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睿农业
物联网的实力,在农业方面也不可小觑。宏伟蓝图已经展开,农业物联网可以在供水管理、精准农业、综合害虫管理或控制(IPM/C)、食品生产安全、牲畜管理等方面实现有效应用。
技术发展没有边界,会在各个方面扩大根基。物联网在家庭安全、工业(工业物联网)和智能城市等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但物联网技术发展不仅于此,它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认可,即农业物联网。
农业物联网的未来和市场规模
据预测,到2050年,农业物联网将有助于增加粮食产量达70%以上,能够养活96亿人。为了满足人们对于食物的需求,必须克服气候变化日益加剧和极端天气的挑战,以及集约化农业实践对环境的影响。
考虑到自2000年以来物联网的发展,传感器在农业领域的使用发生了重大转变。
2000年:全球共有5.2亿个农场,但没有一个农场连接物联网。
2025年:这些农场将使用6亿个传感器,逐步实现农业物联网。这是农业技术进步的重大转变。
2035年:全球拥有5.25亿个农场,与2020年相比,传感器使用量将增长三倍以上。
到2050年,将有5.2亿个传感器用于5.25亿农场。
全球转变时间表
作物质量,作物生产力提高,资源节约和成本控制……这些只是农业物联网今后要转变的几个方面。它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管理和控制,以提高作物生产力:
据称,供水管理有可能在一年内节省500亿加仑的淡水。充足的供水对农业而言至关重要;作物可能会由于过剩或缺水而受损。集成有网络地图服务(WMS)和传感器观测服务(SOS)的农业物联网提供了一种管理用水需求或供应作物灌溉的解决方案。它还巧妙分析了作物需水量,并利用可用的供水资源来减少浪费。
在干旱地区,农业物联网的作物水管理功能价值极大,通过计算阀门运行时间和建立最佳灌溉策略,可智能管理有限的供水,实现更好的水资源保护。
天气预报的准确度和其他动态数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作物生产力。准确度越高,作物受损几率越低。因此,更准确的天气预报可以有效提高盈利能力和生产力水平。应向农民准确、高效地传达与动态农业过程相关的实时数据,如天气预报、土壤质量等。获得这些重要信息的农民可以事先更好地规划活动,并提前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
农民的辛勤劳作经常被虫害破坏,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农业物联网(物联网)中含有一个监测、扫描环境参数和植物生长的系统。农民可以利用来自有害生物控制的传感器预测有害生物的行为,大规模减少虫害造成的伤害。害虫管理与控制工作基于以下基础:观察、检查、识别、记录跟踪。
农业物联网旨在实现最佳、最优质的食品生产,在不同的层次确保食品安全,如储存、运输等。为此,它有一个监测系统,如运输时间、储存温度以及基于云的记录系统。
使用监测工具加强牲畜健康管理,比如可用牛的耳标检测呼吸道疾病,耳标一旦检测到疾病便会发出警报,将生病的牛与牛群分离,防止疾病蔓延。
未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生产研发成本的降低,农业物联网必将为传统农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
海南成立国内首个区块链试验区,牛津大学研究院入驻
据新华社报道,10月8日,海南自贸区(港)区块链试验区正式在海南生态软件园授牌设立,这也是目前为止国内第一个区块链试验区。
该试验区位于海南生态软件园,与试验区同一天成立还有2家研究中心,分别是海南生态软件园与牛津大学共同设立的“牛津海南区块链研究院”;海南生态软件园与中国人民大学大数据区块链与监管科技实验室共同设立的“区块链制度创新中心”。
据报道,海南省工信厅厅长王静表示:“试验区将致力于吸引世界各地的区块链人才,并探索区块链在跨境贸易,包容性金融和信用评级等领域的应用。”
王静指出,试点区将“深化与全球顶级研究机构以及区块链行业的主要参与者的合作”。据了解,目前园区已吸引了360区块链、迅雷区块链等一批企业入园。
尽管国内对于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虚拟货币打击甚严,但对于区块链技术却非常开放,此前,农业银行与交通银行都已经开始使用区块链发放证券与贷款,而最高法也承认了区块链证据的法律效力,南京还上线了国内首家区块链仲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