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万政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有什么意义?目前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这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深入思考。
一、中学生语文思维培养的意义
思维人脑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反映,而语文思维正好是在语文素养的基础上,对于所需要学习的对象在大脑里形成一个分析概括后的抽象物体。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利用所学过的知识,对将要学到的东西进行抽象与概括,并且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这是对学生的一个很大的挑战,也是提升学习速度与质量的有效方法。这种语文思维能够培养学生思考的灵活性以及敏捷性。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语文思维都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让学生能够自己进行反思与思考,使语文素养得到丰富和提高。
二、目前高中语文思维培养出现的问题
1.思维训练方法不正确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很多高中语文教学并没有把语文思维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很多教师认为学生能够把书本上的知识记住就可以应付大多数的考试,所以就忽视了对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另一方面,由于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受到书本以及教学大纲的限制,很多思维训练的方式也是依托课本,根据考试的标准而制定的,教师不会对课本说不,也不会挑战考试的权威,所以就算形成了一定的思维方式,也是根据考试的规则来的,并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性的思维与思考方式。
2.教师缺乏经验,能力欠缺
很多老师在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自身教学模块的理解特别深刻,然而一转到对于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上面,就无法将自己的知识以及对文章课本的理解完全传授给学生。尤其是一些老师有很高的学历,但是一旦在课堂上讲课,就无法完全将自己心中所知道的东西传达给学生。在这些情况下,大多数老师是缺乏经验,并且本身能力还不足够将自己心里所想表达的东西说出来,也无法带动学生去培养更好的语文思维。
3.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
在语文教学方面,学生的独立思考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也能够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寻找正确的学习方法。然而目前很多高中教师比较注重做试卷的结果,学生做题的分数越高,老师的成就感越高,也造就了老师按本宣科,将书上的知识一点一点地灌输给学生,不让学生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机会,也造就了学生语文思维的缺乏。只注重考试、做题的结果,是对学生想象力,以及天性的压制,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展,也阻碍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高中语文课堂语文思维的培养方法
1.寻找灵活有趣的方法
首先对于很多高中语文课堂中,思维训练方法不正确的问题,教师可以积极寻找更多灵活的有趣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语文思维。首先,可以利用情境式教学方法。情境式教学方法就是通过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利用多媒体技术、书法、画画、音乐、表演等创建相关的情境出来,增加教师与学生和书本之间的互动,增强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理解,能够自己解决心中的疑惑,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形成与教材知识相连接的语文思维。其次,小组讨论法也是一个值得运用的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然后让每一个小组提出一个跟课文相关的问题,最后把问题的顺序打乱再分给每一个小组的学生,让学生互相回答问題。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让学生能够警惕起来,提出问题并且去回答别人的问题,增加了学生的责任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2.提高教师团队的素养
在目前,很多高中的语文老师文学素养都处于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但是语文素养好,并不代表教学能力高。很多老师无法将教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并不是由于知识的匮乏,而是由于能力的欠缺。所以学校可以对所有的老师进行一个考核,而那些不合格的教师需要去向一些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学习,听他们讲课并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只有当教师自身的能力素养提高了才能引领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速度和效率,并且对学生提高考试技巧也有一定的帮助。
3.因材施教,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学生,更是处在一个向往自由的阶段,希望能够得到一些独立思考的空间。然而很多老师并不能意识到这一问题,一味的向每一个学生灌输同样的知识,相同的知识,有的学生能够听懂,有的学生并不能够理解与接受。所以因材施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需要针对每一个学生,制定一些不同的训练方式,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批判性认识,克服思维定势,形成自己特殊的独立的思维方式,这样的语文思维才能够让学生有多样性的发展,而不是千篇一律地压制学生的天性。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在培养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但是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去分析并且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的语文思维得到良好的发展,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宝应县画川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