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相宏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明显的“重知识、轻能力,重背诵、轻理解,重应用、轻素养”等现象。这背后反映出教师对学生成长需求的漠视,更确切地说,是忽视了语文学习的核心素养。随着时代的發展,社会越来越需要综合性人才,这就启示现行的教育教学既要保证学生的知识积累,又要兼顾学生的素质培养。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应立足于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
一、正确理解核心素养
“素养”一词的原意是指平素的修养,可以解释为个体利用长时间的学习与实践,在特定方面形成的水平。而语文素养则是指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所展现出的知识、能力及情感态度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其中,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掌握以及情感态度的形成都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也应当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促进学生用理解代替背诵、关注学生的差异化发展。
二、形成核心素养所需要的能力
第一,创新能力。尽管初中语文学习的基本任务在于对汉语言文字的熟识和应用,但学生在知识积累过程中所产生的创新思维、所做出的创新行动才是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第二,人格品质。核心素养的另一个体现是与个体终身发展相协调的人格品质,而学生的人格品质源自于教师的德育教育水平。第三,审美能力。缺少审美教育的语文教学是没有灵魂的,特别是对于正处在审美观念形成初步阶段的初中生而言,教师应引导其关注心灵美、语言美和行为美。
三、初中语文教学怎样指向核心素养
1.加强积累
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创设一个具有开放性思维的课堂,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加强对核心素养的积累。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能将思维局限在某一篇课文或者某一句话上,而应确立一个中心,以此为原点进行扩散,从而开发出各种可以利用的语文资源,帮助学生锻炼思维能力。比如在讲到《七律·长征》一课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行收集有关红军和长征的资料,并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展示。有的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红军长征的悲壮,有的学生拿出具体的数据来证明红军长征的艰辛,有的学生给出了红军长征的相关影像资料。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启发和扩展,这种开放性教学使得学生强化了思想认知上的积累,发挥出自身的巨大潜力。相比于传统教学中要求学生被动地听讲、反复的朗读和死记硬背,这种指向核心素养的开放式教学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2.重视实践
以核心素养为指导的初中语文教学,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空间以进行动手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学生形成核心素养所需要的能力。以《陋室铭》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比如教师可根据学生层次不同将其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确保组内成员可以相互促进。在此基础之上给每个小组提出不同的学习任务。有的小组负责查找作者刘禹锡的生平经历,有的小组负责疏通文章里的陌生词汇等。同时采用抽签或推荐等方式在小组内部选出一名成员负责学习任务的汇报工作。像这样,教师将整个课堂交给学生,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有效锻炼,而教师只需要从旁进行指导和点拨,比起传统教学中干巴巴地讲课效果更好。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践行了素质教育理念,即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3.谋求发展
传统教学理念下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衡量主要依赖于学习成绩,这种极端且不合理的做法对学生的成长帮助甚小。教师应注意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以谋求个体的个性发展为原则对学生进行培养。比如在讲到朱自清的《春》一文时,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面向所有学生,确保每个人都有回答的空间和能力。比如:“你们认为这篇文章为什么有名呢?”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并给出答案,有的学生认为它对于春天景色的描写比较细致,有的学生认为它使用的词句非常优雅,有的学生认为它在细节描写上具有借鉴意义。像这样,对于同一篇文章,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思维角度等进行切入和解读,从而完成相对独立的认知,这才是符合核心素养理念的教学方式。
初中语文教学面向的对象既是知识的接受者,又是成长过程中的半成品,因此教师在完成知识传授的前提下,应在教学中采取合理的措施引导学生加强积累、重视实践、谋求发展,从而实现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初中语文教学。
作者单位:安徽六安市汇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