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方法理论指导下的大学外语ESP课程

2018-11-20 11:58战峰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18年11期
关键词:教学反思教学

战峰

摘 要:现有的大学通用外語课程教学中有很多经典教学法,但外语教师在实践中,尤其是在ESP教学中逐渐认识到,并不存在具有普适性的特定教学方法,每种经典方法都会有相应的局限性。基于此认知,后方法理论应运而生,教师普遍认可ESP外语教学已经进入了教无定法的后方法时代。在此理论指导下,现有的课堂教学应该赋权于教师在实践中创设理论,并且建构可以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和思辨性思维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后方法理论;ESP 教学;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8)11-0038-02

一、传统的ESP教学法

目前高校大学英语的改革方向已经毋庸置疑,学界基本认同专门用途英语(ESP)即将逐步取代通用英语(EGP)。在此指导下,部分高校已经取消了从前通用的综合英语,而把ESP课程规定为大学新生的必修课程。其他高校也纷纷开设门类众多的ESP课程,打破了大学英语教学千篇一律的窘态。学界的多位知名教授如秦秀白、王守仁、章振邦、刘润清和刘法公等都积极响应,也认为ESP应该成为未来英语教学的主流,并提出了很多改革意见[1]。新的ESP课堂对外语教师提出了培养既熟练掌握英语又精通专业的高质量人才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把语言与学科知识进行更好的整合,从而提高教的效果,学的效率。

而纵观外语教学的研究历史,为了满足学习者的不同需求,对最好的方法的探求从未停止过。从语法翻译法到自然法、听说法、情境法,到交际教学法、任务法和认知语言学及整体语言教学论等等各种方法层出不穷,景象繁荣。教学法源于教学理论,如近年来受到外语学界广泛青睐的自主学习理论就源于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建构主义原理,理论中将教学法研究的重点从教师转向了学生[2]。每种新兴的方法都会引起一定的关注和探讨,这在不同的时间与不同的教学环境下促进了对外语教学规律的探索,经典的方法被广大教师所推崇并应用到课堂实践中。然而事实上方法的更替与变迁也是频繁的,历史中出现的每一种方法几乎都经历了创设,流行,消失再重生的循环演变。究其原因,英国语言学家理查德指出:“方法本身以外的多种因素决定了方法的起起落落,它经常反映了时尚和潮流,追名逐利者以及知识市场驱动力的影响。”[3]在外语教学实践中,教师逐渐发现经典教学法并不总是能带来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有经验的教师通常会在课堂上不自觉地采用多种教学法的综合应用,或者是几种对立教学法的折中使用。

二、后方法教学理念的发展

由此人们得出“方法死亡”的结论,后方法教学(post-method pedagogy)理念应运而生[4]。它摒弃了从前教学法的呆板单一,变得灵活开放,其核心概念为“学习者自主”和“教师赋权”等。在2001年,后方法理论的核心人物,美国的Kumara-vadivelu在反思了历年来的多种经典教学法之后提出了“教无定法”的后方法教学理论并提出了其外语教学理论框架[5]。

后方法理论提出了一个以教师自主为核心的三维系统,同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十大宏观策略:最大化学习机会和最小化理念失配,语言输入语境化和语言技能整体化,激发学习者内在动力和直觉,提高语言意识和文化意识,激活协商式互动并且确保社会关联[6]。和所有的体系一样,有了宏观策略的框架支撑,在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中还会有具体的微观策略来指导。因此这一体系是多元的、相对的,它注重的是在原则指导下的对具体课堂情境的分析,鼓励教师设计出符合当地教学环境的各种实践理论,充分发挥教学自主性和灵活性。

三、后方法理论指导下的ESP课堂建构

ESP教学是英语语言教学的一个分支,其目的就是使学习者拥有将来能够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工作的交际能力。因此其课程既具有通用英语教学的普遍性,又有更强的专业特定性。1977年英国Strevens 指出ESP 有四个根本特点及两个可变特点。四个根本特点首先是以满足学生的专门需要来进行课程设置,如商务、法律、体育、旅游等;其次某些专业学科、特定职业和活动要来构成课程内容(即课程的主题)的主体,如法庭辩论、商务沟通、赛事解说;再次课堂中教学中的词、句、篇章、语用以及语义结构等诸方面都应该具有专业特定性;最后特殊目的英语与一般用途英语的对照必须显而易见。它的两个可变特点是教学目标可以只限于听说读写中的某一种语言技能,以及任何一种教学法都可以主导ESP课堂的教学[7]。从此不难看出,没有某种特别适合ESP外语的教学法。这种特定性要求授课教师能够自主构建有效实用的课堂教学,改变了过去一味强调教学法,所有课堂全部复制交际教学方法,甚至在某些理工科的ESP课堂上袭用语法翻译法的状态。

后方法理论指导的ESP外语课堂中,应该建构的是以自主性为核心,以具体性、实践性和社会性为特征的教学体系[8]。在教授ESP课程的时候,教师应该考量本门课程的当地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本学校的教学条件、基础设施和硬件设备,教学对象的英语语言程度和已有的专业经验,他们的需求和预期目的等特定因素,

来构建自己的教学实践。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对现有教学法有综合了解,整合能力。没有方法并不是要摒弃所有的教学方法,甚至忽略对教学法的学习,相反教师要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且超越教学法,前提就要对各种外语教学法产生的背景及其特点和发展趋势了然于胸,有能力通过自己的批判性思维来分析每种教学理论和其衍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历程中的角色,理论通行的原因和衰落的缘由,借此厘清语言教学发展的理论脉络,才能最终拥有自主教学理论的意识从而有效支配不同的教学方法,最终综合创新教学法,达到以无法胜过有法的目的。

四、后方法时代的ESP教师发展

教师的职业素养在后方法时代有了更高的要求。外语教师除了具备合格的外语素质和相应领域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是个合格的课程设计者,有能力在关注语言的社会性和时代性等语言教学宏观社会因素的基础上,根据所教授课程的专业领域特性采取教学法的整合,在特定的语境下进行课程设计。具体教学法都会有相应的规范和程式,采用单一方法为主导的教学后果就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角色边缘化,整个课堂模式由上至下,教师成为了教学方法的简单执行者,教师的个人认知,社会阅历,实践技能被忽视。而ESP教学探求一种英语与专业相结合的方式。专业如此繁杂,各具特色,如何以专业为特点安排课堂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决策者,ESP教师认知不可忽视,因此建立自下而上的教学体系的自主能力也是教师应当着重发展的。

后方法时代的外语教师应该是以教学活动反思者出现[9]。教师应该结合已有的EGP教学经验与ESP课堂实践对教学进行观察、分析、评估与改善,及时在课下回想课堂教学情况及气氛,通过提问测试等手段评估教学效果,查看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手段的反应,检查课前制作的教案是否能够顺利执行等,最终进行教学反思,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师信念、定位自己的教师角色,让反思行为伴随整个教学进程,使自己不再成为学者创建的理论的单纯消费者或者经典教学法的执行者,而是有自主性的课堂建构者,去引导和激励学生理解、思考和实践,通过对教学结果的再研究、再评估去完善所采用的教学方法[10]。

综上,在后方法时代的ESP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发挥自主性,突破并超越教学法的局限,以十种宏观策略框架和其三个参量为组织教学的原则,根据特定的教学变量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灵活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蔡基刚.中国大学英语教学路在何方[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64.

[2]Cunningham,F.M.Reflection Teaching Practice in AdultESL Settings[J].ERIC Digest,2000,(4).

[3]Richards J C.Method,Approach,Design,and Procedure[J].TESOL Quarterly,1984,(1).

[4]Allwright,R.L.The Death of Methos(Working Paper 10)[C]//The Exploratory Practice Centre,University of Lanca-ster,1991:(10).

[5]Kumaravadivelu,B.Understanding Language Teaching FromMethod to Postmethod[M].New Jersey:Lawrence ErlbaumAssociates,Inc. Publishers,2006:24-30.

[6]尚文珍,郭燕玲.“后方法”時代ESP教师的角色和发展[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7]P.Strevens,ESP After Twenty Years.A re-appraisal[A].In M.Tickoo(ed.)ESP:State of the Art.[C]//Singapore: SEAMEORe-gional Language Center,1988:1-13.

[8]Kumaravadivelu,B.Toward a Postmethod Pedagogy[J].TESOL Quarterly,2001,(4).

[9]成晓光.后方法时代的外语教学法研究[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4).

[10]陈力.外语教学法的“后方法”时代[J].基础英语教育,2009,(3).

[责任编辑 李金波]

猜你喜欢
教学反思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