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小兵
[摘 要]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水平,本文通过对微助教辅助课堂教学的内涵与作用进行分析,提出基于微助教实施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重点阐述了微助教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的实施过程。
[关键词]高职院校;微助教;课堂教学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22.092
[中图分类号]G7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8)22-0-02
0 引 言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微信公众平台为基础开展课堂辅助教学是当前高职院校开展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微助教以微信公众平台为基础,开展课堂教学辅助工作,能在教学方式上将线上教育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创新了教学模式,优化了教师备课和教案设计过程,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同时,微助教辅助课堂教学能方便地采集教师课堂教学过程的数据,为开展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提供全面、有效的数据支撑,最终促使高职院校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1 微助教及辅助课堂教学的意义
1.1 微助教概述
微助教以微信为载体,以微信公众号和网站平台为依托,以教师个体为使用单位,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新媒体作用,以其跨域时空界限、交互性、个性化等特点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改良,让教师把线下的教学、备课、课堂管理、课堂交互等工作移到线上,把线下的课堂教学与在线的活动组织结合起来,紧密结合线上优质的资源与线下的课堂教学,凭借其所具有的生动、活跃、有趣的优势,促进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以趣味性模式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互联网+”,从而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1.2 微助教的主要功能
微助教以信息化方式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管理、控制、互动、教学及评价过程,借助高效的移动应用技术和信息化互动手段,增强了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控制感和节奏感,激发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存在感和参与感,实现了教学过程数据采集的信息化、智能化。
微助教通过教师电脑Web端和学生手机微信端进行辅助课堂教学,教师在Web端创建并辅助课堂教学,学生通过手机微信端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其辅助课堂教学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管理。教师可以直接创建或者通过对以往课程进行克隆来创建课程,同时对已有课程进行修改。
(2)课堂教学管理。教师可以制作多种形式的课程教学资源,并开展学习活动设计、教学任务安排等各种网络教学活动,并配备测验、笔记、题库、问答和交互评论等辅助功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对知识点进行讲解。
(3)辅助课堂管理。教师可以对课堂教学进行辅助管理,主要实现学生上课签到、随堂测试、随机点名、在线问答、在线考核和分组讨论等功能。
(4)教学资源管理。对教师的教案、课件、录入的测试试题库、提问等直接教学资源,以及师生或学生间对某一问题的互动交流所形成的间接教学资源进行管理。
1.3 微助教辅助课堂教学诊改的意义
教学诊断与改进,以推动职业院校持续改进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通过对教学质量产生的过程数据进行分析,寻找提升质量的关键指标,并对关键指标开展自我诊断,结合诊断结果运用制度、机制、能力、文化、行动等方式实施改进工作,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利用微助教进行课堂辅助教学,可以有效促进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1)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微助教辅助课堂教学,使传统课堂教学与新媒体教学两种教学方式都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突破传统课堂的局限性,将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教学模式与自主学习和开放式研讨相结合,促进实现教学目标,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2)实现课堂教学智能化,推进课堂教学诊改工作
微助教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手机签到、在线学习、课堂讨论、在线测验、互动交流和在线考试等辅助课堂教学工具开展辅助课堂教学活动,实现课堂教学的智能化。同时,学生通过手机端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系统负责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数据和对相应的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提供数据支撑,推进实施课堂教学诊改工作。
2 基于微助教的辅助课堂教学诊改实施
课堂教学诊改的主体是课堂教学工作的组织和实施者,也就是课程任课教师。为了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以微助教辅助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并依据“问题引导—分析和挖掘—诊断与改进”循环的程序,不断超越原定的教学目标,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2.1 明确课堂教学诊改思路
课堂教学诊改是一个“优中取优”的过程,与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一致,但内涵不同。课堂教学诊改是一个自主的过程,是教师自我开展的诊断与改进工作,通过自我的分析与挖掘,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改进,以实现教学效果的螺旋式上升。
为此,要有效实施课堂教学诊改工作,首先得明确以问题导向为基础,以自主实施为依托,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为目的的课堂教学诊改思路。即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诊改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全方位、科学地地审视课堂教学过程,发现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的问题所在,并对该问题点进行认真分析,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方案,并不段重复整个过程。
2.2 构建课堂教学诊改指标
课堂教学诊改指标的科学性、合理性,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可改进、可优化点”,有利于推进课堂教学诊改工作顺利实施。通过对高职院校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调研与分析,确定了课堂教学诊改指标(质控点)数12个,分别为教学设计情况、重点掌握程度、缺課率、预习情况、复习情况、作业情况、随堂测试率、成绩合格率、成绩优秀率、成绩分布情况、互动交流情况和调课率。
课堂教学诊改指标都具有独特的含义,不同数据分别代表课堂教学过程的不同方面。其中,教学设计情况是反映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所开展的教学设计的合理情况,并根据每次课的课堂教学设计的合理程度计算其平均值;重点掌握程度用来反映学生对教学重点的掌握程度,通过使用随堂测试的正确率进行核算;缺课率反映课程的学生缺课情况;预习情况反映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的预习程度及完成情况;互动交流情况反映学生针对每次课参与的课后互动交流比率。
2.3 依托微助教采集课堂教学诊改数据
根据课堂教学诊改指标项,教师利用微助教开展辅助课堂教学,有效采集诊改指标数值,并按照指标诊断的基本标准开展工作,对于低于标准或者不符合标准的指标,针对性开展诊改工作,以逐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微助教可以在辅助课堂教学过程中采集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GPS定位技術和即时消息等对课堂教学诊改指标的12项指标数据。采集数据使用的技术及方法如表1所示。
依托微助教辅助课堂教学,便于教师实时收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数据,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
2.4 实施课堂教学诊改工作
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实施,以诊断与改进指标数据的分析结果为基准,通过横向教师间和纵向教师本人历年课堂教学情况相互比较,挖掘每个课堂教学诊改指标的差距,针对性采取改进措施开展改进工作。例如,针对学生课堂上课缺课率较高的情况,教师可采取改进教学方式的办法,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能够减少课堂缺课现象。
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单次诊断与改进工作的结束意味着下一次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开始。为此,在实施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过程中,应将其作为一个长效机制,以教师积极参与为基准,通过构建一定的激励机制确保诊断与改进工作顺利开展,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实现螺旋式上升。
3 结 语
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高职院校应把握好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机遇,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要求,严格落实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并形成长效运行机制。以微助教辅助课堂教学为基础,有效采集课堂教学过程数据,推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顺利开展。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永丰,刘宁宁,周恩超.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研究[J].职业技术,2017(3).
[2]韩瑞亭,张春凤,粟延斌,等.高职教育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