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云
在持续低迷的资本市场下,保险公司价值转型却卓有成效。产险市场则率先走出低谷,出现了业绩复苏的迹象
2018年保险市场发展最大的变化莫过于,此前只在销售渠道流行的保险科技已经开始赋能保险行业,从渠道到产品创新、风险定价、场景开拓、核保理赔各个环节都有了科技含量的渗透。全球资本大量涌入保险科技,国内保险市场也不相让。互联网保险市场在科技金融大潮的推动下,正在保持欣欣向荣的态势
通过长达两个月时间的收集资料和价值研判,12家获奖公司脱颖而出——保险实力先鋒奖:平安人寿、中国人寿;保险成长先锋奖:前海人寿、交银康联人寿;保险科技先锋奖:众安保险、中国人保;保险(产品)创新先锋奖:弘康人寿、昆仑健康保险;保险客户服务先锋奖:阳光保险、富德生命人寿;保险公益先锋奖:新华保险、太平洋保险
2018年是保险业追本溯源,继续回归保障本源的一年。
在这一年中,由于强监管,人身险保费收入有所下滑,前8个月原保费收入同比下降5.3%,但是保险业务价值以及盈利能力逆势大增。这说明,在持续低迷的资本市场下,保险公司价值转型却卓有成效。产险市场则率先走出低谷,出现了业绩复苏的迹象,前8个月原保费收入同比大增13%。
《投资者报》记者发现,2018年保险市场发展最大的变化莫过于,此前只在销售渠道流行的保险科技已经开始赋能保险行业,从渠道到产品创新、风险定价、场景开拓、核保理赔各个环节都有了科技含量的渗透。全球资本大量涌入保险科技,国内保险市场也不相让。互联网保险市场在科技金融大潮的推动下,正在保持欣欣向荣的态势。
自2015年起,《投资者报》每年都会推出保险先锋榜评选活动。在孕育希望和创新的2018年里,我们推出了第四届保险先锋榜评选活动,继续寻找顺应潮流、踏准行业脉络的保险公司。我们期望以此嘉奖那些能够为客户提供不断创新价廉优质产品以及“用户至上”的服务体验的保险公司。
通过长达两个月时间的收集资料和价值研判,12家获奖公司脱颖而出——保险实力先锋奖:平安人寿、中国人寿;保险成长先锋奖:前海人寿、交银康联人寿;保险科技先锋奖:众安保险、中国人保;保险(产品)创新先锋奖:弘康人寿、昆仑健康保险;保险客户服务先锋奖:阳光保险、富德生命人寿;保险公益先锋奖:新华保险、太平洋保险。
2017年以来,保监会出台了一系列严监管政策,譬如两全保险产品、年金保险产品,首次生存保险金给付应在保单生效满5年之后;且保险公司不得以附加险形式设计万能型保险产品或投资连结型保险产品……在强监管引导行业回归保障业务下,保费收入显而易见地开始出现增速放缓。
根据银保监会的数据,前8个月人身险公司总资产13.9万亿元,较年初增长5.22%,原保险保费收入1.96万亿元,同比下降5.37%。
这种放缓从2018年一季度开始就非常明显。从往年的情况来看,触及监管警戒线的快速返还型产品一直是各大保险机构一季度开门红的主打产品,但是严监管后,今年一季度人身险原保费收入大幅下滑25.5%,四大A股上市保险的新单保费也出现了同比负增长,降幅在15%左右。
面对市场现状,各家保险公司也都使出浑身解数。《投资者报》记者注意到,由于外部的变化,整个保险开始发力保障型产品销售、加强保障型产品代理人素质培养,整个人身险公司原保费收入呈现回升的态势。
2018年上半年,每月人身险原保费收入(累计数)同比增长分别为-25.50%、-24.31%、 -16.82%、-13.60%、-11.54%和-8.50%,原保费收入负增长逐月改善。
在整体低迷的人身保险产品中,有一类产品——健康险成为逆势增长的“网红”,甚至有说法称“得健康险得天下”。前8个月中,尽管寿险原保费收入出现了下滑,而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3796亿元,大增18.83%。
我们把时间拉长,健康险规模从2000年的65.48亿元持续增长到2017年的4389亿元,提升超过了67倍,复合年均增幅高达28%;健康险保险收入占人身险保费收入比例从6.6%大幅增长至16.4%,可见健康险业务已然成为人身险行业的最新增长极。
为什么会快速发展?作为长期保障型业务的主要险种之一,在国家政策推动金融回归本源“保险姓保”,以及大健康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健康险成为保险公司重点业务布局的领域。同时,相对于储蓄型产品,长期保障类产品价值率更高。
上半年,人身险还迎来一个利好消息。2018年5月,养老税延产品细则出台,意味着税延商业养老保险正式进入启动阶段。
推行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有一定的税优效果。若税延商业养老保险在全国推开,或将为保险市场带来数千亿元的增量资金,税延养老险试点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后,如按3000万纳税人口的50%的比重购买税延养老险产品,每月保费1000元,则预计每年将带来1800亿元左右的长久期增量保费。
有意思的是,尽管保费总量出现下滑,但是人身险公司整体盈利却意外大增。
截至11月6日,除安邦人寿、国华人寿、和谐健康外,79家人身险公司(不包括养老险公司)均已发布2018年前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整体来看,79家人身险公司实现净利润1249亿元,同比增幅超过50%,其中43家实现了盈利,38家公司盈利提升。
从具体公司来看,前三季度净利润前十大的险企有平安人寿(539.64亿)、中国人寿(210.78亿)、太保人寿(102.04亿)、泰康人寿(99.85亿)、新华保险(76.26亿)、太平人寿(58.45亿)、华夏人寿(33.16亿)、阳光人寿(32.77亿)、友邦人寿(26.38亿)以及人保寿险(22.9亿)。
平安人寿和中国人寿是一如既往的优秀,获得《投资者报》保险实力先锋奖理所应当。令市场惊艳的还有新锐保险公司:前海人寿、交银康联人寿也表现出色,在业务结构转型方面成果显著,净利润同比增速24.65%和30.88%,跻身《投资者报》保险成长先锋奖最终名单。
在越来越多的保险实现盈利的同时,亏损的保险数量以及亏损程度也有所改善。前三个季度,36家保险亏损,比去年同期减少两家;亏损企业的亏损额共计78亿元,相较去年同期141.43亿元,减亏成果明显。还有11家保险同比扭亏,表现最优异的是君康人寿,去年同期净利润亏损23.09亿元,排名倒数第二,今年同期扭亏,实现净利润0.43亿元。其次,中融人寿、信泰人寿、中银三星、光大永明等公司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扭亏。
不过也有部分公司表现不佳,亏损幅度最大的10家公司分别为:天安人寿(-17.62亿)、幸福人寿(-16.44亿)、长城人寿(-4.75亿)、昆仑健康(-4.56亿)、渤海人寿(-3.08亿)、国联人寿(-2.72亿)、合众人寿(-2.7亿)、富德生命人寿(-2.38亿)、横琴人寿(-1.98亿)以及长生人寿(-1.83亿)。
最扎眼的是天安人寿今年前三个季度亏损近18个亿,与去年同期持平。天安人寿巨亏和公司激进的投资脱不开干系。相关数据显示,一季度天安人寿新进8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分别有再升科技、皖新传媒、恒力股份、永利股份、江南化工、太阳能、东方财富以及东方国信。今年以来,大盘暴跌,这些股票也难逃一劫,导致天安人寿的投资收益巨亏。由于巨亏,造成公司现金流紧缺,前三季度的偿付能力仅有117.64%,逼近监管红线。
亏损第二的幸福人寿,其亏损也在加剧,从去年同期的6.23亿元扩大至16.4亿元。相比其他连续亏损的公司,亏损排名前7的合众人寿却是从去年同期盈利1.51亿元,直接滑落至亏损2.7亿元。
除了盈利指标,偿付能力也是衡量保险公司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前三季度,天安人寿(117.64%)、百年人寿(103.77%)、珠江人寿(101.89%)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在100%~110%之间,已经处于监管的重点观察对象。吉祥人寿已经低于100%,偿付能力不达标;中法人寿甚至成为唯一一家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负的企业。
与寿险处于调整阶段不同,财险已经从低谷走出。
我国财险行业在经历了几年增速下滑后,在非车险业务快速发展的带动下,2017年开始保费增速重新恢复升势。同时,随着保险投资收益的回升,行业整体风险抵御能力持续增强。受益于经济环境转暖和费改政策推进,前8个月,国内财险行业实现原保费收入7810亿元,同比增长13.17%。保费收入与增速较去年同期均有较为明显的提升。
在整体景气度高涨的背景下,财险行业集中度趋势加强,由于大型险企费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强者恒强,马太效应明显。过去10年间,平安产险、人保财险、太保财险三大巨头的市场份额比重始终保持在60%左右,中小保险面临不小的经营压力。《投资者报》记者注意到,随着2012年保险牌照的逐渐开放申请,财险市场竞争状况有所加剧,但随着商车费改以来,龙头公司的竞争优势再次显现,2018年前三季度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根据保监会数据,市场占有率前10的公司分别为人保财险(市场占有率33.37%,同比增长12.8%)、平安财险(市场占有率20.35%,同比增长14.7%)、太保财险(市场占有率9.9%,同比增长14.66%)、国寿财险(市场占有率5.8%,同比增长8.09%)、中华联合(市场占有率3.75%、同比增长5.62%)、大地财险(市场占有率3.61%,同比增长16.74%)、阳光财险(市场占有率3.08%,同比增长11.84%)、太平保险(市场占有率2.05%,同比增长15.33%)以及天安财险和出口信用,市场占有率不足2%。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处于前10位的安邦财险到三季度已经降至28位,是唯一一家原保费收入大幅度下滑的公司,今年上半年原保费收入25.59亿元,同比降幅高达43%。
为什么龙头财险会强者恒强?衡量财险公司实力有一个指标即成本管理,而龙头企业在成本节省、品牌效应上有显著的优势,而中小财险由于需要在渠道上耗费更多的成本,因此费用类居高不下。例如三大龙头企业平安产险、人保财产、太保财险2018年6月综合成本率分别为95.8%、95.9%、98.7%,在行业中处于优势地位,而大部分中小型保险的综合成本率高于100%。
展望明年,财产保险行业原保費收入有望继续保持稳健增长,车险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非车险业务的快速发展将推动财险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大型险企综合优势明显。行业将继续保持高度集中情况,随着经济发展多元化,中小财险企业在一些特色保险方面将有更多的机会,但行业整体格局预计不会出现变化。
2018年全球资本市场最大的投资风口在保险科技,在国内投资热潮尽管有所消退,但是其内部势能和创新仍然是浪潮汹涌。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近年来,国内互联网保险市场发展迅速,在过去五年间从2013年的111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835亿元,增长近20倍。互联网保险不仅创造了保险行业的增量市场,服务于互联网保险的保险科技也不断成熟,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投资者报》记者注意到,不仅传统保险公司纷纷谋求数字化转型,以适应新时期保险行业发展需求和客户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与此同时,天然的互联网保险公司也在技术方面不断加持,以求用更先进、更触动消费者的方式来打造产品,以带动保险行业的创新步伐。
根据《投资者报》记者的不完全统计,今年至少15家持牌险企投资了48家科技类子公司,其他类背景的保险科技创业公司更是高达200多家。
传统保险公司初始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更多的是将营销渠道扩展至互联网端,中国人寿、新华保险等传统的寿险公司成立电商公司。到目前为止,各大险企几乎都有了自己的科技子公司平台,名称也有电商、在线、金服、金科等呈现,这些子公司的主业从销售渠道延伸到技术支持,从综合科技平台到专攻细分领域科技等。
下半年以来,平安保险、中国人保、众安保险等持牌保险机构都纷纷宣布下重金发展保险科技。以众安保险为例,公司高举保险科技大旗,针对财险,一方面将继续与平安产险合作发展共保车险;另一方面则希望通过互联网数据积累提供精准定价和运营。我们注意到,早在2016年就成立专门的科技子公司众安科技,频频向外输出保险科技。2018年上半年,众安在线研发投入支出3.74亿元,同比增加91%;截至2018年上半年末,众安在线的工程师及技术人员总计1536名,占公司雇员总数的53.2%。众安保险由此荣获《投资者报》2018保险科技创新先锋奖。
除了这些持牌的保险公司,保险科技战场还有一支战队,是保险科技创业公司。它们有的是保险中介设立,有的则是技术平台出身。它们在科技与保险结合过程中,有望解决保险链条上不同环节的痛点,包括营销、承保、保单服务、理赔等。例如,在保险营销环节,有数字化营销、客群选择和风险筛选的需求;在承保环节和产品设计环节,有优化精算定价,以及产品和承保自动化需求;在保单服务环节,需要保单管理和保单服务流程优化;在理赔管理上,需要理赔、维修流程自动化,以及反欺诈能力。
例如今年1月初,互联网车险电商车车科技“蛇吞象”式地收购了保险经代集团泛华金控旗下的车险业务板块。通过此次收购,车车科技依靠泛华的线下车险业务资源,打开布局线下的入口。11月初,互联网保险新科技平台量子保宣布已完成A+轮融资,该公司则是针对驾校、医美、早教、电商等垂直场景,面向小B端用户提供定制化保险服务。
另外,今年传统保险公司方面还频频与电商巨头牵手。譬如6月5日,由唯品会联合7家公司共同设立的国富人寿获批开业。其中,唯品会对国富人寿出资2.4亿元,占全部注册资本的16%,为第二大股东。7月24日,银保监会批准安联财险注册资本从8.05亿元增至16.1亿元,其中京东通过北京京东叁佰陆拾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认购安联财险新增注册资本中的4.83亿元資金,获得其30%的股份,成为安联财险第二大股东。
这些互联网电商公司之所以跨界,打的算盘都很明确,一方拥有牌照,一方拥有丰富的大数据,希望利用数据分析为保险公司在流程优化、产品设计、精算定价、客户服务和营销推广等方面进行创新。
但是,我们也注意到,互联网保险将传统保险业务迁徙至线上,利用科技赋能实现简化运营流程、增强产品创新等效用,但是也会面临竞争格局严酷和寿险标准化难题、产险综合成本率偏高的发展瓶颈,未来保险科技将会在曲折发展中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