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园规划及运营管理研究

2018-11-20 12:27谢凌云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46期
关键词:运营管理规划

谢凌云

摘要:大学生创业园的建设与发展是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创业园建设和管理存在着对于创业教育的认识尚未统一、尚未形成完整的园区管理体系、入驻园区的创业项目层次较低等问题,文章基于浙江树人大学实践,提出了科学规划和运营管理大学生创业园的各项举措。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园;规划;运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6-0029-02

当前,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育创新创业型人才已成为高校改革实践和人才培养的突破口。而大学生创业园是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和“双创”活动开展的基础工程,是大学生开展“双创”实践的重要平台。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鼓励各地区、各高校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建设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作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好一批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创业示范基地、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和职业院校实训基地。”而如何加强高校实践实训机制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联结学校、政府、行业、企业等资源,建设好大学生创业园,为推动“双创”教育服务,已成为摆在高校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大学生创业园建设的意义

1.建设大学生创业园,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在创业园通过创业实践,可以提升综合素质,提高就业能力。如果大学生能够成功创办企业,这既实现了自身就业,又可以带动他人就业。

2.建设大学生创业园,能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并取得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可以集中提供创业指导与服务。大学生创业园可以降低学生创业的试错成本,通过创业导师的指导和帮助,不仅能提高项目质量和创业企业成活率,还能最大限度发挥创业导师的指导、咨询作用。另外,在大学生创业园中进行创业实践的学生还可以享受政府和高校的专门政策支持,将大大降低创业成本。

4.建设大学生创业园,符合建设创新创业型社会的内在要求。大学生创业园能积极推动政、企、校共同参与到创业教育中来。通过开展创业师资培训、创业课程选修等活动,为高校普遍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推动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造就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创业带头人。

二、大学生创业园建设的现状

目前,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和管理一般具有以下三种模式:一是由政府、资本、企业、校友等多方出资建设,由专门的管理公司具体负责日常运营,如浙江工商大学创业园;二是由政府、资本、企业、校友等多方建设,由高校自行负责日常管理,如中国计量大学创业园;三是由高校自行出资建设,由学校自身负责日常管理,如浙江树人大学创业园。各高校高度重视创业园建设,加大了人、财、物的投入力度,但高校创业园在建设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在建设、管理、运营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对于创业教育的认识尚未统一。仍有相当一部分师生将创业教育狭义理解为仅仅是学生开公司。而我们所说的创业教育是指广义的创业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从而为立足岗位创业、创办企业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往往缺乏具有创业经验的“双师双能型”教师或者“业师”的指导,纸上谈兵的结果往往造成学生在选择创业项目、开展创业实践、获得校内外资源等方面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一些好的创业思想和创业项目无法实施。

2.尚未形成完整的园区管理体系。虽然高校创业园的建设已形成一定规模,但仍存在对创业园的配套投入不够、软硬件投入不足、管理職能定位不明确、日常管理不到位、管理人员配备不足等问题。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机构,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流程不规范,制度执行不顺畅,创业园的建设与管理易流于形式,创业教育更无法深入展开。

3.入驻园区的创业项目层次较低。由于缺乏调研、缺少资金、缺少指导,学生自主创业项目选择具有盲目性,层次不高,含金量不足。科技创新型、发明创造型、智能“智造型”企业数量偏少。且创业团队的专业融合、学科交叉程度不高,无法突出学校特色,经营缺少亮点,吸引力不足,不利于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不利于项目的长期发展。

三、科学规划和运营管理大学生创业园——基于浙江树人大学实践

1.校创业园建设规划。建设创业园,主要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锻炼创业实践能力提供重要平台支持,在园区建设方面,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园区管理方面,应建立规范有效的管理与运营体制;在园区功能定位方面,应帮助学生在创业实践中磨炼创业意志,培养创业能力,提升创业水平。

浙江树人大学十三五“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目标为:“2017年到2020年,创业园区孵化效果明显,创新创业文化浓郁,基本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链。”2016年,经过合理布局和科学定位,校创业园面积增至2000平米,形成“一园、四区、一广场”的创业实践服务平台格局。其中,创业园占地约1200平米,创业广场占地约500平米,“四区”分为电子商务、文化创意、创客空间、社会服务类区块。“创咖·1984”创客空间已成为学生创业者、创业点子、创业资金等资源集聚的平台,成为创业大学生交流实践的阵地。(1)提供设施和条件。除了为创业项目提供环境支持外,对于有潜力的创业项目给予一定的创业资金扶持或帮助其建立筹融资渠道。政、企、校共同设立创业基金,对于学生的创业计划书评估后进行创业初期的投资。园区管委会对创业项目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价与监控,随时了解和监控入园项目的运营状况。对于入驻园区的项目,按照国家工商、税务管理有关规定进行注册登记,实行市场化运作。(2)提供指导和培训。创业园除了提供必要的软硬件设施外,配备一定数量的校内外创业导师,对入园团队进行创业培训和跟踪指导,提供如市场分析、法律咨询、登记注册、金融贷款、纳税申报等创业相关的咨询服务,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创业园的组织管理与运营。成立园区管委会,对创业园实行统一管理,对申请入驻的创业项目严格把关,对创业团队认真考察,加强风险控制。创业项目在管委会的指导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创业园对学生的创业活动进行定期考核,对各创业项目的进展和运营情况进行跟踪指导,帮助其健康发展。

3.创业项目的入驻、考核、退出。(1)创业项目的入驻。园区管委会对申请进驻的创业项目、团队进行全面审查,严格入驻园区相关程序:一是由创业项目负责人提交《入驻申报书》和《创业计划书》等材料;二是经过资格审查、项目评审、现场路演及答辩,对创业项目进行评估论证,对于科技含量高、创新性强、专业性强的项目给予优先考虑。项目负责人与管委会签署《入驻协议》《承诺书》,明确职责和期限;三是要求创业团队必须参加园区的创业教育培训和创业交流等活动,学习园区管理规章,制订团队内部管理制度。(2)创业项目的考核。创业园于每学期从经营状况、创业活动、卫生安全、创业成果等方面,对创业项目实施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团队成员“创新实践学分”认定依据,对取得优良的团队进行表彰、减免物管费、组织校外考察学习并优先获得各类校内外创业免费培训机会等。(3)创业项目的退出。协议期满,经园区管委会审核后即可退出;对违反园区管理规定的创业项目,可提前终止其入驻合同,并根据园区相关规定对其处罚,责令退出;对因故不能履行合同的创业团队,管委会核实批准方可终止合同。创业期满或因故终止合同后,园区提供的设备、场地等要按照合同要求办理交接手续。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Z].2015-05-13.

[2]吴振国.职业院校创业园区建设与管理思考[J].潍纺工业职业学院院报,2016,(7).

[3]骆光林.创业周期视角下的高职创业园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10).

猜你喜欢
运营管理规划
发挥人大在五年规划编制中的积极作用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新能源公交车辆发展的政策支持及使用管理
博物馆免费开放后的运营管理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十三五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