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添成
摘 要:语文阅读实效性的提高不是一时半刻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那么如何調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呢?关键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指导学习的最佳良方。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是从内心驱动的,从内心指导行动,才能真正获益、提升,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被动阅读;主动阅读;阅读实效性
美国哲学家培根有这样一句名言:“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读书让人长智慧,读书让人富有文采。确实,读书的重要魅力之一就是让人内敛伟大。农村的孩子接触面比较狭窄,阅读能力比较差。笔者就是从农村学校学生的心理出发探究如何改变学生阅读习惯,从而改变学生的阅读状态、阅读能力。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心理上要让学生从“要我读”到“我要读”转变,行动上是从“我要读”到“我爱读”转变,能力上从“我爱读”到“我会读”转变。只要做好了这三个方面,农村中学同样也会有爱阅读、阅读能力强的学生。
一、“要我读”到“我要读”
阅读需要自觉、自发。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时半刻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没有兴趣,被强迫的阅读是形式上的阅读,不会有思想上的触动,因此在观念上要从“要我读”到“我要读”转变。我们的学校偏属农村,家长不重视,学生见识面浅窄,读书无用论大行其道。因此,作为老师的我们,启发学生明白阅读的目的性和重要性显得更为重要。老师是引领学生进入阅读领域的向导。我们可以在阅读过程中讲更多的阅读明智、阅读成才的故事,让学生真正明白阅读的目的性和重要性,把阅读行为化作自我内驱力,从而实现第一次转变,这就为后面的阅读转变打好了基础。
在实践上,我尝试要求学生每天至少看一篇阅读理解的文章,由组长检查家长签名,每天把签名的本子交上来检查,完成得好的同学给他们加分并公开表扬,完成不好的话就跟家长联系,希望他们督促。刚开始强迫他们阅读,目的是希望能够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必须要在老师的硬性规定下才会开始阅读,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后来慢慢形成习惯以后,他们不读书反而不习惯,所以有时不需要老师做专门的规定,他们中午有空则拿书来读。当然,这还是属于硬性规定的阅读,学生心理上还是处于被动状态,但是在培养阅读习惯方面,这样的方法还是效果很好。
二、“我要读”到“我爱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硬性规定的阅读,让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体验。学生正确的阅读态度是“我爱读”。阅读带有兴趣,才能有更多涉猎体验,才有更多的阅读追求。“我要读”是一种强迫心理,农村的学生逆反心很强,强迫去做只能适用一时,时间长了就不管用。“我爱读”是自发心理,自发之心促使我们不去阅读就好像没吃饭一样,是生活的必需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老师的我们,需要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鼓励学生质疑。在“问题驱动”下,学生“主动介入”的状态,正是由被动阅读转化为主动阅读的最佳心境。“我要读”转变为“我爱读”顺理成章!
实践证明,硬性规定阅读,学生阅读有点盲目,他们专挑一些休闲八卦的书阅读,因为有趣。此时不要立刻制止学生,我是让他们分享阅读体验,从兴趣出发,学生将看到的分享出来,确实有很多话语。学生找到了他们喜欢的领域,例如梁××同学喜欢看作文,王××同学喜欢看散文,李××喜欢看小说,所以他们基本上让读书成为他们的家常,让读书成为自己的兴趣、乐趣。说自己喜欢说的话,看自己喜欢看的书,阅读课有了市场,并且阅读是有传染性的,它会带动更多的学生来阅读。经过这个阶段,他们从休闲阅读进步到兴趣阅读。
三、“我爱读”到“我会读”
在兴趣的指导下,学生都爱上阅读了,但是又衍生了新的问题,那就是阅读内容纷繁复杂,学生筛选能力有限,学生不会读有效之书。有效之书指具有教育意味、让人感动受益的书籍。作为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承担着人文教育的重任,所以指导学生有效阅读尤其重要。那怎么才可以做到有效阅读,从而促使学生从“我爱读”到“我会读”转变呢?
首先,阅读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任务:明确的阅读目的促使学生有意识阅读,有任务阅读促使学生有责任担当。学生挑选适合的书籍阅读,带着目的阅读,效率得到提高;有任务的阅读,学生会从阅读中找答案,学生才能真正受益。其次,阅读必须学会积累式阅读:学生根据阅读篇目,注意积累,要学会自己概述主要内容,摘抄美文妙句,写写第一感受等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积累性阅读让学生有成就感和满足感。最后,阅读要学会分享:分享式的阅读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分享看到不足,不足促使改变。
阅读是长期积累的过程,一定要形成一套持之以恒的检查和鼓励制度,经过这个学期的研究和实践,确实对于没有阅读习惯的农村初中学生而言,首先要形成一套规章制度来规范他们,约束他们,让他们形成习惯以后再培养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潜能,再给他们一定的方法指导,就会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