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安宁, 曾 智, 郑勇斌, 刘 军, 赵 亮, 丁一娟, 于红刚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1.消化内科;2.病理科;3.胃肠外科,湖北 武汉 430060
小肠疾病的诊治历来是困扰临床医师的技术难题,小肠既往是消化内镜检查的盲区,且传统影像学检查在小肠疾病诊断中价值有限。进入21世纪,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CE)和双气囊小肠镜(double-balloon enteroscopy,DBE)的相继出现可以更加直观地检查小肠,小肠疾病诊断率大大提高。DBE还可以对某些小肠病变进行活检和内镜下治疗。本文通过复习国内外文献,结合并分析我院1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诊疗要点,以期为小肠疾病检查方式的选择提供帮助。
病例患者,男,60岁,因“发现小肠隆起1周”于2017年12月收治于我院。1周前因“腹痛、呕吐”在当地医院行胃镜、结肠镜检查未见异常;行CE检查,提示“小肠发现1枚亚蒂隆起,但CE未能进入空肠”。既往有肠梗阻病史5年(间断腹痛、呕吐,长期服用番泻叶)。在我院行血常规、生化功能、凝血功能、消化系统肿瘤标志物、血沉、C反应蛋白和胸片均未见异常。为明确诊断,行DBE检查,提示“经口进镜至小肠,距Treitz韧带约50 cm,肠腔狭窄超过90%,内镜无法通过,狭窄部位未见溃疡糜烂,但见一圆柱形白色异物,考虑行CE,用一次性圈套器固定异物并顺利取出”(见图1)。为进一步明确狭窄情况,行小肠CT检查,提示“盆腔段小肠节段性管壁明显增厚,管腔狭窄,倾向炎症性改变”(见图2)。为排除结核,行结核感染T细胞免疫斑点(T-Spot)检测,提示强阳性。
图1 空肠可见CE滞留,并用DBE镜取出;图2 小肠部分肠壁增厚并肠腔狭窄;
为明确诊断并解除狭窄,行“腹腔镜探查术+小肠肿物切除术”,术中发现“距离回盲部300~330 cm段和500 cm段小肠肠管分别可见3处和1处直径均约3 cm的肿物,切除肿物后送病理检查”(但本文只选了2处狭窄)(见图3)。病理检查提示:小肠黏膜组织慢性炎伴表面多处溃疡形成,小肠绒毛变短,未见明显隐窝炎及隐窝脓肿,黏膜下层消失伴广泛纤维化,黏膜层至浆膜层之间可见多处非干酪样肉芽肿伴多样巨细胞反应,以及多处神经纤维增生,倾向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见图4)。
1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伤口未见红肿,未见腹痛、呕吐、发热,进食可,体质量增加5 kg。
讨论小肠走向迂曲重叠,长5~7 m,是消化道检查的相对盲区。传统检查手段,包括小肠X线钡餐造影、推进式小肠镜及核素扫描,诊断阳性率低,定性和定位欠佳,且并发症多、痛苦大。CE及DBE的问世弥补了小肠缺乏直视性检查的空白。前者实现了以无痛、无创、无放射性的方式全面观察小肠黏膜[1];后者则可对肠腔充气注水,获得更加清晰图片的同时,实现了内镜下活检及治疗[2]。
小肠CT对诊断肠系膜血管扩张、肠腔狭窄、肠壁分层、肠壁增厚等肠道病变的准确性较高[3]。我们认为,小肠CT适用于基础条件较差、存在肠腔狭窄可能,且不对造影剂过敏的患者进行小肠病变初步筛查。需要进一步检查且排除肠腔狭窄,首选CE检查。若仍未发现病变,则考虑行DBE检查。CE和DBE结合使用使小肠疾病,如CD、小肠血管畸形,家族型腺瘤性息肉病的诊断及治疗获得了跨越性的进步[4]。
目前认为,若CE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超过2周,需经内镜和手术取出,诊断为CE滞留。CE滞留是困扰消化内科医师的重要难题,是CE检查主要并发症[5]。其滞留率虽仅为1%左右[6],且多数患者无临床表现,伴随而来的穿孔及梗阻风险却明显增加[7]。滞留最常见原因有CD和小肠肿瘤[8]。一旦滞留,医师及患者均倾向于将其取出,手术仍是主要的方式[9]。
报道通过DBE取出CE的文献较少。VAN WEYENBERG等[10]报道8例患者,成功率100%。但上述8例患者CE均滞留于空肠,而CE滞留多见于回肠。另一项报道[11]纳入10例患者,其中6例滞留于回肠,成功率达80%。赵杰等[12]在国内最先报道1例。王宇欣等[13]对23例CE滞留,并经DBE行CE取出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经口DBE是取出滞留CE的有效方式,成功率与滞留时间长短无关。CE滞留于十二指肠及空肠较回肠更容易取出。
CE检查前需要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肠梗阻、排便困难、大便干结等情况。该患者已经明确有肠梗阻病史,滞留可能性较大,存在相对禁忌证。该患者在CE检查前若行小肠CT检查,发现小肠多节段性狭窄,内镜选择决策改为DBE,可以有效避免滞留。该患者从CE检查到取出CE,患者及经管医师均未发现滞留,提示我们需要高度警惕及详细的术前告知。
通过对该例患者的诊治,我们认为:(1)行CE检查要把握好适应证,排除可能导致滞留的消化道情况,如肠腔狭窄。若无绝对禁忌证,可对小肠行CT检查;(2)对检查后CE是否排出应确切了解,不能明确时,应及时行腹部X线检查以排除;(3)如果发生滞留,应权衡利弊,充分知情沟通,采取合适方法,尽早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