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剑力 王喜田
农村党员教育历来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下,无疑是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适应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以及网络时代的新潮流,有效提升农村党员的党性修养和素质能力,让他们更好地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直面农村党员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做了一些调查。
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来,农村党员的党性受到锻炼,素质能力有了提高,在农村生产生活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从实践来看,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农村党员教育针对性不强。一是模式单一。传统的党员教育模式常以会代训,既不生动活泼,也不喜闻乐见,党员心理上排斥,行动上应付。采用多媒体手段教育党员还相对滞后,不会用不善用。如党员“e”家注册报到覆盖面窄、“两学一做”知识竞答参与率不高等。二是内容上单调。多以政治教育和政策宣传为主,没有同农村党员的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开展教育培训。三是对象不分。采用“一锅煮”强制灌输,缺乏因人施教的方式。
(二)农村党员教育实效性不明显。一是不注重实效。农村党员的冬春训,存在为完任务而完任务的问题,培训后,一片空白。二是师资力量不够精准。存在课堂讲的多,没有直接延伸到田间地头的问题,虽然有时教育培训在田间,但又缺乏教育的延续性,没有跟踪教育培训,让学的内容开花结果。三是学用脱节。教得不透彻,往往是台上念念稿,台下听听会,时间一到,培训结束,结果就像“水过鸭背”一样,组织者出力不讨好,受训者不愿学,不对口味,久而久之,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就流于形式。四是学不能用。党员教育培训后,回去没有真正用到具体的生产生活中,是空中楼阁,好看不中用。
(三)农村党员党性意识不浓。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党员细胞的活力直接影响着整个组织肌体的功能,而增强党员意识则是“细胞”产生活力的前提和基础。党员意识的不断增强,归根到底靠教育,“不重学则怠,不好学则退,不善学则衰”。理想信念“缺营养”。“党员不党员,只差两毛钱”,没有履行好党员义务,为民服务本领差,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肩上的历史使命。
存在以上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的党的基层组织书记没有真正负起履行抓党员的主体责任和领导责任。另外,党的基层组织的任务和职责,没有很好的落实、没有压实,没有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教育管理党员的主体作用。
(二)农村党的组织生活制度还不严。“一课三会”,还没有真正的严起来,“三会”有的没有很好地严格执行,落实的质量也不高,教育上没有从传统的读读报纸、念念文件、写写笔记中走出来,有走过场现象,缺乏创新组织活动方式,党员从中获得教育的东西不够多。同时,组织生活还存在不规范,不经常,党员参与度不高,还没有形成“刚性”约束。
(三)思想认识上还有差距。基层党组织书记没有真正认识思想建设的重要性,认为农村党员教育工作看不见、摸不着,出不了成绩,认为是“软”任务,可抓可不抓。另外,有些基层党组织书记不善于做政治思想工作,不愿抓党员的教育,缺乏“磨刀不误砍柴功”的认知。
(四)组织党员开展活动难。1.难组织,党员从事行业不同,时间不好统一,又有流动党员。2.教育中缺乏针对性,再加上一些党员意识不强、参加热情不高。3.一些老伤病残的党员难以参加。
(一)健全工作机制
1.健全责任落实机制。建立组织部门牵头、乡镇党委负责,涉农单位参与的党员教育工作格局,把党员教育作为乡镇党委书记履行党建责任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党建工作目标考核。
2.健全教育运行机制。坚持并灵活运用“三会一课”等制度,并使之落地生根。黎城县制定了党日活动制度,每月一主题,融入“三会一课”规定动作,又融入实践教育。像黎侯镇晋福村等不少农村党支部抓得很有起色。依托农村远程教育平台,建立网络课堂,将站点打造成党员个性学习点、集中活动点、创业致富点、文体娱乐点、便民服务点。每年年底开展一次党员教育“双考”活动,既考基层党组织从严治教责任落实,又考党员应知应会知识。对流动党员成立驻外地流动党员服务中心,组建流动党支部,用好网上“党员e家”。实行分层级分类培训,市、县举办农村党员不同类型的示范班,教育培训党员骨干、后备干部、党员星火带头人。乡镇组织全员培训,实现全覆盖。让在县、市培训的党员在乡镇培训中当好“二转手”。
3.健全工作保障机制。创建富有特色的党员教育基地,既有党性(红色)教育基地,又有技术产业示范基地。黎城县创建了九个特色教育基地,并组织了党员普遍培训。调配好师资,既有熟悉农村政策的工作者,又有会讲“土话”、会干“农活”的人才,还有懂实用科技的各类人才,组建兼职教师队伍,并落实好后勤保障。抓好地方特色教材的编写及课件开发,保证农村党员“听得进、学得会、用得上”。
4.健全成果转换机制。要结合实际,搭建学用效能平台,选准作用发挥载体,以开展农村党员承诺践诺活动为载体,使每位党员都能结合自身实际分别认领具体岗位,依岗位作出年度承诺、实事承诺,实现素质能力在实践中提升,党性在承诺中增强,作用在岗位上发挥。
(二)创新教育载体
把党性教育与解决农村党员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增强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1.实施“党性+技能”双育工程。按照分类培训、因材施教、因人而育,让农村党员变成创业能手和乡村人才,使其“香”起来。
2.实现一人学一技或多技,培养农村党员做星火带头人,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开展党员扶贫先锋行活动。
3.特色党课进农村。采用座谈、体验、现场互动、开放等形式,有提问、有辩论、有思考、有分享,让党课更具有吸引力、感召力,也能“圈粉”。
4.将远程教育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引入党员教育工作中,用艺术的手段、文艺的方式感化党员,如观看优秀党员教育电教片、戏曲下乡,在黎城电视台开设先锋栏目等。
5.每月举办一期农村党员教育大讲堂,确定好内容、时间、地点,让党员主动参加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6.举办先进事迹报告会、乡村巡回报告,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黎城县举办的大学生村官先进事迹报告会,效果颇佳。
(三)突出党性教育
运用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经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的好做法。
1.党课是组织生活的重要制度。要发扬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的优良传统,讲好共产党人的“心学”。每年要围绕农村党员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来讲,并讲到各基层支部,让县乡党员领导干部与农村党员面对面、心连心,也可在电视上开设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节目。
2.组织党员参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红色旧址),开展重温入党誓词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如黎城县著名的黄崖洞保卫战旧址、冀南银行旧址等等。
3.瞄准重要节日、传统节日(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开展为民、感恩、忠诚、爱国等不同主题的教育活动,让党员在节日中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党性得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