在清明节的时候,组织学生去烈士陵园扫墓、听老军人讲述曾经的战斗,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与英雄情结,珍惜如今的和平生活。

4.“阅读延伸型”作业

语文素养的提高主要在于日积月累的沉淀,只靠课堂的学习难以真正的提高,必须有课外阅读对课堂教学进行延伸和补充。阅读延伸型的课外作业正是源于课本而又超越了课本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可以较大程度上避免课外阅读的漫无目的与混乱状态。如学了《杨修之死》后,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三国演义》中的典型故事;学了《香菱学诗》后可以指导学生读《红楼梦》中其他感兴趣的章节……这种作业形式让学生大量地去品读感悟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的知识积累,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正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题中之意。

(五)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作业设计要注重创新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创作中享受语文的乐趣,在创作中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语文作业要体现这一目标可以设计一些这样的作业:如为某个产品写广告词、写小说、自编自演剧本、设计活动的流程、创作网页的栏目等。教师要与时俱进,利用网络平台,布置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在微博、微信等网络空间里,不拘长短,随感随记,写好后教师和其他同学也可以进行跟帖评论,师生可以“点赞”,评出“精华帖”。这种灵活、便捷、新颖的写作方式,既增进了师生情谊,又增添了语文作业的乐趣。

总之,语文作业的内容应是丰富多彩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语文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精神为依据,确立以学生为本,新颖多样、面向全体、重视学以致用的语文作业观,要树立起新的语文作业设计理念,使学生的个性在这里得到张扬,使学生的人格在这里得到尊重,使学生的情感在这里得到体验,使学生的生命在这里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炎传.试论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J].教育教学研究,2007(3).

[2]冉超.普通高中学生轻视语文作业的心理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1).

[3]苏晓冬.如何布置中学语文作业[J].学周刊,2011(3).

[4]柴懿.初中语文课外作业现状与设计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

[5]张丹.初中语文课外作业布置现状及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4.

猜你喜欢
生活性人文性自主性
基于交往空间的江南传统民居“生活性”保护浅析
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练习”
实用英语教材与艺术生自主性培养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维护科学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