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17年国内社区青少年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2018-11-20 12:27陆菲菲史可杨添袁乙今林珊珊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45期
关键词:研究热点

陆菲菲 史可 杨添 袁乙今 林珊珊

摘要:社区青少年是社会的边缘群体,理应得到社会的支持,计量分析发现,社区青少年心理、就业问题日益严峻,行为问题凸显,该群体受到一定重视,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借助社会支持主题平台,以矫正为手段,以发展为目的,以行为为抓手来帮助这一青少年群体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社区青少年;行为问题;研究热点;社会支持系统

中图分类号:G7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5-0105-02

社区青少年,又称为“闲散青少年”、“边缘青少年”,是指16—25周岁,缺少监管,处于没有进一步就学、没有稳定工作状态6个月及以上的城市常住青少年。社区青少年作为特殊群体,游离于社会边缘,缺乏经济支持、处于无学可上、无业可就的状态,理应受到重视。研究发现,没有进一步就学容易受到消极文化的刺激和影响,大部分社区青少年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比同龄青少年对社会对他人有较大的敌意,消极的社会态度,内在心理的不平衡:就业期望高却存在职业信心挫败感,主动性和自信心不足。但是,大多数的社区青少年在遇到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时是希望获得外部帮助的,希望得到接纳、信任、倾听、尊重、理解等情感性支持。

而文献计量学通过各种方法对科学学科及科学史学等各学科各项指标的研究,来判定和预测学科未来的发展状况及趋势,从而为学科制定方针、策略提供重要依据,是科学学及学科发展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的重要手段。因此,对社区青少年进行文献计量学的分析来判定和预测社区青少年研究的发展状况及趋势显得更加重要,通过计量分析发现了帮助社区青少年更好融入家庭、社区的相关措施,满足青少年生理心理需求,帮助其健康成长。

一、对象与方法

1.文献信息。以中国知网(CNKI)为平台,以“社区青少年”、“闲散青少年”、“边缘青少年”和“三失青少年”为主题和关键词并结合“社区青少年”概念搜索资料作为本次分析来源。根据已有的分类,主要搜索两类文章:期刊、博硕士论文,期刊文献主要包括CSSCI、核心期刊;内容样本搜索年限为最近十年(2007—2017年)。

2.类目单元与数据分析。分析类目为论文发表数量、研究机构、关键词、被引用次数,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发表时间等多项分析单元。通过文献计量法,采用百分比、频次两种研究方法,统计关键词,分析全部研究论文关键词的词演变。

二、计量分析结果

1.近十年社区青少年论文发表年代分布表。以“社区青少年”、“闲散青少年”、“边缘青少年”和“三失青少年”为主题和关键词并结合“社区青少年”概念搜索资料作为本次分析来源。共得到103篇文献作为本次分析依据。其中,2007年发表文章占总数8.74%,2008年占6.80%,2009年10.68%,2010年和2011年各占8.74%,2012年11.65%,2013年14.56%,2014年17.48%,2015年4.85%,2016年2.91%,2017年3.88%。根据分析,前几年以社区青少年为主题的研究论文较多,2014年频次最多,达到近十年文献总数的18%,最近3年研究社区青少年文章较少,仅占到11.65%。

2.学科及机构分布统计。对于社区青少年的研究来源主要分布在社会学研究领域,社会科学Ⅱ辑共78篇(54.9%),社会科学Ⅰ辑共53篇(37.3%),总占比达到92.2%,其他学科领域仅占7%(医药卫生科技2.8%,经济管理2.1%,哲学与人文科学2.1%)。

3.研究方法统计。对近十年文献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主要研究方法是调查法(41.52%)、内容分析法(26.32%)、实证研究法(11.11%)、个案研究法(7.02%),其他方法较少,其中实证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归纳法、观察法4种研究方法各3篇,实验法、系统论、评估法、反身性研究共4篇,部分文献在对社区青少年进行分析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其中,调查法包括问卷法、访谈法等,内容分析包括文献分析、资料分析等。

4.近十年我国社区青少年相关文献关键词热点分析。A:社区青少年(“三失青少年”、闲散青少年、失学无业青少年、重点青少年);B:行为问题(违法犯罪、越轨行为);C:教育(社区教育、青少年教育、思想政治教育);D:研究方法(个案研究、问卷调查);E:影响因素(家庭收入、性别差异、家庭类型、亚文化);F:共青团(共青团工作、共青团组织、团委工作)。

通过对近十年我国社区青少年相关文献关键词热点研究,发现在最近十年的关键词中出现比例较高的系列热点关键词为青少年行为问题,包括青少年违法犯罪和青少年越轨行为。美国社会学家戴维·波普诺认为越轨就是违反群体或社会的重要社会规范的行为,就此概念而言,青少年越轨行为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讨论分析

1.文献中对于“社区青少年”概念参差不齐,近几年已经逐渐形成统一的概念:社区青少年定义为社区中的青少年,而不是严格定义的16—25周岁,缺少监管,处于没有进一步就学、没有稳定工作状态6个月及以上的城市常住青少年。

2.研究趋势变化。社区是儿童和青少年活动的主要场所,对儿童和青少年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世界发展趋势的快速改变,社区群集演变,青少年接触世界方式快速变更,都会导致更多青少年问题的产生。为了更进一步剖析原因,应该从研究青少年心理问题角度出发,进行分析,重视其心理阶段的发展特点。计量分析显示,社区青少年行为问题在关键词中出现的频率最高(排除“社区青少年”关键词),在几个类目中数量最多,并且心理健康在青少年的关键词中日益受到重视。另外,研究者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关注青少年身体健康,而是科学的采用恩格尔(Engel)提出的“生理心理社会模式”,深入的剖析其侵犯行为、犯罪行为以及其他不合理行为发生的原因:心理因素。研究者不仅仅是从最基本的安全的需要出发,更加注重价值实现需要的满足,分析焦虑、抑郁等其他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3.社会支持系统对社区青少年心理需求支持的作用。一方面,社會支持影响健康的途径分为两种:心理水平和生理水平。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缓冲了生活事件对健康的损害作用,有利于身心健康和社会幸福,与抑郁、焦虑症状呈显著负相关,减轻压力和负面结果之间的关联,预防高层次生活应激的致病作用,直接影响精神健康,对于社区矫正、满足精神需求方面存在重要意义。另一方面,社会支持系统有其特定的结构和互助经济功能,对于社会弱势群体问题和专业性工作的开展有重要意义,降低青少年越轨或犯罪行为的可能性的作用显著,其工具性支持有利于社区青少年不良行为矫正。

社会支持系统的缺乏,影响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导致个人的身心疾病,使个人日常生活的维持出现困难。不公平的社会支持系统影响社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能满足其心理需求,如:在社会支持上,大学生比社区青少年体验到更多,男性比女性有优势,年龄越大支持越小,情感性支持较多而供给性支持较少。

四、结语

行为问题来源于心理问题,只有对心理问题进行合理的引导,帮助这一群体更好的融入社会,平安度过“暴风骤雨期”,健全自我同一感,才能减少行为问题、犯罪问题发生的概率。

对于社区青少年的研究,社会政府需要持续关注,根据青少年相应需求予以回应,如给社区配置相应的培训机构,帮助社区青少年树立自己的目标,锻炼个人实现价值的能力,帮助他们更好的融入社会;另一方面,相应的高校机构则应该加强对社区青少年的研究,发现社区青少年问题根源,逐个击破以预防和减少社区青少年问题的发生,帮助社区青少年更好的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苗伟明.社区青少年概念的再定义[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3,(05):32-40.

[2]徐静平,方鹃.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社会态度及社会支持调查研究[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4,(04):3-6,9.

[3]曾燕波.社区青年就业促进机制研究——以上海市J区社区青年为例[J].社会科学,2014,(09):80-89.

[4]郑永君.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支持及其影响因素[J].青年探索,2016,(05):80-87.

猜你喜欢
研究热点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近五年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热点综析及未来展望
基于CNKI的智慧旅游研究文献分析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教育干预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我国微课研究探析
中国电子档案袋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