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2018-11-19 10:57曾文珍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37期
关键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养,从而达到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随着我国学前儿童教育的研究和改革不断深入,学前儿童教育的情况己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呈现出非常好的发展趋势,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我国学前儿童心理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学前儿童 心理健康 教育

一、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家庭和学校教育方式不恰当

目前,很多家庭对学前儿童的教育方式都存在思想上的偏差,都认为只要教好孩子知识就行了,忽视对孩子个人行为习惯的培养,还有就是只给孩子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忽略了对孩子情感上的需求,缺乏心理上的关心。在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中,幼师经常忽略孩子个体之间的差异,没有结合孩子自身的特点来进行教育学习,当遇到自己不喜欢的活动或是教学方式时,幼儿经常会表现出消极的态度,不愿意参与,不利于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1]

2.缺乏健康的人际关系教育

学前儿童期所面对的人际关系主要为师生关系、学前儿童间关系。

(1)师生关系不和谐

学前儿童一般都会比较依赖家长,由于年龄小,没有自己独立处理生活问题的能力,当离开父母或是家长时,就会产生抗拒心理,渴望得安全感。但是学校不同于家庭,并不是你想怎么样,就都得顺从你。一些教师在处理学前儿童问题时,往往是根据整体的教学目标安排活动教学,命令式的教学强制要求学生去接受,使很多学生产生不满的情绪,心情焦虑,不愿意积极参与,甚至对老师产生厌烦心理。[2]

(2)学前儿童间关系不和谐

学前儿童由于心理机制发育不成熟,经常会有一些自己的小情绪,与同伴之间的交往能力也比较差,很多学前儿童都不愿主动和别的伙伴主动交往,特立独行,最终导致孤僻冷漠的性格,久而久之就会感到孤立无助,如若长期这样就会形成严重的心理健康障碍。还有一部分学生,能够很快融入集体,交到比较好的伙伴朋友,但是小孩子之间比较容易爆发矛盾,产生争吵,因此也需要老师及时的开导,促进学前儿童之间关系和谐,健康成长。

3.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

现在的幼儿基本都是家人的掌中宝,全家人的爱都倾注在孩子身上,在送入学校之前基本都是由父母全程照顾,因此很多儿童就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独占心理,性格孤傲,认为凡是都要依照自己的想法来,在学校也希望老师和自己的父母一样都顺着自己的心意来,也不愿与他人分享玩具,自理能力较差。情绪极不稳定,自控能力差 ,在家庭中,父母都能尽量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但在学校中就不同,很多事情都不能顺从自己的意愿,一旦要求得不到回应,就会大哭大闹,情绪极不稳定,不愿与听从老师的教诲,自控能力较差,不能处理好自己与老师同学之间的关系,无理取闹,甚至还会破坏公物,抢占他人物品,这些都不利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形成。意志不够坚强,心理承受力弱 ,在课堂教学中,学前儿童上课好动性强,经常在上课时间找别的同学聊天,游戏打闹,无视课堂纪律,当老师言辞过于严厉,又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打击,但是很多学生就是意志不够坚定,上课时间玩,下课又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遇到困难也只会哭泣退缩,

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对策

1.开展家长心理教育培训,促进家园互动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主要环境,家庭氛围的内在精神体现了家庭环境的好坏,良好的家庭环境能给幼儿一个稳定、积极的情绪状态。作为家庭氛围的核心人物,父母在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对父母进行心理教育培训,家长可以更多地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尊重和理解他们的心理思想,保持良好的沟通环境。同时,我们与心理咨询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帮助学前儿童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可开展以下活动:家长学校心理辅导讲座;定期开展亲子心理活动;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学前儿童,应建立针对学前儿童幼儿园家长的特殊心理保障体系。

首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与幼儿园地音乐、艺术、语言、科学等形式的教育活动相结合,使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生动活泼,符合幼儿的心理特征。

其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与游戏相结合。游戏是适合在与反对派的种植和培育良好的手段,在游戏中,学前儿童通过游戏主题,选择游戏角色,参与游戏活动,情节的发展,学会与同伴相处成为朋友,有助于良好的自我意识的发展,符合情感的形成,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同时,在游戏中加入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发挥游戏活动的教育作用,让学前儿童体验真正的快乐,增强社会意识,提高学前儿童与同伴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三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几乎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用于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让每个幼儿都能感觉到对她的关心,老师可以组织学前儿童与伙伴之间互帮互助交朋友,教幼儿如何绑鞋带、玩游戏,让幼儿感受到幼儿园生活的快乐,使幼儿的生活技能大大提高。

2.关注学前儿童个体差异

幼儿园教师可以针对幼儿在心理健康方面的一些知识,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知识水平,保持幼儿的心理健康,提高幼儿对心理健康的认知。但应注意形式多样、生动、内容适当。让学前儿童反复练习他们所学的行为和技能,加深他们对这些行为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学前儿童思维更直观,模仿力强,教师给学前儿童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让他们模仿,无需刻意,让他们在无形之中学会的行为习惯,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生受用的好习惯。通过学前儿童的个人基本情况表、学前儿童的个性特征表和學前儿童的心理问卷调查,可以建立相关的档案。然后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3.家、园结合共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主要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当有关,因此,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迫切需要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幼儿园可以组织定期的家长会,对家长的孩子一起普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老师要多与家长沟通,共同找出学生的问题所在,这样才能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促使学校和家庭的目标一直,塑造幼儿良好的个人行为。

参考文献

[1]王刚.现代学前儿童素质教育新观念[J].2015(06).

[2]章海东.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基础教育研究,2013(12).

作者简介

曾文珍(1968.12—),民族:汉族,籍贯: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学历:大专,职称:小教中级9岗,主要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猜你喜欢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家庭如何促进学前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创造力培养初探