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汉代,流行一类被称为釭灯的灯具,釭灯形制特殊,是一种带有弯曲管状烟道的灯。釭灯种类多样,在王侯大墓中多有出土,牛形釭灯是其中的代表,通称铜牛釭灯。本文选取东汉时期的错银铜牛釭灯和云纹铜牛釭灯两件牛形釭灯为典型,对制作工艺、设计风格、实用性、环保理念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两件牛灯的不同与共性。
关键词:东汉;铜牛釭灯;实用性;环保理念
一、制作工艺
两件釭灯均为铜器,以错银铜牛釭灯(以下称错银牛灯)精致,该灯通身饰有错银花纹,纹饰精美,历经千年仍焕发光彩;云纹铜牛釭灯(下称云纹牛灯)未用错银技术,牛身表面刻有云纹,精美程度较之错银牛灯稍有逊色。
时空不同和墓主身份不同导致了这种工艺差异。错银牛灯,长36.4厘米、通高46厘米,出土于江苏邗江;云纹牛灯,高27厘米、长21厘米、宽14厘米,出土于江苏睢宁。东汉时,邗江、睢宁都是王侯分封之地,经济相对富庶,生产力水平和手工技艺水平高。错银牛灯和云纹牛灯表面都有纹饰,云纹牛灯刻有精致云纹,错银牛灯使用错银工艺制作花纹。错银工艺是错金银技术的装饰手法之一,“错金银工艺就是在铸造的铜器上用金丝或金片镶嵌成各种华丽秀美的纹饰或者文字,然后用错石在器表磨错光平(1)”。错银工艺始于春秋晚期,发展于战国时期,兴盛于西汉时期,衰落于东汉时期。错银牛灯属东汉时期,错银技术盛极一时后逐渐退出主流技艺,高超的工艺在这件牛灯上得以保存下来。
错银牛灯出土于江苏邗江甘泉二号墓,与牛灯一同出土的还有一件雁足灯,灯上有“山阳邸”和“建武年号”铭文,且墓地望属汉广陵郡(2),《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中记载:“广陵思王荆,建武十五年封山阳公,十七年进爵为王”,刘荆在光武帝死后多次谋划叛乱,但均被汉明帝察觉未能实施,汉明帝“乃徙封荆广陵王,遣之国”。“荆犹不改。其后使巫祭祀祝诅,有司举奏,请诛之,荆自杀。立二十九年死。帝怜伤之,赐谥曰思王。”据出土文物和史料记载推断墓主应是东汉广陵思王刘荆,一方诸侯陪葬错银工艺的器物也属正常。云纹牛灯出土于江苏睢宁刘楼东汉墓,墓内发现有一具六岁儿童的遗骨,随葬铁剑,应是男性(3),墓中还出土铜缕玉衣,玉衣在汉代是皇帝、诸侯王、列侯才可享有的特制葬服,按连接玉片缕线的材质不同可分为金缕、银缕、铜缕、丝缕等,由此墓主应是一位贵族男童。一个六岁男童不幸夭折后即享受铜缕玉衣的待遇,可见墓主身份高贵,随葬牛灯饰有云纹未有错银工艺合乎常理。
二、艺术风格
两件牛灯风格不同,错银牛灯为一只黄牛形象,强壮有力,写实生动;云纹牛灯为一只水牛,牛的各部位清晰可辨,细节处精致入微,体态浑圆,活泼可爱,给人以“萌宠”的感觉。牛灯艺术风格不同与各自主人有着密切的联系。错银牛灯其主人是东汉广陵思王刘荆,刘荆生平前文已述。刘荆在光武帝薨后曾多次谋划叛乱,且被明帝发觉后仍不收手,其叛乱之心可见一斑,从陪葬的错银牛灯可以看出一丝端倪:牛角微微向后,似乎正在较劲,生动表现出一只发怒、欲与其他牛“比试”的场景,此中或隐含刘荆不安于现状的内心,似欲与汉明帝的中央政府一决高下。真相早已湮没在历史长河中,或许当年的工匠揣测到刘荆的心境,制作了这盏牛灯。云纹牛灯其主人是六岁男童,身份尊贵,工匠为这位贵族男童“私人订制”,专门设计制作这盏牛灯,牛灯憨态可掬的样子符合男童的心智年龄。
三、实用性
矮足设计
两件牛灯采用矮足设计,均有四足。矮足设计是出于稳定性考虑,若用高足,灯重心升高,加之釭灯有很高的排烟灯管,稍大的外力便会使牛灯倾倒。在同等的外力作用下,矮足牛灯,重心低,牛灯稳重不易倾倒。两件铜灯具为牛的站姿形象,加上矮足设计,稳重又不失生动。
零件化设计
两件牛灯都由灯座、灯盘、灯罩和灯盖烟管组合体的零部件组成。灯盖与烟管相连,一同铸造;牛灯烟管数量不同,云纹牛灯有两根烟管,错银牛灯仅有一根烟管。零件化设计,方便铸造,易组装拆卸,部件受损后可更换。牛灯长时间使用后,各部件会附着烟灰,清洗时零件化设计的优势得以体现,拆卸各部件,既方便清洗,又能清洗完全。
设计亮点
可移动灯罩的设计是亮点。云纹牛灯有一个半圆筒形燈罩,灯罩扣合在灯盖与灯盘之间,可以移动,在不移动牛灯的情况下就能调整光的角度,云纹牛釭的灯罩上还有镂孔。错银牛灯有两片独立的弧形灯罩,使用时可以灵活地调节光的照射范围。更人性化的是在云纹牛灯和错银牛灯的灯罩外各挂有一个圆环,使用者可以拉拽圆环移动灯罩,避免与热灯罩接触,安全贴心。
环保理念
烟管和储水仓设计是两件牛灯的精髓所在,也是与其他铜灯区分类型的关键。汉时,灯的燃料主要是动物油脂,油脂和灯芯同在一个灯盘里。点灯时没有完全燃烧的炭粒和燃烧后留下来的灰烬随着热气流上升散发,造成室内烟雾弥漫,污染室内空气,影响室内环境(4)。烟管和储水仓的设计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灯油燃烧产生的烟尘顺着烟管不断涌入牛座的牛腹储水仓中,烟与水相溶,使得周围空气不会因烟尘四散而浑浊,有效处理了烟尘。这类环保灯具较西方要早1500年,汉人追求周围环境空气质量的环保意识着实让后人感到敬佩,为现在我国环境保护、污染治理工作树立了榜样。
四、结语
两千年前的汉代人,运用高超的制作工艺,采用零件化、人性化等设计理念,加入先进的环保意识,设计并制作出釭灯这种划时代的器具,本文所选两件牛形釭灯更是釭灯的典型。汉人追求舒适人居环境、注重周围空气质量的环保意识至今仍值得人们尊重和学习。
注释:
史树青.我国古代的金错工艺[J].文物,1973,(6):68-69.
南京博物院.江苏邗江甘泉二号汉墓[J].文物,1981,(1):9.
睢文,南波.江苏睢宁县刘楼东汉墓清理简报[J].文物资料丛刊第4辑,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年,第114页.
裴文元.从汉代《错银铜牛灯》的艺术特征看设计的功能和形式[J].设计美学,2009,(5):89.
作者简介:孙波,1994年2月,男,江苏徐州,硕士在读,汉代考古,学号:10320116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