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模块—特色模式构建康复治疗学本科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2018-11-20 08:09李艳茹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22期
关键词:治疗学调整课程体系

李艳茹

(齐鲁医药学院临床医学院,山东 淄博 255213)

康复治疗学专业在我国起步较晚,且各高校课程体系存在着发展不均衡、平台不细化,模块不清晰、缺乏特色等实际情况,还处于不断完善之中[1]。我校根据社会发展以及康复现状设计了新版课程体系,笔者在进行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时,结合我校学生师资力量薄弱、学生人数较少等实际情况,不分OT、PT方向,而在平台、模块方面进行细致的、科学的合理化设计,提出了“五个平台”的构想,在平台下设立八个课程模块,每个课程模块下设置一门特色课程,以此构建了“五平台N模块一特色”的课程模式,这样的设置既适应创新人才培养要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岗位实践能力。

1 五大平台的构建

五大平台指通识教育课程平台、专业基础课程平台、专业课程平台、创新创业课程平台和实践教学平台,五大平台的设置既全面又有特色,符合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终身、全面发展要求为导向。

2 N个模块的确立

2.1 通识教育必修课程三模块 主要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模块、语言与技能课程模块和国防教育与身心健康课程模块,其中涉及的具体课程见表1~3。

表1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模块

表2 语言与技能课程模块

表3 国防教育与身心健康课程模块

2.2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模块 主要由以下五大模块组成,其中内容丰富,以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见表4。

表4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模块

2.3 课程实训模块 课程实验实训模块主要由各类理论课内实验(实践),独立开设的实验课、军事技能训练等组成。

2.4 集中实训模块 集中实践模块主要由专业教育见习、专业见习和毕业实习组成。

2.5 第二课堂实训模块 第二课堂实践模块主要由学校安排的其他社会实践、早期接触临床以及专业自己组织的相关社会实践、各种学术讲座、学生竞赛活动以及文体活动等,其中创新创业实践不少于2学分,学生社会实践不少于1学分。

通过梳理各平台下的课程模块,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需求,解决必修与选修课程、理论与实践课程的结构合理,课程之间、课程模块之间有机衔接的课程体系。

3 一门专业特色课程的确定

由于国家二胎政策的放开,随之而来的高龄产妇增加,高危儿数量增加,儿童康复的病源增加。尤其是小儿脑瘫患儿的增多,根据儿童康复的社会发展要求和我校中医、中药、方剂、针灸推拿优势的资源,初步确定以小儿脑瘫综合治疗为特色的课程体系。

4 新旧课程体系的对比研究

通识教育课是国家统一规定的必修课,未做调整,故仅对专业基础课程平台、专业教育平台进行对比分析。

4.1 横向对比分析

4.1.1 专业基础课对比分析 通过专业基础课新旧版的对比,为保证课程的衔接,将中药学调整为中药方剂学;因部分内容重复,将老年病学整合到人体发育学之中;根据2016年全国康复治疗师考试大纲,将生理学和药理学作为考试内容,而无病理学内容,故将病理学改为专业基础选修课。

4.1.2 专业课对比分析 通过专业课新旧版的对比,根

据前期调研和体现中医特色,将针灸推拿学5学时调整为针灸学3学时,推拿学3学时;因传统康复方法学与前面中医课重复,故删去;社区康复学调整为专业选修课;而实用儿童康复评定调为专业必修课且改为儿童康复评定与治疗;临床疾病概要包括诊断、内外妇儿,故将诊断学基础包括在内。在专业选修课中增加自编特色课小儿脑瘫治疗学,由中医治疗和康复治疗两部分组成,两学期完成。

4.2 纵向对比分析

4.2.1 整合课程 将有重复性课程进行整合,以免重复授课,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如将老年病学整合到人体发育学中;将临床康复学和诊断学基础整合成临床疾病概要。

4.2.2 课程顺序调整 按照学生的先后认知规律,重新调整课程的前后顺序,首先对专业课的调整。见表5。

表5 课程顺序调整

4.2.3 中医课程调整 依据先基础后临床的规律,调整时间先后顺序。见表6。

表6 中医课程调整

4.2.4 西医课程调整 见表7。

表7 西医课程调整

4.2.5 删除课程和增加课程 根据临床发展需要,需要删除或增加一些课程,以适应医疗和社会需求。如删除传统康复方法学和临床康复学(部分内容已整合到其他相关课程中);增加小儿脑瘫治疗学、医学影像学、医学伦理学。

总之新版康复治疗学课程体系的优点是将现代康复与传统康复有机的结合;重视儿童康复;突出小儿脑瘫特色;在实践教学环节,增加了专业教育见习和专业见习。

康复治疗学本科课程体系广东药学院[2]采取公共课程、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临床实习四大模块的课程体系;湖南中医药大学[3]则总结出了“四模块五方向”的康复专业课程体系:四模块指公共素质、专业基础、专业核心和专业拓展模块;五方向即PT、OT、ST、中医康复及康复护理方向;北京首都医科大学是我国较早开设康复治疗学专业的院校之一,其张凤仁研究员[4]提出模块和方向的课程体系,在康复专业中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模块,PT、OT两个方向的课程设计思路。也有部分高校[5-7]课程体系设计不够完善,课程整体设计不尽合理,课程之间有诸多交叉,也有诸多遗漏。而我校采取的“平台+模块+特色”模式架构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符合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更有利于适应社会的康复人才的培养。

猜你喜欢
治疗学调整课程体系
夏季午睡越睡越困该如何调整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工位大调整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18
一部治疗带状疱疹的创新之作——读《带状疱疹治疗学》有感
案例教学法在神经康复治疗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